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要:使用者對於網路直播的需求,就跟樓下打車的人一樣多,這個領域也會出現像滴滴一樣的偉大公司。在這樣的影響力之下,騰訊一天之內11億美元連續投資鬥魚和虎牙,究竟用意何在?

 

  2018381310分,鬥魚直播收到了一筆來自騰訊的6.3億美元投資,他們不但順利地Close了自己的E輪,還得到了騰訊的強力背書,為IPO做足了準備。

  雖然騰訊此前也參與了鬥魚兩輪融資,但像這樣完全獨立投資還是第一次。一時間,普羅萬眾群起而慶賀:中國網路直播平臺霸主和上市第一股或許就要誕生了。

 

  鬥魚融資示意圖(體育產業生態圈製圖)

  然而9個小時之後,故事發生了驚天轉折。鬥魚的老對手虎牙直播賬上也收到了一筆來自騰訊的投資,金額為4.6億。結合此前虎牙秘密向美國證交會遞交IPO申請的新聞,仿佛在完成這輪融資後,他們的美股上市計畫也已經箭在弦上。

  據說,有不少預先寫好稿件,來捧鬥魚、看衰虎牙的快手記者們,頓時傻了眼……

 

  虎牙融資示意圖(體育產業生態圈製圖)

  去年11月,鬥魚表示其日活近3000萬,月活近2億。而且,與近來的熱門公司B站、愛奇藝虧損上市不同,鬥魚和虎牙已經相繼表示盈利。因而,直播平臺巨大的流量以及良好的盈利能力,幫助他們頻頻獲得資本青睞。

  但還是有人對此感到疑惑:一般來說投一家叫看好你,希望和你互利共贏,那投一對未來勢必會爭得你死我活的生死冤家,算幾個意思?

  討論其中用意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案例:

  在5年前,打車APP是曾是資本的絕對風口,最有名的當屬滴滴快的兩款APP,它們以用戶數量和完善的功能成功脫穎而出,引來了互聯網巨頭們的關注。其中,阿裡巴巴選擇了快的,而騰訊則是重注了滴滴

  在巨頭們的助推下,滴滴快的風捲殘雲般地完成了對其他產品的收割,實現了平分天下的局面。

  但一山不容二虎,於是阿裡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利用自身手中的支付寶和微信,打響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補貼燒錢大戰,根據不完全統計,阿裡和騰訊在在短短的4個月時間中就已經燒掉了20億人民幣,戰況極其慘烈。而對於C端用戶來說,那段時間最常發生的體驗便是,核算手中的打車紅包,比一比哪家更便宜。

  很明顯,這種燒錢大戰對於任意一方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在看透這點後,最終兩家選擇通過了100%換股進行合併,為打車APP的惡性競爭徹底畫上句號。

  上面的例子也是很有現實意義。在那之後,凡是競爭到了後期,都會上演一場合併還是不合併的問題探討,摩拜和ofo在共用單車大戰之時,也進行了合併與否的猜想。

  事實上,滴滴快的宣佈合併的2015年,正是網路直播平臺的風口元年。在那一年有震驚行業的主播天價跳槽,也有強勢資本加入戰局——比如王思聰的熊貓直播。

  熊貓直播的運營中心設在望京地區最高的寫字樓裡,這家快速成長的公司在那時幾乎每天都會有新員工入職。而時任公司副總裁的竇雨瀟有這樣一個習慣,在每位員工入職時,他都會走到窗邊,指著樓下車水馬龍的情景來鼓勵員工:

  使用者對於網路直播的需求,就跟樓下打車的人一樣多,這個領域也會出現像滴滴一樣的偉大公司。

  如今兩年過去,這則預言成了真。據統計,2016年中國網路直播平臺的觀眾總量已經突破了3億,超過了滴滴打車APP用戶數2倍有餘。從此前打車市場爭奪的案例來看,現在的網路直播平臺市場也早已到了互聯網巨頭收割的階段。

  但和當時那場損人不利己的燒錢大戰不同,在網路直播平臺的內容主營業務——電競直播賽道上,屬於IP持有方的互聯網巨頭騰訊,這次吸取了昔日教訓:他們選擇直接拿出11億美元重注兩大頭部平臺,實現對整條賽道的通吃,從而來避免其他巨頭的入局,在根本上杜絕燒錢大戰的發生。

  事實上,除了鬥魚、虎牙外,騰訊還擁有或控股著NOW直播、QQ空間直播、騰訊直播、企鵝直播、花樣直播、企鵝電競、呱呱和紅點直播共10個平臺,覆蓋了電競、遊戲、體育、音樂、教育、生活等多個領域。

 

  所以,即便是未來各平臺間相互跨界、相互掐架,馬老闆也有了足夠的風險對沖空間,確保肥水不流外人田,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許多分析家表示,騰訊的戰略和中國古代的養蠱之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指的是捉盡天下奇毒之蟲飼於器皿之中,任其互相打鬥撕咬,最終活下來的那只一定是最強者,便稱之為。放制敵,則無往而不利,而掌者便可橫行於天下。

  如果你對騰訊足夠瞭解,那麼你會發現他們的非但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內部錘煉人員和產品的方式,如今這項戰術也已碩果滿滿。

  眾所周知,遊戲業務本身就是騰訊盈利最大的業務之一,在自研遊戲的部門工作中,騰訊高層更是通常會將一個遊戲主題交予旗下的多個工作室去研發執行,並讓他們各自孵化出的遊戲產品相互競爭,這樣一來,最後留下來的一到兩款產品往往會對市場產生極其恐怖的霸屏效果。

  比如在MOBA手遊主題中,擊敗了光速工作室《全民超神》的天美工作室的《王者榮耀》;又比如在吃雞手遊主題中,目前戰況最好的是光子和天美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與《絕地求生:全軍出擊》……這,就是養蠱之術在遊戲中的應用。

  那麼,騰訊的養蠱戰略就完美無缺了嗎?其實這個戰術還有兩大問題,一是錢,不過這個他們好像不缺;二是未納入自己控制範圍的產品及人才,直白點說就是市場上的其他巨頭或大公司。

  我們都知道,雖然鬥魚和虎牙如今已經把內容的觸角伸到了更大的泛娛樂領域,但他們的老本行仍是遊戲和電競直播平臺,旗下聚集著數量不少的垂類用戶,也就是所謂的電競產業鏈下游流量。

  在2017年年末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一款遊戲因為有著良好的直播吸粉效果,被主播和平臺們大力捧紅,人氣上升極為誇張,甚至威脅到了《英雄聯盟》榜首地位。其實很多人已經猜出來了,這款遊戲的原名叫做《絕地求生》,而它風靡網路的魔性別名吃雞正是主播們賦予的。

  在過去的推廣邏輯中,一款遊戲能有多火首先取決於遊戲品質,二取決於發行商的管道能力。在這其中,騰訊遊戲成功的原因在於,第一養蠱戰略使它的遊戲品質有保障,第二它坐擁微信、QQ兩大王牌管道,比如《王者榮耀》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推紅的。

  但在吃雞意外走紅之後,廠商們發現直播平臺的流量已經不容忽視了,主播是最貼近用戶的群體,他們之間的自發傳播效果是非常誇張的。因此,在把握住傳統推廣邏輯之外,誰能率先控制住直播平臺的這部分流量,誰就能在未來遊戲推廣上更進一步。

  一言以蔽之便是,直播平臺流量已經成為未來一款遊戲能不能火的命門。為自己把握命門,是鞏固優勢;掐住別人命門,則能建立競爭優勢。

  從2017年到2018年,給騰訊在遊戲業務上帶來最大威脅的公司是網易,這點尤其體現在《荒野行動》這款產品上——網易憑藉自己對吃雞題材的敏感,快速研發出了吃雞手遊,率先搶佔了2億市場份額。所以,我們也不難想像,騰訊重資鬥魚和虎牙、通吃整個遊戲電競直播平臺賽道的背後,其中一個目的,便是掐住網易的命門。

  橫向對比來看,在遊戲的傳統推廣邏輯中,網易的管道能力相比騰訊的微信、QQ已經差了一大截。在繼續封鎖了現有的直播平臺管道後,網易遊戲想繼續走紅的空間,在理論上已經不多了。

  另外也值得一提的是,當所有管道都被騰訊握在手中後,其他遊戲公司也需要開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出路了。

  除了自研遊戲外,網易手中還代理著暴雪遊戲及其電競賽事,比如當下在歐美正火的OWL《守望先鋒》聯賽。基於國內目前的狀態,電競賽事的播出管道僅限於網路直播平臺,以及數量極少的IPTV電視頻道。對於後者來說,IPTV沒有對應的用戶群體,並不是一條好的管道,而直播平臺……參考遊戲的分析邏輯即可。

  再進一步說,競技性遊戲的熱度與電競賽事,其實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兩者幾乎缺一不可,如果網易的電競賽事無家(直播平臺)可歸,那麼所謂的“10億資金押注電競或許只能變成一句空談了。

  當我們把以上資訊串起來看時,我們會發現,對於直播平臺來說,騰訊投資鬥魚和虎牙帶來的益處,更多還是在於賬上多了幾十億、IPO品牌背書和未來遊戲IP收費制後保護。至於目前平臺之間的競爭狀態,騰訊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繼續自己的養蠱戰略,不會多加干預。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這對除了鬥魚虎牙之外的直播平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如果它們能夠表現出崛起趕超之勢並正確站邊的話,那麼還是有望加入到蠱局之中的,不會就此被淘汰。

  在11億美元的背後,也許真正要受苦的將會是網易,以及其他沒有正確站隊的行業公司們——畢竟,目前將直播平臺流量握在手中的騰訊已經掐住了整個行業的命門。

  不過,網易還是在最後給自己留了一發大招——網易CC直播。就在幾天前,CC直播剛剛在廣州簽下了網易自己手中的《守望先鋒》挑戰者系列賽版權,並打造電競生態。而幾個月前,網易和CC直播還十分自信地就《夢幻西遊》遊戲IP的直播授權一事和虎牙大吵一架,成為了幾乎唯一一家自信到敢用這份權利去變現的公司。

  樂觀地說,如果網易能夠守住CC直播這一畝三分地,並戰勝鬥魚、虎牙成為行業霸主,那麼騰訊稱霸直播進而稱霸電競與遊戲行業的夢想,也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