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無論是金融、醫療、農業還是餐廳等其他領域都與AI有密切聯繫,人工智慧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無孔不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市場都在傳遞著一個資訊:未來,人工智慧將主導著世界。
特別是在2016年的人機大戰之後,人們對人工智慧更是表現出了不一樣的熱情,在資本的推動下,人工智慧市場的火熱程度更上一層樓。根據Gartner最新發佈的資料可知,今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增長了70%以上。
AI這股浪潮正在席捲全世界,但表面繁華的人工智慧市場,也有不少陰影之處。
AI市場繁花似錦的背後存在不少陰影
人工智慧發展空間巨大,但由於資本的瘋狂炒作,導致人們對AI期待值過高,從而引出不少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我國AI領域投融資事件有353起左右,相比起2016年來說投融資數量有所下降,但融資總額增至600億元左右。今年,我國AI融資總額將持續增加,預計將達到900億到1000億元。雖說如此,但由於市場缺乏專案,資本沒有多餘的選擇,只能跟風投資一些項目,加上項目和技術走向成熟的週期過長,進一步加大企業盈利難度。
再者,在AI行業中,隱私安全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AI在提高我們生活效率與品質之前,要先掌握人們的個人資訊,通過對個人資訊資料進行分析來制定相應的服務。但由於一些企業太過求成,在技術等還未成熟時便匆忙入局市場,極易造成使用者資訊洩露事件。
總之,雖然人工智慧這一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若是不解決目前存在的項目少、盈利難等問題,將影響行業發展進程。當然,在人工智慧市場上有些企業的發展還是不錯的,如科大訊飛、依圖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等。近期因融資事件備受市場關注的商湯科技也是人工智慧行業中的一員“猛將”。
行業獨角獸,商湯科技並非浪得虛名
近幾年來,在資本推助下,市場上出現不少AI企業,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知聲、依圖科技等。最近,要說話題最熱的,要數商湯科技了,短短兩個月內就獲得12.2億美元融資,是行業名副其實的“寵兒”。
今年4月9號,商湯科技獲得由阿裡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5月底,再次獲得來自厚樸投資、銀湖投資、老虎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投資的C+輪6.2億美元融資,截至目前企業融資總額已經不下16億美元,市場估值不下45億美元,商湯成為目前市場上融資最大且估值最高的人工智慧獨角獸公司。
商湯科技之所以備受資本青睞,主要還是因為其在原創技術方面的深度研究能很好地將技術產品化。“也許你並不知道我的名字,但你可能早就與我有過接觸。”也許有人對商湯科技還不太熟悉,但它研發出的技術在許多產品中都有所體現。像是小咖秀、美拍、花椒、熊貓直播等各種AR特效採用的都是商湯科技的技術。
相關資料顯示,商湯科技的業務營收入連續三年同比增長了400%,今年主導業務在營收入上同比增長了10倍不止。據商湯披露的資料可知,目前企業所服務的客戶約有400餘家,海外業務占比為13%。除了政府之外,還為銀聯、華為、小米、本田、微博等提供技術服務。且近期,地鐵集團、機場集團、巴士集團等更是明確表示有與商湯科技加強合作的意向,商湯科技服務物件範圍正不斷擴大。
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創立僅兩年半就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獨角獸的商湯科技無疑是成功的。但其並不滿足於此,從近期的兩次投資來看,在投資方行列中,國外投資機構份額在不斷加重,這是商湯將業務範圍向國外延伸的表現。
早在去年,商湯科技就海外佈局這方面已經有所行動。11月,商湯與高通宣佈合作;12月,與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的本田簽訂合作戰略;今年2月初,商湯以麻省理工學院“聯盟者”的身份參與到MIT Intelligence Quest(MIT IQ)項目中……商湯科技正在不遺餘力地佈局全球市場。
雖說在人工智慧這股浪潮下出現不少創新型企業,但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鳳毛麟角。商湯科技作為這少數者中的一員,自然備受市場與資本的關注,在資本眼中,商湯科技就如同“唐僧肉”一般誘人。
如今,商湯科技在市場上的發展還算不錯,並且在去年已經實現了全面盈利。但這並非意味著商湯科技可就此高枕無憂,其在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強差人意之處。
“少年成名”的商湯科技存在不少“隱疾”
創立至今,還不到四歲的商湯科技就已經成為市場上融資、估值最多的獨角獸,極大地提升其在市場上的地位與話語權。需要注意的是,站的越高,商湯科技面對的競爭對手也將會越來越多,其在市場上面臨的問題與存在的痛點也將逐漸暴露出來。
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商湯科技的發展還算不錯,但強中自有強中手,市場上比商湯科技強大的企業不在少數。
BAT是商湯科技在發展中不能忽視的存在。早在2013年,百度就開始佈局人工智慧領域,此後提出“All In AI”戰略,推動AI在場景中的應用;緊接著,阿裡推出的ET大腦以及之後啟動的“NASA計畫”、成立的達摩院,都是在佈局AI領域;2016年,騰訊創建了AI實驗室AI Lab,在視覺、語音辨識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深入研究……除了國內巨頭之外,還有穀歌、Facebook以及亞馬遜等外來強者。商湯科技面對巨頭的競爭壓力,在發展中難免有些受限。
“我要把商湯擠出去。”這是曠視科技副總裁吳文昊曾說過的一句話,相信也是不少AI企業領導者的心裡話。在人臉識別領域中,最為人們所知的除了商湯科技之外,還有依圖科技、曠視科技以及雲從科技。與其他企業相比,商湯科技還處於絕對碾壓的位置,但與依圖等三者相比,四者間旗鼓相當,商湯優勢並不突出。
此外,對於AI視覺企業來說,安防領域一直是這些獨角獸大力爭奪的市場。商湯科技有一大部分盈利均來源於安防業務。但由於其還不能提供整套的打包服務,只是提供一些人工智慧技術方面的解決方案,與初創AI企業沒有根本性的區別。且在安防領域中,商湯科技相比較海康威視、大華、科達等傳統安防行業中的霸主來說遜色不少。再者,除了安防之外,商湯科技在其他業務上的盈利並不是太理想,致使企業“造血”能力不足。
總的看來,深受資本青睞的商湯科技在市場上的發展還算順利。但市場給商湯科技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利於企業快速發展。企業要想加快發展步伐,加強自身戰鬥力,就要時刻帶有警惕之心。
AI江湖風雲起,商湯科技如何乘風直上?
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全球AI應用市場規模將高達1270億美元,越來越多企業將加入到人工智慧這個陣營中來。如今,人工智慧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下,人工智慧市場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快。在此情況下,商湯科技要想在市場發展中穩中求進,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存在,還需不斷完善自身。
對於企業而言,盈利才是最終目的。企業若是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很難在新陳代謝如此快速的市場上繼續存活。商湯科技雖說在多個領域均有落地,但在盈利方面還稍顯不足,企業直到去年才實現盈利,且盈利主要來源於安防,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企業要想獲得更多利潤,就得加強其在安防行業中的話語權,獲得更多的市場。
然而,單就海康威視、大華、宇視科技三大傳統安防企業在傳統安防市場上就占了不下50%的市場份額,商湯要想從這些傳統巨頭手中搶奪資源還得從長計議。因此,商湯科技利用AI技術,對資訊進行分析計算,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對技術以及資源的儲備獲取市場信任。此外,商湯科技還可構建安防產業鏈,將攝像頭、硬體設備、管理存儲、以及業務等集為一體,除了可以保障產品各方面品質之外,還可擴大企業盈利範圍。
再者,當企業在市場上與行業巨頭相遇時,若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就不要試圖去硬碰硬,否則只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打擊,有時候避其鋒芒也是一種智慧。與市場上其他的AI企業不同的是,商湯科技堅持走原創技術路線,基於此,其推出的人臉關鍵點定位技術為其帶來不少好處,通過對該技術的不斷優化升級,最終商湯科技打開了短視頻與直播市場的大門。由此可看出,企業也可徐徐圖之,走由點到面、由小變大之路。
總而言之,作為市場上融資、估值最大的行業獨角獸,商湯科技多了許多隱藏的對手。要想不被拉下臺,加強自身的話語權,商湯科技在場景落地與“造血”能力方面還有待加強。企業只有通過對自身的不斷強化與升級,才能在市場上精彩地活下去。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