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案,沒靈感、沒思路、沒想法、沒創意……

 

怎麼辦?

 

最近有好幾個人問我這個問題。

 

這是太常見一個問題,痛苦又煎熬。

 

基本上所有做策劃、做創意、做文案的都經歷過,且一直都會碰到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會大腦短路,一片空白,那滋味簡直令人抓狂。

 

頭腦風暴會上,別人激情四射,侃侃而談,創意玩法一個接一個,而自己腦袋一片空白,只想快點結束;

 

寫文案做策劃時,別人很快就能有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自己毫無思路,還在默默查案例。

 

這是通病!

 

很多培訓專家輕風雲淡的說學幾個技巧,再推薦你看幾本書就OK了。

 

別聽他的,扯淡!

 

到最後他會告訴你:不是方法不行,而是你不行!

 

記得老賊給大家推薦過一條創意公式:

 

Creativity=Copy +Transform +Combine

創造力=複製 +轉化 +結合

 

複製是一切的基礎;轉化是提煉邏輯、總結規律;而結合是最終創意的形成。

 

 

 複製 Copy 

首先你需要大量的看、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錄、大量的觀察生活,不停的積累自己的複製庫

 

只有量變才能產生質變。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要創意,別人能高效而你只能想破頭,最後推脫於創意是需要時間的

 

別人早就建好了自己龐大的素材庫,只需要調用即可,而你只能想破腦袋或臨時找案例。

 

沒什麼想法是憑空出來的,總會有外物的刺激,不要想著無中生有, 那可能是上帝該幹的活。

 

這也就是為什麼總說要多讀書、多去旅遊,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細節……等等。就是為了能複製更多的東西。

 

 轉化 Transform 

然後,你要及時站在前人肩膀上,去轉化這些複製來的東西,歸納它們的形式、提煉邏輯,總結規律、挖掘本質,把它們轉化成自己可以用的東西或方法論。

 

 結合 Combine 

最後,就是與現有東西的進行結合,將一系列事物相互聯接起來,進行重組。

 

比如可以結合你的產品/服務/使用者,也可以結合任何你在複製過程中發現的新元素。

 

這也就是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說的:創意,就是舊元素的新組合。

 

到此,一個不錯的新創意可能就出來了。

 

 

為啥我說很多培訓專家說的就是扯淡!

 

因為想要有創意、有想法、思路多,技巧只是輔助,關鍵還是不斷複製,不斷轉化,不斷結合,長此以往,強化內功。

 

怎麼可能一步登天!

 

而其核心就是長時間的大量積累,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這註定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

 

每個人的認知都是基於過往所有的經驗和知識積累,你說你過往都沒有積累什麼知識,認知怎麼升級和跳躍嘛?創意和想法又如何蹦得出來?

 

任何行業都是這個道理。

 

幾十年前,廣告教父奧格威創作出了他的經典廣告代表作:

 

這也許是他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汽車廣告文案,直到現在都一直被津津樂道,奉為經典。

 

但奧格威自己也坦白說:當我接手時,我花了三周時間大量閱讀汽車資料,最後看到這句——在時速60公里的車上,最大的聲音來自電子鐘。

 

奧格威大神就改了幾個字,一條世界聞名的廣告文案就這麼出來了。

 

事實就是如此,這個偉大的創意實際上90%來自積累複製,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偉大,也不影響奧格威的才幹。

 

所以,每次別人問我寫文案沒靈感、沒想法、沒創意,怎麼辦?這個問題時,我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樣的:

 

1大量的看各種國內外經典案例,把腦袋撐爆,把素材庫也給撐爆,這個短期就會慢慢見效。 2長期大量的閱讀,不只是技巧理論類,各種書都得看,多出去逛逛,多看看生活中的人。這是個持續自我豐富的過程。

 

3可以挑選幾個輸出品質穩定的品牌,假想自己在為他們服務,每次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去寫這些品牌的文案,並備註好你的文案策略和邏輯。 然後等到品牌官方發佈文案後去對比下:他為什麼那麼寫,他的策略邏輯是什麼,和你有什麼不同。一定要去分析。

2點其實就是不斷複製積累的過程。

 

很多時候,你看別人有想法有創意,僅僅是因為他知道而你不知道,就這麼簡單!

 

過去我看得多,積累得多,至少我想到一個好點子的概率都會比你大點,這是毫無疑問的。

 

一般淺層次的創意比拼,也就是在比拼誰見多識廣。太多時候,腦洞大的人和一般人之間其實就是隔了一個案例。

 

人最怕的不是不敢想,而是根本都不知道,你讓他怎麼想?

 

 

先別管什麼創意,什麼靈感。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大量去閱讀、去看案例、去記錄。

 

不斷的去學習去積累,達到創作臨界點,沒人能一開始就無中生有,腦袋空當然就啥也想不出。當腦袋要被撐爆時,想法自然噴湧而出。

 

而第3點就是不斷轉化和結合的過程,把積累來的東西不斷進行刻意訓練,不斷總結反思。

 

假想服務其他品牌,這一點都不虧,提升是自己的,培養策略思維也是自己的。他們還持續為你提供優質對標,長期服務又何妨?

 

好了,這就是我的答案。

 

我的方法不討喜,很苦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