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33118213161-480x300

 

 “ 運營是幹什麼的? ——打雜的。

這是我最初對運營的認知,所以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願意把自己稱為運營。

運營的理想和現實

按照主流的說法,做運營這行的,一定要在前兩年把某一項技能練到爐火純青再橫向發展。這樣能保障你有自己職業的護城河,塑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現實是什麼樣呢?

如果你把這個作為信條,極大概率會發生以下情況:

大學畢業,你入職了一家線上教育平臺,base在課程文案崗。

一開始信心滿滿,到處搜集文案到底怎麼寫的乾貨,記滿了一個小本子,感覺掌握了主流的文案套路。

一開始你確實也寫出了看起來還不錯的文案,領導開會還特意表揚了幾句,你以為你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但3個月後,你發現已經沒什麼好寫的了。

課程來回就這麼幾套,特定的行業限制讓你不能使用太多套路。

以訂閱號軟文為例,自己天天往朋友圈轉,閱讀量也就一共100

沒有標杆、沒有標準、沒有專業人指點,職業迷茫期來的如此突然而猛烈

上面的情況,是大多數創業公司運營的狀態。

和理想衝突的現狀是:

雖然我想掌握一門核心技能,但我沒有機會,創業公司都是一個人當幾個人用;其次,就算有機會,我也不知道怎麼掌握,更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

環顧四周,公司一共就三五個運營,看起來大家都差不多,一樣的無所事事。

在現實工作中,相比於打造核心技能,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

首先需要掌握通適技能,能在一地雞毛裡找到一個方向標,讓自己能不斷進步。

亂世裡找能保護自己的那把劍

那這個方向標是什麼了?

首先,我們回歸到大的運營層面:

目前,運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包括:新媒體、活動、社群、用戶、增長、文案、資料分析等,在不同的公司崗位的設置也不盡相同。

而在我看來,在這一系列的運營內容中,有一個通用的方向標,那就是資料

只有這個詞足夠清晰和理性,能讓你從雜亂的運營工作中找到一個標準。

不管你是哪個運營崗,如果能用好資料,相信可以讓你比周邊60%的同事進步更快、方向更明晰。

當然了,這裡必須說明:

本文指的僅僅是初級的資料分析意識,不涉及深度、專業的資料分析。

目的僅僅是為了讓初入運營的同事們在一地雞毛的工作中,找到一個方向標。

第一步:數據意識

很多小夥伴可能會覺得有點不屑,不就是資料嘛?大學四年的高數都考過了,能不懂數據?

這裡不接受抬杠,你可以回顧下這個月的工作,看能否以資料化的形式將其體現。

比如:你是一個新媒體運營,你的週報是怎麼寫的?

我接觸過的大部分可能就是這樣的:

 

當我看到這樣的週報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很崩潰的。就算是你高數考90分,也抵擋不了你跟資料不熟悉的事實。

因為對新媒體來說,重要的不是你幹了啥,而是文章閱讀量提升了還是下降了,原因是什麼? 粉絲漲了多少?是否在正常區間?…..

週報也不是非要做到多完美,但起碼要有下面這樣:

PS:記得當初自己剛接觸新媒體運營的時候,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費了週末的時間做了一個完整的選題庫。當時做完覺得神清氣爽, 以後提選題、斃別人的選題,有理有據。這就是資料給我的底氣!)

 

按照文章類型 進行了三級分類匯總

總之,一定要記住資料很重要!(如果是文科生,不妨寫個小便簽貼在電腦上)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很扯淡,但是最有用的方法往往看起來極其簡單且扯淡。

 

第二步: 把意識帶入到工作

把意識帶入工作,就是要求在做每一個工作前,先想:這個工作和什麼資料相關?

我給大家舉一個我剛開始工作時的例子:

我們的某一個產品需要在朋友圈進行傳播,從而收集目標使用者線索。

我之前的同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寫個文案,讓設計做個海報,每天看下海報PV就完事了……

那接下來我們來拆解,我是如何利用資料這個詞讓自己能比別人做的更好的呢?

我們先看下我們的運營目標,即收集有效使用者線索。

而運營方式的方式也比較簡單,即撰寫海報文案,在大號朋友圈投放。

那我們就要想,這項工作和資料有關係呢?

首先,顯而易見的最終的資料體現是線索量

線索量=看到海報的人數*海報轉化率。

在管道不變的情況下,看到海報的人數取決於投放的時間,海報的轉化率取決於文案和設計。

這麼一分析,就會發現將這個事情做到極致的關鍵在於,我能不能找到最優的時間,給用戶看到最打動他的宣傳物料。

通過1個月的運營監測,找到轉化率最高的文案和海報進行複用,

這樣不僅能提高線索量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其實這件事情難嗎?

不難,太簡單了。

可是就這麼簡單的一個步驟,把線索量收集量提高了80%

而在同事眼中,我也樹立起了思維清晰、有能力的印象。

問題的根本就在於第一步,我有沒有資料意識?

如果老闆不對線索量進行考核,我作為一個文案能不能主動把資料納入自己文案是否合格的標準中?周圍沒有標杆和標準,那我能不能用資料推動自己去優化?

再舉兩個把資料意識帶入工作的例子,大家可以進行思考:

  • 如果你是新媒體運營。我想問下,你知道近半年來什麼主題的文章閱讀量更高嗎?如果老闆現在要,你是否能拿出資料支援?
  • 如果你是活動運營。我想問下,你知道上次活動A管道和B管道帶來的量分別是多少嗎? 帶量不同的原因是什麼?管道品質還是宣傳物料的原因?

第三步:完善方法論,讓工作標準化

以上兩步都是很初級的。當你有了資料意識後,就必須要思考如何讓資料成為自己的工作技能,而不僅僅是意識?

接下來,我就以最直觀案例的形式來看下,如何用資料助力你的工作。

案例描述:

你是公司賣課的小姐姐,3月份公司課程的銷量是30萬。

現在要求在原有課程價格不動的情況下,4月份實現60萬的目標【假定無複購情況、原有課程單價不可改變】。

方法先行。我將主要從以下六個步驟進行分析,即明確運營目標進行目標拆解查找相關資料制定運營方案運營效果預測複盤優化。

接下來,我們代入案例,看怎麼讓這個流程跑通:

第一步:明確運營目標

4月份實現60萬的銷售目標。【假定無複購情況、原有課程單價不可改變】

第二步:進行目標拆解,即找到目標相關點

 

通過初步拆解,我們得出了四個可行性的方向,即提升課程數量、優化傳播管道、優化傳播文案、提升課程單價。

第三步:查找相關資料

那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第三步,根據第二步中的可行性方向查找相關資料,從而指導具體的運營方案。

1. 提升課程數量

我們的方向是提升課程數量,那具體要增加什麼類型的課程?定價多少合適?預期售賣能達到多少?

根據我們的問題,我們就要去查找有沒有歷史資料可以指導我們進行決策。

我們的疑問點在於課程類型、課程單價、課程銷量,則為了解決相應的問題,我們自然需要往期相應的資料。

問題就變得更聚焦而有效了,即過去幾個月什麼類型的課銷量最高?是否可以開發同類型不同方向的課程?課程定價參考以往同類型最合適的價格體系。

2. 優化傳播管道

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就是爭取更多的資源,開始賣就是了。

如果是這樣那就又變得與別人無異了。

這個地方需要考慮的是我們有什麼管道?不同管道售賣課程轉化率一樣嗎? 是不是不同課程有不同適配的管道?不同課程、不同管道適合的傳播物料一樣嗎? 傳播的時間節點和節奏最優搭配是什麼?

那根據我們這些問題,就要去查找歷史相應資料分析了,主要資料維度是:不同管道中不同課程的轉化率。

3. 優化傳播文案

這個最簡單了,最好的方法是A/B測試,出不同的設計物料,進行小範圍測試,選擇最優的。

第四步:制定運營方案

查找相關資料指,解決第三步中的疑問,制定相應運營方案。

第五步:運營效果預測

根據運營方案預測銷售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及風險點,做好相應的預案。

第六步:複盤優化

根據本次的執行資料再去優化第四步中的運營方案。

當然了,說句實話,並不是說按照上面的步驟做,你就能實現目標。上面的只是幫你理順思路給你更多的可能性。

想要真的達到目標,按照這個思路進行初步分析和制定方案僅僅只能算是第一步。

全文重點

有資料意識,但不能一味相信資料

數據是理性的,而人是感性的。

有時候人的行為是很難揣摩的,所以資料並不能成為你做決定的唯一準則。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統計下大家表現出來的幸福指數,可能平均值是80%,大家都非常幸福。但同學聚會結束,把視角窺探到真實的生活,幸福指數還有多少?

但你不能說同學聚會時的幸福指數是假的,資料是真的。只是那個時刻的人,不太真。

資料本身沒有意義

是的,雖然我們全在說資料的問題。但對運營來說,絕大多數情況資料本身是沒有意義的,資料的用途在於對比和分析。

一篇文章10w+,你能判定這一定是個好文章嗎?

一個月賣50w,你能判定這一定是個好銷售嗎?

學會利用工具,實現資料分析自動化

這個是很重要的,你有資料意識了、學會橫向縱向對比了,然後就是要利用工具實現自動化。

其實這個並不難,

有一個很常見的工具就是excle,有一個很好用的小技巧就是一定要懶。

 

具體的步驟是:

當你面對一些可能需要重複操作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的時候,那就暫停吧。

去百度把你的需求一描述,相信我你肯定能得到3分鐘處理你原本30分鐘工作量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