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你必然知道資料分析對於產品的生命週期的重要性。

解決使用者需求,解決痛點是產品的立足之根本;運營是傳遞產品價值的重要手段;而資料,則給產品和運營提供了指向的重要意義。

資料,既是產品分析的基礎,同樣,資料的採集和來源也是每個產品經理頭疼的地方。

好的資料收集和分析,可以輔助產品經理更好的瞭解使用者,讓團隊少做一些無用需求,或者在錯誤的需求方向上停止腳步,遏制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

一、需求收集和分析

1.1 梳理產品,清晰產品的脈絡和架構

梳理產品的產品結構

首先,先別急著馬上就去建立埋點,此處應該是優先複盤當前的產品或者模組,整理出產品結構和頁面結構。梳理出產品完整的結構、頁面邏輯,這些都是決定了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的任務路徑,所以需要做一次完整的複盤。

梳理產品頁面流程

有了基礎的梳理後,我們需要再將業務或頁面流程梳理出來。將使用者與系統的交互故事完整的梳理出來。借助它,你更容易知道流程中的潛在地雷是什麼,哪裡的效率比較低,有助於系統化、全域化、周全性的思考。我們後續可以在每個流程步驟,考慮好使用者的目的、場景,提煉出重要指標。

 

1.2 收集統計,明確統計目的和意義

如果是產品經理做埋點收集,也可以從以下的幾點思路出發:

功能流程轉化率:關鍵業務的留存轉化指標尤為重要,用戶在哪個關鍵節點發生了流失,

改版調整:如果產品做了改版,肯定會在一些關鍵入口進行了佈局上的優化,那麼埋點統計有利於收集變化前後的不同。產品是否更加聚焦的解決了用戶的痛點,還是

用戶軌跡:使用者來到了你的產品,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然後還會做什麼。如果你的產品,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那麼主要路徑我們是可以猜測得到的。但唯獨那麼一小塊路徑,是否會挖掘出更深層次的需求。

面向運營方面的,一次完整的活動運營,在工作的前中後階段,對資料的需求都不太一樣:

活動前,需要瞭解面向的使用者、興趣、標籤、來源,入口的引導和佈局,有了這些,才可以更好地評估物件導向、管道。而這些,在產品早期建立資料的時候,需要第一時間就考慮的問題。

活動中:對資料的時效性要求更高,落地頁或者活動頁面的PV/UV、活動參與數、頁面登陸數、中獎數、兌獎數、活動轉化人數/金額以及使用者資訊等。必要的時候根據資料回饋及時調整問題和優化。

活動後:更加注重回饋和總結,對活動的複盤;本次活動的帶來了多少的訪問流量,轉化率如何,不同管道過來的用戶表現如何,最終這些用戶轉化成活躍用戶的又有多少?

其他:

Boss小李啊,這個活動上了,但是效果不怎麼樣,你覺得哪裡可以再優化優化?

小李:偉大的老闆,是這樣的,關於這次活動的,我整理了一份報表,通過分析這些資料後,有一個方案,請看看….”

不管來自哪個方面的需求,收集資料必然是來源於分析目的,基於目的,才會有分析指標,才會有資料的收集。

1.3 根據產品流程設計指標

在前面做了一系列的功課之後,我們就開始要根據產品的功能流程或者頁面結構,定義好分析的目的,剝離關鍵流程,提煉關鍵指標。

購物環節:寶貝詳情頁>加入購物車>訂單確定>訂單提交>支付>支付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需要採集到從詳情頁到購物車的轉化,從詳情頁到訂單確認的轉化,訂單從確認到支付成功之間的漏斗模型。

那麼對應的可以為詳情頁UV、購物車添加事件、訂單確認事件、訂單提交事件、支付事件、支付成功回饋事件。

註冊流程:進入註冊>註冊資訊填寫>獲取驗證>註冊成功

 

對應的可能想要瞭解到註冊流程的轉化,那麼可以主要採集註冊按鈕點擊事件、提交資訊事件、獲取驗證事件、註冊成功事件,再加上能夠統計到管道包資訊,那麼也就可以分析出,不同管道下的用戶轉化效果。

二、提出需求

可能前面的內容,大部分的乾貨可能會講的比這個更清楚了,那麼筆者在這裡更多的是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提出埋點的需求。

有些公司可能會有自己獨立的資料系統,用於收集使用者資料。但是大部分公司而言,更多的是專注業務本身,所以埋點也是用了協力廠商。

目前有很多做埋點和資料支援的公司,例如友盟、諸葛IOGrowingIO、神策等等,也有埋入移動端、H5Web等,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不妨多進行對比,沒有哪家最好,只有哪家最合適。

在這裡,筆者用的是友盟統計。

2.1 收集事件

首先先理解什麼是事件,可以理解為觸發一個動作、行為或者到達某個條件,都是一個事件(Event)。

例如:在登錄中,填寫完資訊後,點擊一下登錄按鈕,或者點視頻的播放按鈕,頁面流程的下一步按鈕,獲取到登錄成功,訪問某個頁面,這些觸發的行為都可以理解為一個事件。

因此,沿著流程和產品結構,會得到這麼一個表格:

 

(可能會存在iOSAndroidevent ID不同,所以這裡分開記錄)

2.2 設置事件的參數和參數值

除了統計事件的觸發次數外,還可以收集觸發這個動作時,其他的附帶資訊。利用這類資訊,有助於對事件有更加精准的統計,又稱為參數(Key)和參數值(Value)。

事件、參數、參數值的關係如下:

 

舉個簡單的例子,電影播放平臺上,當用戶點擊播放電影時,這裡可以為一個事件。出了統計這個事件發生的次數之外,我們還可以收集到這一次播放的電影類型、地區;

其中,參數就是類型、地區。類型下對應的參數值就有:喜劇、愛情片、科幻片等等;地區下對應的參數值就有:歐美、日本、韓國、大陸等。

這樣,就可以統計到,點擊播放按鈕到次數中,點擊頻次最高的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出自哪個國家的。

 

(事件-參數-參數值)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所統計參數的參數值,是一串連續的數值,我們無法使用參數值=1,2,3,4這樣去統計。

例如說付款頁面,點擊確定付款時,參數為付款金額,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想到參數值可以=1234等一直排列下去。但是實際操作上,參數的值會有很多,可能從1元到1萬元都會有。

這個時候,採用的是計算統計,只需定義好統計值的類型(整數型int還是float)和範圍,例如統計金額的,那麼就是統計付款金額,類型為float,範圍0-10000.00

根據以上的步驟,可以定期維護這麼一份表格:

 

3.3 維護表格,定期溝通

在整理完以上的表格之後,別忘了和其他產品、運營、開發對一下這份文檔,看看是否有其他遺漏,同時,再進對應的事件參數等,對應到產品結構和流程中,看是否跑得通。

以後在維護需求文檔的時候,當產品發生變化的時候,可以增刪改這份表格的內容,這樣一來,開發人員就會知道了。

但是記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得跟開發溝通,正確地描述我們埋點的意義和背景。有時候開發人員也會補充和完善你的埋點需求。

四、測試和校驗

接下來就是測試和校驗的環節,如果是接入協力廠商的,可以根據説明文檔,將新加入的埋點,進行一輪測試。

因為有時候可能開發大哥對需求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溝通不到位,導致埋錯了位置或者定義錯了。

而在最終驗收的環節中,需要做一個校驗,避免辛辛苦苦埋下的點,等到上線後,產生了一堆無效的資料,甚至會影響後續對產品的判斷。

五、寫在最後

其實埋點也只是整個產品規劃中,關於資料分析的一小塊。

除了埋點分析外,還需要和後臺的日誌資料做整合分析,善於發現每個異常,善於調研趨勢背後的原因。產品經理跟運營工作相互配合,才能夠是產品走得更快更遠。

以上就是做埋點需求時,總結出的一些心得,如果對您有幫助,那是最好不過,如果您有其他的意見或者看法,也歡迎隨時溝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