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本《流量池》,打開了每個運營人對於流量的關注,也捧火了另一個和增長駭客相提並論的概念——“流量池思維

流量池思維是《流量池》這本書的精髓,而它能被人們所接受,除了書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寫這本書的人的行銷經驗。最好的證明,就是最近風靡的小藍杯”luckincoffee,它的流量獲取、轉化、裂變,採用的就是《流量池》裡的流量池思維。

不過,流量池思維確實應該被每個運營人重視,但裡面的操作方法並非都能使用,尤其是運營人沒接觸過的流量管道。那麼,流量池思維該如何知道運營人進行流量的運營?如何提高運營層面的獲客和轉化?

其實,流量池思維最核心的思想就一句話,存量找增量,高頻帶高頻,這句話是非常適合運營工作的。所以,我們只要牢牢掌握並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和核心,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流量池。

那要具體怎麼做?

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品牌、裂變和轉化。

一、品牌

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這是對品牌作用最準確的描述,那麼,品牌是如何成為穩定流量池的?

答案有很多,一般包含三個方面:定位、符號、場景。

對於運營人來說,符號和場景更加適合行銷人,而運營人可以嘗試的是——定位。

不過,在談定位之前,需要知道一個詞——戰略。對於品牌來說就是品牌戰略,這是一個企業高層需要確定,對運營人有何意義?

因為它能幫助你找好定位。

在現今時代,有效的品牌戰略,其實有三個,而流量池思維裡,對於定位,也有三種犀利有效的方法,恰好的是,它們可以一一對應上。

1. 逆向品牌戰略:對立性定位

所謂逆向品牌戰略,本質是減少服務專案,提高服務品質,用一個流行的詞就是做減法。比如:谷歌的極簡搜尋網頁面,在其他搜尋引擎不斷增加各種服務的時候,它反其道而行之,以光禿禿的頁面扭轉競爭格局。

而在這個戰略指導下的定位方式,是對立性定位,也就是找到與對手有顯著差異的地方,簡單來說,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在文案上,可以用更、比、沒有、增加、不是······而是······”等字詞,用來體現對比優勢。有一點要記住:一定用一句話或幾個字說清楚定位,簡單、好懂。

案例: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百度更懂中文,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沒中間商賺差價。

2. 敵意品牌戰略:USP定位

敵意品牌戰略,本質是不以傳統方式行銷,甚至是與用戶對著幹的反行銷,其中的一種是強調產品的功能特點和特殊功效。而這在定位上,叫做USP定位,即物理型定位。

原則上,產品的功能要非常不錯,甚至獨一無二,文案上一般用用······就用······”的句式,形成場景型口號。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結合產品的功能點進行概念包裝,多用動詞和描述效果的詞語。

案例:甲殼蟲的Mini Cooper,困了累了喝紅牛,農夫山泉有點甜,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3. 超越行業品牌戰略:升維定位

這是和前兩種思路相反的戰略和定位,就是不和對手在同一概念下競爭,而是升級到更高維度,本質是徹底忽視既有的類別定義,把用戶從習慣性消費節奏里拉出來。

原則是:要以使用者需求導向,創造新的需求、新的品類、新的領域,適合創新型產品。文案上常用“xxx行業開創者、重新定義xxxxxx革命等字眼,有吸睛作用。

案例:銳澳的預調酒概念,小米等的互聯網電視概念。

以上是比較有效的適合運營人的定位手段,但一定要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產品品質要過硬,避免假大空。

二、裂變

裂變,是目前成本較低的獲客方式,而很多人喜歡把它和增長駭客流量池思維劃等號。這是不對的,裂變只是一種獲客手段或模式,不過其對流量池的構建確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於裂變的方法論,我不在這裡詳細闡述(請查看專欄以往文章),只對裂變做較為系統的分類。

1. 按動力分類

讓使用者參與裂變是需要動力的,而最根本的動力則來自使用者的需求,根據這一點,可以把裂變分為三類:

  1. 口碑裂變:使用者因為需要或影響而體驗產品、使用產品,當產品或服務超出預期時,使用者會自發推薦,產生口碑。
  2. 社交裂變:用戶因好奇心參加有趣、創意十足的活動,當活動滿足社交需要時,使用者會自發傳播,以滿足炫耀等心理。
  3. 利益裂變:用戶因為一些誘人的利益,比如:紅包、優惠等,被迫地或主動地分享,已滿足欲望。

以上有很多案例,比如教育行業的口碑獲客,比如連咖啡的口袋咖啡館,比如餓了嗎等的裂變紅包。

2. 按模式分類

除了動力,裂變也有不同的模式,而之所以會有不同模式,是在於分享者和被分享者之間的利益分配,據此可以分為五種:

1)轉介裂變:即分享後得福利。

此裂變方式適用于單次體驗成本較高的產品,尤其是虛擬產品,比如:知識付費產品、線上教育課程等。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分享免費聽課,通過分享來抵消實際價格,同時觸達更多潛在用戶。

案例:有書的社群裂變,喜馬拉雅的分享免費聽。

2)邀請裂變:即邀請者和被邀請者同時得福利

老拉新是裂變的本質,而要老用戶願意拉新人,見效最快的就是給老用戶拉新獎勵,同時也給新用戶獎勵,這已經是標配玩法,尤其適合app和微信公眾號。

案例:神州專車的邀請有禮,瑞幸咖啡的贈一得一。

3)拼團裂變:即邀請者與被分享者組團享福利

這已經是比較基本的玩法,用戶發起拼團,利用社交網路讓好友和自己以低價購買產品,從而起到裂變效果,基本邏輯是通過分享獲得讓利。

案例:拼多多、千聊等電商或知識付費平臺。

4)分銷裂變:即發展下線賺取傭金

這是目前很火爆的玩法,本質是直銷的二級複利,用戶只要推薦了好友或者好友的好友購買,推薦者即可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即傭金,而某些平臺的推廣員模式、裂變海報模式皆屬分銷裂變。

分銷和邀請不太一樣,後是付費用戶邀請付費用戶且均獲利,後者則不一定是付費用戶進行邀請,且只有邀請者獲利。

案例:新世相、網易、三聯週刊等刷屏的知識付費課程。

5)眾籌裂變:即邀請好友幫助得利

眾籌也是比較流行的玩法,主要是利用好友間的情緒認同,加上福利的外在形式來實現,這個福利主要是優惠、產品等。

案例:社交電商的砍價活動,各類小程式的助力解鎖。

3. 按平臺分類

有時候,多數人會認為裂變只發生在微信上,其實不然,任何平臺都可以做裂變,不過,按照此分類的裂變主要有三種:

  1. APP裂變:一切裂變手段基於APP實現,目的是推動APP的下載量,分享管道是微信、QQ、微博等平臺。
  2. 微信裂變:目前多數裂變都在這個平臺進行,已經出現較為完善的裂變產業鏈,工具主要有公眾號、微信群、個人號和小程式。
  3. 產品裂變:線下裂變的主要形式,很少有人關注,既可以與線上結合,也可以做純的線下促銷,比如:集瓶蓋、集瓶身、集紙卡等,而比較有名的案例則是ofo的小黃人車。

三、轉化

品牌解決了用戶是誰的問題,裂變解決了用戶怎麼來的問題,轉化則是要解決用戶付費的問題。轉化的形式其實有很多,我個人分為投放、合作、直播、優惠、續費。合作更多是BD職責,需要比較複雜的活動策劃與人員分配。

直播、優惠、續費,往往是一些知識類產品的必備要素,而在具體設計上要有一些行銷思維,這裡不做詳細闡述。而且, 以上這些都可以在投放這裡實現,因為投放是一種合作方式,而投放的內容也會涉及到直播、優惠等內容。

在《流量池》裡,投放是比較有效但成本較高的轉化方式,對於運營人來說,涉及到的投放要屬公眾號投放了。

公眾號投放有兩個部分比較重要,一是軟文,二是落地頁,兩者除了展示方式不同,在文案的設計邏輯上幾乎是一致的,而要投放一個有轉化效果的軟文或落地頁,必須具備如下六個要素:

  1. 用戶思維:軟文的撰寫及落地頁的介紹要符合使用者邏輯,讓使用者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2. 賣點:梳理核心賣點、品牌、活動資訊,展示在突出位置,畫面要簡短,話術要直白。
  3. 從眾心理:善於利用從眾心理,使用xxx用戶已註冊使用、已有xxx用戶下單等語句。
  4. 核心價值:告訴使用者產品能帶來什麼服務,有什麼價值,有怎樣的效果,有多大的優惠等資訊。
  5. 權威證言:展示權威認證和客戶證言,降低使用者使用的心理門檻,提升信任度。
  6. 轉化入口:提供使用者能留下有效資訊的入口,比如二維碼,留資不要過多,只要最關鍵的即可。

只要做好這六個要素,一個有轉化效果的軟文或落地頁就誕生了,所以,務必要仔細思考這六點。

總的來說,流量池思維不是什麼新式的思維,但它卻足夠系統且有效,如果能好好掌握,就可以把無論是龐大還是珍貴的流量做成一個可以自生長的池子。

流量是珍貴的,流量池更加珍貴,如果要做選擇,我一定選後者。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流量池思維的理解,下方附一張圖進行形象化的說明,希望這可以成為每個運營人的流量裂變指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