
可能很多消費者還沒發現,在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後,椰汁悄悄的上線了一隻新廣告。
對“從小喝到大”這句廣告詞的進行了重新的解讀。
其實,儘管我們總是嘲諷椰汁,甚至說它很土。但不能否認的是,如果站在行銷的角度上說,這個年銷售額40億元的國民品牌,依然值得90%的品牌學習。
不違法廣告法!
堪稱一場免費的行銷活動
今年2月份的時候,椰樹牌椰汁因為更換了新包裝,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還因為涉嫌虛假宣傳遭到了工商部門的調查。
甚至數次登上了熱搜榜!
不過,如今再回過頭看這件事,反而覺得這是椰樹集團一次蓄意謀劃的行銷活動。
為何?
首先,椰汁並未大規模的更換新包裝。
一方面,絕大多數商場超市的貨櫃上,擺放的都是老款包裝。也就是說,露骨的新款包裝並未真正大規模擺在消費者面前;另一方面,新包裝儘管在網路上引起了驚濤駭浪,但並未對品牌造成傷害,相當於免費打了一次廣告。
眾所周知,品牌之所以稱之為品牌,關鍵就在於消費者的持續偏愛。而要想維持這種偏愛,就必須保持輿論和市場的熱度。
換句話說,要隔三差五“搞事情”!
再次,椰樹集團的公關做得滴水不漏。
在椰汁捲入輿論的漩渦大概一周後,椰樹集團的官微發佈了這樣一條聲明:
“從小喝到大”這句廣告詞不違法廣告法,且已經得到了中國廣告協會的批准,以及工商部門的認可。”
除此之外,椰樹集團還在聲明中順帶提到,自己才是正宗“椰樹”發明人,而且還獲得過“國際巴拿馬特等金獎”,享受與茅臺同等的榮光。
我相信看到這裡,很多暗暗竊喜椰樹總算玩砸了的同行們,感覺自己被當頭一棒。
緊接著,椰樹集團還放了兩個讓外界意想不到的“大招”。
一方面,迅速製作了一支新廣告,並且將廣告中的大胸美女全部更換成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女同學和母親輩的女性”;另一方面,椰汁的代言人徐冬冬也站出來發聲,從代言人的角度回顧“從小喝到大”這句廣告詞的由來。
很明顯,這麼大段的文字一定是經過精心準備的。
從結果上看,椰樹集團既沒有因為犯法得罪監管者,也沒有因為產品和包裝,真正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儘管在網上引發了強烈的吐槽,但是吐槽歸吐槽,誰又會因此真正的拒絕椰汁呢?
也就是說,此次事件相當於給椰汁節省了數千萬的廣告費用,而且宣傳的效果還不錯。
椰樹的“土”
其實隱藏著諸多原因
之所以椰樹飽受質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很多人看來它真的土掉渣了。但是,為什麼椰汁不願意拋棄這種“土”呢?
不妨回顧過去的食品飲料品牌,或許可以得出答案。那些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品牌,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漠視品質,拿產品玩火。
第二、被“時尚”和“認知”玩死。比如,各種亂七八糟的奇葩飲料,表面上很起來很酷,但實際上根本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第三、因健康需求、新產品工藝、產品研發實力跟不上,導致陷入困境。
第四、因擴張而死的品牌。
椰樹集團儘管嘗試過推出很多的產品,但是新產品的失敗並沒有拖垮椰汁這款主要產品,也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勝利。
第五、被外資收購後雪藏。
在國產品牌中,很多都遭受過這樣待遇,比如我們現在熟知的啤酒品牌,也包括南孚電池等。不過,他們相對於那些真正被雪藏的品牌來說,又是幸運的。
❖
椰樹的戰略決策,
哪些值得品牌學習?
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裡,椰樹牌椰汁到底是如何保持長盛不衰的?在我看來,椰樹其實做對了這麼幾件事。
首先,甩開“特產”的標籤,佈局全國市場。
在消費者心中,“特產”往往代表著當地的特色,一般出差或者旅遊都會捎上一點。但是,這也就意味著凡是被貼上了“特產”標籤的,都很難在其他地區打開市場。
猶如一把雙刃劍!
椰汁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儘管它產自海南,但是不屬於“特產”。在這樣的戰略下,椰汁沒有走機場和景區的銷售管道,而是上架到商場超市和餐飲店,與普通飲料相競爭。
這才有了“北有露露,南有椰汁”的諺語。
其次,滿足消費者的功能需求,構建品牌的差異化屬性。
客觀的說,就功能屬性來說,椰汁屬於典型的弱需求弱價值型產品。但即便如此,椰汁也找到了一個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好喝”加“健康”。
什麼意思呢?
就像在新包裝風波中網友評論的那樣,“你們清醒一點,椰汁賣得好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好喝”。可以說是一語中的。
實際上,“好喝”就是椰汁的本質特徵,也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價值焦點。也正因為此,椰汁才能和雪碧、可口可樂這樣的飲料擺放在一起,成為餐館的必備之一。
再次,包裝就是看板,就是推銷員。
無論你說椰汁有多土,但不能否認的是,狗皮癬式的黑粗字體可以讓產品立刻脫引而出。
什麼包裝?
包裝就是消費需求與產品價值的對話。簡單的說,就是告訴消費者“我是誰,我憑什麼讓你買我?”
所以,美觀和時尚不是第一要務。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如今消費者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了,為什麼不能換一個包裝呢?
原因在於,“醜”已經成為了消費者識別椰汁的標籤符號。從這個角度說,“醜”是品牌的一項核心資產,而這種資產,是其他品牌很難學會的。
最後,品牌即是品類。
儘管我們不得而知“椰樹牌椰汁”當初是如何敲定的,但要說的是,椰樹集團就此佔領了整個椰汁整個產品品類。
提到椰汁,大家潛意識想到的就是“椰樹牌椰汁”。
為此,無論是廣告宣傳還是產品包裝,椰樹都會刻意加上“正宗”、“零添加”、“純正”等字眼,目的就是讓消費者認可自己的唯一屬性。
儘管隨著競爭越來越充分,一個品牌即等於一個品類的情況越來越少。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沒有借鑒意義。
除此之外,椰汁對產品研發的重視程度,對品牌、品質的保護,對富有時代氣息的話題製造,對如何讓越來越年輕化的消費者接受椰汁上,都值得其他品牌認真思考和學習。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