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_yibingwaimao-5-480x300

 

從我們進入外貿行業的那天起,我們就從前輩和老闆那裡得知,跟客戶談付款方式時,儘量做T/T,相對信用證這些會方便太多,而且要收取訂金。

這是為了規避風險,以免客戶可以隨意取消訂單,給公司帶來損失。

甚至大家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收取30%訂金,餘款見提單影本付款

寫成英文就是”30% deposit, balance against the copy of B/L”

很多朋友謹守這條規則,一連做外貿好多年,一直到今天。

但我相信,會做的人,不一定就能把這個事情說清楚。

知其然,未必就知其所以然。

比如,什麼樣的訂金比例才是最完美的?

為什麼國際慣例,是30%,不是20%,不是25%,也不是40%或者50%

01

常規訂單的

訂金比例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在許多歐美企業中,一般而言,我們會把10萬美金以下的訂單,稱為regular order,也就是常規訂單。

因為這類訂單,相對而言是針對於大多數產品的。

比如襪子,比如手套,比如杯子,比如文具,比如小禮品,大多數的訂單,散貨也好,整櫃也好,許多都是在10萬美金以下。

這一類訂單,不大不小,很多客戶也會怕麻煩,也不想製造各種額外的工作,往往會選擇T/T這個付款方式,並且支付部分的訂金。

為什麼要付訂金?

這個就不用說了,說白了就是有一個抵押物的存在,讓供應商吃顆定心丸,表示客戶不會隨意違約,不會隨意取消訂單。

萬一取消了,這個訂金是不退的。這樣的話,供應商才會有信心去購買材料,去具體生產。

雖然說,客戶也有可能取消訂單,只是這麼一來,客戶損失了30%的訂金,而供應商前期也有各種成本。

這個訂金部分正好用來貼補,哪怕不夠,那損失也是可控的。

之所以常規訂單的deposit部分,是30%,也是在實踐中不斷尋找的一個平衡點。

說白了,訂金太少,供應商心裡負擔會很大,前期的資金和風險就會很高。

一張5萬美金的訂單,或許供應商購買材料和前期準備,就差不多兩萬美元了。

如果收取訂金有三成,哪怕訂單有變故,損失也相對可控,不至於傷筋動骨。

可如果訂金比例過高,比如40%甚至50%,這樣買方的風險就會不斷走高。

萬一供應商倒閉呢?萬一供應商跑路呢?萬一供應商是騙子呢?

萬一供應商不靠譜,訂金收了,但是做出一批爛貨,又不願意重做呢?

各種問題的存在,讓客戶也有很大的顧慮和心理壓力,一旦付了過多的訂金,自己的主動權,就沒了,就拱手讓人,只能任由供應商擺佈。

所以這個30%,不是教科書上規定的。

而是在這麼多年的國際貿易中,大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能夠讓雙方都彼此接受的一個折中點。

02

大訂單的

訂金處理

既然有regular order,那就一定有hea vy order,也就是大訂單。

假設一張訂單,客戶下單多少台機械設備,金額是120萬美金。

這種情況下,怎麼辦?

還是按照常規的談判思路,收取30%訂金麼?

這就很難,因為任憑客戶多信任你,大訂單要直接支付30%的訂金,都是一個很高風險的事情。

試問,120萬訂單,直接給你付款36萬美金,還是比較嚇人的。

客戶怎麼知道,你不會吞沒這筆錢?

常規訂單,幾千美金幾萬美金,或許你不會動這個心思,老老實實做生意吧。

可一旦碰到大單,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美金的訂金,你還能不動心麼?

你能保證,你公司欠一屁股債的時候,這麼大一筆錢進來,老闆會不會卷款跑路?

誰都難以預料。

而客戶,同樣會有各種顧慮。

因為這個錢太多了,他會覺得很不安全,甚至他的銀行,都會觸發到風控,要求客戶提供更多證據,來證明交易的安全性。

甚至建議通過信用證等其他付款方式,來盡可能規避風險。

所以碰到大單,就不可以採用30%訂金這種一刀切的辦法了。

而是根據具體的情況,跟客戶研究如何平衡利益,做一整套組合方案出來,從而打消彼此顧慮,讓項目可以推進下去。

我曾經做過一個德國客戶的訂單,戶外的編藤桌椅套裝,一個訂單的金額是340多萬美金。

如果按照30%訂金,讓客戶什麼都沒看到的情況下,直接支付100多萬美金給我們,然後等我們生產和出貨,這是不現實的。

我當時跟客戶研究的,就是5%的訂金,然後我們開始備料。

備料完成後,提供相應的圖片和視頻,證明材料已經到位,客戶也可以委託協力廠商對於材料進行驗收,然後再支付10%

我們正式生產的時候,生產達到1/3時,客戶再次安排協力廠商做DUPRO inspection,確認1/3的貨物已經生產完成,生產還在進行中,一切順利,這時候,再支付10%

然後訂單完成80%的時候,客戶安排第二次DUPRO inspection

這時候,協力廠商的驗貨員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貨都已經完成了,只剩最後20%左右,供應商的確沒有撒謊,一切都在有序進行,客戶再支付10%的貨款。

到這個時候,客戶總共支付了5%+10%+10%+10%,也就是35%的貨款。

接下來等到貨物全部完成,同時至少80%已經包裝完好,客戶再次安排協力廠商,做final inspection,確保貨物的品質沒有問題,數量上同樣無誤。

然後再安排15%

最後的50%,就是等出貨後,提供提單影本給客戶,證明這些貨都已經出了,已經在海上了,你付款吧,付款後我給你正本提單,你屆時就可以在德國當地提貨了。

這個案例,其實真正的訂金比例,是多少?

不是30%,而是5%,因為金額過高。

但是我用了一整套方案跟客戶談判,切分成幾個步驟,逐步付款,來打消客戶的顧慮,也減少我方的風險。

事實證明,這個訂單非常成功,在不做信用證的前提下,同樣可以考慮到雙方的利益平衡和風險控制,得以畫上完美的句號。

03

小訂單的

操作思路

既然有大單,那肯定還有小單有試單,小單的訂金我們該怎麼收呢?

我的答案是,看情況,具體問題具體應對。

比如一張訂單,只有600美金,我們是不是該按照規矩,收取30%訂金,也就是180美金呢?

還是說本來就是小單,客戶也不會介意,要不收取50%

其實不應該這樣思考問題。

不管你收30%還是50%還是80%,這不重要,因為你不是為了賺客戶這麼一點點錢,而是要放眼到未來的佈局跟合作。

訂金只是訂金而已,是為了訂單考慮的。

600美金的小單,需要考慮訂金多少的問題麼?

究竟收180美金還是240美金,真的毫無意義,沒必要在這種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

我的建議是,就按照規矩給客戶做PI30%30%,沒必要任何調整,只是等客戶出招。

如果客戶覺得,這麼小的訂單安排訂金太麻煩,可以一次性付款,預付全款或者見提單影本付全款,問題都不大,沒必要因為這些小事情糾結來糾結去,時間成本太高了。

雖然說,可能會有風險,萬一下單後,客戶取消訂單,不是有損失麼?

那是自然的,做生意怎麼可能沒風險?

就像我們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樓上扔下來的東西砸到,都有可能踩到坑裡,太正常了。

我們要做的,只是評估這個風險是否可控,僅此而已。

如果一個生意,最壞的結果,你都可以承受,那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一個小單,哪怕取消,又如何?

你總不至於這麼倒楣,這個月接了7個小單,都是莫名其妙取消的吧?

所以我認為,小訂單的處理,其實可以靈活一些。

關鍵原因,是通過小單,向客戶展示自己的專業,通過效率和服務去贏得客戶的依賴,從而爭取長期合作,爭取更多的regular orderhea vy order,這才是目的。

說難聽點,一個600美元的訂單,別說訂金部分了,哪怕利潤是10%還是30%,我都不介意,因為這個不重要,不就是吃頓飯的錢麼?

我們做小單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高度配合,是非常對口的合作物件,跟同行的唧唧歪歪完全不同麼?

小訂單,訂金的處理更加需要靈活,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客戶的回饋做相應的調整。

千萬不要用這麼company policy這種無聊的話術,來強調公司的規則。

說難聽點,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你連這麼屁大的事情都沒權力做主的,如何讓客戶信任,你是靠譜的合作夥伴?

如何讓客戶認為,你是業務經理,你不是客服?

04

黃金分割

完美比例

再補充一個小插曲,有個美國客戶很有意思,雖然是專業買手,但是曾經學的是設計,特別吹毛求疵。

對於吊卡或者包裝上的細節,哪怕有一點點違和感,哪怕一個字體的小差異,他都可以立刻挑出來。

這就是他的職業病,不是故意苛求,而是一個本能的自然行為。

就好比我看很多學員寫得英文郵件,標點符號後面少一個空格,我就會無比難受。

比如段落之間缺少空行,視覺上不夠明晰,我就會很反感。

比如隨意亂用縮寫,大小寫也亂七八糟,我就會覺得這人很不靠譜。這也是我的職業病,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怪癖。

這個客戶,其實前期溝通都很愉快,除了細節上特別講究,樣品確認多次外,為人還是相當不錯的,很好溝通,也很專業。

他下第一張太陽能燈訂單給我的時候,我給他設置的訂金比例是38.2%,餘款見提單影本付款。

當時他很好奇,還專門打電話問我,為什麼是38.2%這麼奇怪的訂金比例?不應該是30%麼?或者你想多收一點,40%也無所謂。

我的答覆是,我信奉Golden Cut(黃金分割),0.618是最美的一個比例。

0.618就相當於61.8%,你用這個數字支付餘款,豈不是最好的結果?

所以,我設定了餘款的比例是61.8%,那訂金的比例就是38.2%了。

他開懷大笑。

我們做外貿的就是這樣,有時候成交的訂單,會在不經意的細節中體現。

越往後走,想往上爬就要一直不斷的調整你的工作習慣,和思維方式。

我想,我們總會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嗎?

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