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前周傑倫執導的《不能說的秘密》,影片裡男女主人公在平行時空裡互相分享秘密。不過現實與影片不一樣,現實裡沒有平行時空。但人類的聰明在於創造,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互聯網開始萌芽,最初試用於軍事。後經過不斷反覆運算與測試,如今的互聯網已然成熟。

從古代的烽火傳遞、飛鴿傳書到如今已經成熟的互聯網時代,網路社交從PC端到移動端,是時代的遷徙。於是社交也開始發生裂變,從單一的熟人社交漸漸地發展成熟人匿名社交、陌生人匿名社交。也因此,移動端匿名社交app應需求逐步登場。

然而匿名社交發展的這些年並不順利,死亡名單上不乏匿名社交鼻祖PostSecret和創了神話的Secret。不過目前市場還是存在一批新的匿名社交勢力,只不過大家的身份有些尷尬,有命運未知的馬桶MT、舊瓶換了新酒的秘蜂、默默發展的一罐......

匿名社交這條路確實難走,且擺在匿名社交面前的仍有五道難跨越的坎。

一、人性陰暗面難測

從早年PC端的聊天室,到如今遍地開花的移動端社交app,互聯網讓線民們以好友的身份連接了起來,人們開始了隔空交流。

然而當熟人社交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微信朋友圈為例,朋友圈裡除了朋友,還有上司、下屬、家人、校友等不同屬性的人群。社交好友一多,發朋友圈時難免會有所顧慮,有些想法想要分享卻不知從何開口,朋友圈的分組標籤越來越多,思來想去話又憋回去了。於是,為解決這一難題,匿名社交軟體開始登場。

國內打頭陣的是一款名為秘密的匿名社交app,其在20143月率先推出,三個月後,更名為無秘。據360發佈的《2014Q2移動互聯網App分發行業報告》,2014年第二季度僅3個月的時間內就有20餘款匿名社交軟體上線,匿名社交App呈井噴之勢。

原本在這類app中,人們可以避開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等熟人圈盡情分享自己的秘密,但漸漸地匿名社交app開始變味兒了。在這張看不見的網格下,匿名情境下的黑暗面慢慢顯現。

這些往往藏在匿名社交app的話題評論裡。舉個例子,在秘蜂上(無秘後來更名為秘蜂),一些匿名朋友發了些秘密,有些或帶有照片。如果是以朋友圈或者QQ空間的方式去看,熟人朋友們一般會點贊或者評論幾句。

但是在秘蜂上畫風就不太一樣了,因為大家都是匿名帳號,在這個看不見的、虛擬的網路,不少人認為發表的言語不需要負責任,特別是關於兩性話題的討論,於是評論裡常常會夾雜些許不當的話語。久而久之,這種風氣使整個社區摻雜了一些較為低俗、黑暗的氛圍。

這在無形中似乎編織了一張暗黑的網格,人性難測的黑暗面可能會使用戶們對匿名社交漸失信任,如此一來給匿名社交app帶來最直接的打擊就是用戶的流失。

二、受眾面不廣

匿名社交與它年輕的特性一樣,受眾面多以都市年輕人與校園學生為主體。這還是建立在新鮮度的基礎上,並不是長期的社交行為。或者可以理解為年輕人團體在某段時期的需求,一旦發現了比匿名社交更新鮮的事物,用戶就可能離開匿名社交的圈子。

在用戶體量上,對比微信10+的使用者,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匿名社交app的使用者規模就小多了。

以月度獨立設備數作為其中一項參考標準,201812月微信的月度獨立設備數為108712萬台,匿名社交代表之一的一罐的月度獨立設備數為91萬台,秘蜂的月度獨立設備數僅僅為5萬台。資料對比的懸殊註定了匿名社交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而會出現這種差距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匿名社交本身披戴的神秘面紗讓不少用戶止步。本來互聯網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夾帶著資訊不對稱的特點,如今再加上匿名,這又加深了給用戶的不安全感和不靠譜的印象。

另外,匿名社交app吸引用戶的地方在於其具備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不為人知的行業內幕以及內容爆料。但很現實的一點是,一但爆點不再新鮮,或者說行業內幕不再具有吸引力,那麼用戶對這類型app失了新鮮感後,最終也將轉移到下一個有爆點的app

這樣一來,匿名社區的以爆料吸引的用戶來得快,但是走的時候也是不帶走一片雲彩。況且匿名分享的需求也僅存在於有限的需求場景下,爆料雖然吸引眼球,但隨之而來的負能量卻是硬傷,況且目前還沒有哪款社交產品是以負能量邏輯運營成功的。

即便在發展巔峰的無秘,在推出不久就爆紅,並在短時間內成為社交類免費榜第一,也依然有人不看好它的未來,更別說其在20179月出現的暫停運營的狀況了。

總的來說,匿名社交的出現對長久以來的熟人社交來說是新鮮,但其受眾群體始終普及不開也是現實。發展到第五個年頭,受眾群體依舊是小範圍的年輕人以及校園群體,也意味著匿名社交規模的長大還需要其他更有效的刺激因素。

三、變現管道難找

產品的最終目的是變現和盈利,匿名社交app也是一樣,但是以目前匿名社交app在市場的發展狀況,並未看出這其中的變現管道。無論是重新歸來的秘蜂,還是低調說秘密的一罐,至今從未在二者中看到任何的廣告植入或者其他明顯的變現模式,更別說還未滿月的馬桶MT了。

按正常的商業邏輯,匿名社交app先是通過推廣去積累用戶,有了一定的用戶體量之後可以開始向遊戲、電商、廣告等領域導流。但是目前市場上多數的匿名社交產品仍停留在找使用者階段,似乎並不知道變現的方式在哪,可以以何種方式變現?

由於用戶不夠沉澱,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匿名社交app在短期內找不到合適的變現模式,但不排除後面匿名社交app們會找出變現的方法這種可能,只不過到時候用戶體量興許會發生變化。畢竟年輕的社交方式更適合年輕人,而年輕人卻總喜歡嘗鮮,或許等匿名社交app們摸索出變現模式之後,使用者可能換了一批又一批了。

所以說,找不到一種合適的變現模式是匿名社交們目前存在的通病,另外如何提高用戶留存和使用時長也成了匿名社交必須面對的兩個考驗。

四、運營管理難度係數高

基於匿名社交的匿名屬性,管理上不時會出現不可控的因素。

據多家媒體報導,2016525日,一段時長為29秒的不雅視頻被冠以陸家嘴標籤,在微信、微博等社交軟體傳播。後根據新京報記者整理的消息,視頻在網路上發酵後,有用戶通過無秘app對視頻中的女子的真實身份進行了爆料。

可見無秘後臺對內容的監管不夠嚴謹,而當事件開始發酵後,會產生諸多不可控的現象,對社會風氣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實際上不僅僅是無秘會出現失控的狀態,早些年美籍的Secret也曾出現過網路霸淩的現象。

《紐約時報》曾報導,Secret似乎讓矽谷的中學校園陷入混亂的狀態,各種科技業的流言蜚語不絕於耳。這可能源自Secret的運用模式。由於Secret與手機及郵件的通訊錄連接,這也就意味著使用者可以看到post顯示是來自朋友還是朋友的朋友,所以Secret增加了被人肉的風險性。

Secret這個曾經在推出一個月,就從穀歌風投和KPCB等多方投資方中獲得860萬美元融資的寵兒,卻在經營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宣佈了死亡。管理不當是部分原因,但管理的難度或許才是壓死Secret的最後一根稻草。

簡單來說,整體上匿名社交app還是不能對所有的內容管理到位,而會出現運營管理難度係數高的阻礙,主要原因可能還是技術不夠成熟。因此,匿名社交的下一步應該往更成熟的技術方面投入,提煉技術或許會是強命的好法子。

五、易觸法律高壓線

快播創始人王欣出獄之後帶著自己的新產品——馬桶MT,於2019115日回歸公眾視野,試圖以匿名社交的身份向微信發起挑戰。但一開始馬桶MT就出師不利,內測不到一個小時微信頁面的下載連結就被微信封了,且截至發稿日IOS端始終不能下載馬桶MT

而關於馬桶MT遲遲不能在IOS端下載的原因,與它的功能有很大的關係。據瞭解,此次馬桶MT以匿名的形式,將話題場景作為中心,可以開啟限時群聊的功能。然而在匿名的情境下,限時群聊著這種閱後即焚的方式釋放了人性的表達,這個限時群聊中出現了不少灰色的現象,大量敏感話題展露無疑。

這背後看似不需要承擔話語責任的匿名使用者,以獵奇的心理在法律與道德的邊緣行走,最終若是出了像快播當年那樣不可控制的大型災難現場,屆時王欣作為管理者還會繼續承擔責任。觸碰了道德的底線,再往上就是法律。

當一切變得難以控制,眾多匿名app上都開始散播謠言,亂象踩上了法律高壓線。比如在201791日,官方微博顯示:無秘系統維修,暫時停止服務,敬請諒解。彼時外界的猜測裡,無秘的停運或與敏感話題有關。

總之,匿名社交app自它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備受爭議,如今踩著法律的高壓線,還是有不少玩家入局。但入局歸入局,在相關制度的牽約下,匿名社交app們還是應該加強管理,不然不小心就很可能翻船

總結

在匿名社交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陰暗面,那些藏在美好下的暗格裡,正在滋長著利用人性的陰暗面去窺探秘密、尋求刺激感的獵奇心理。這種不負責任發表言論的謬論一旦成型,整個匿名社交網路將被蒙上看不見的、互相猜忌的、網路霸淩的黑暗面紗。

那麼這個本身將陌生人以匿名的方式推薦到一起的美好初衷,被有意者抹黑後將失去它原本的目的。

Secret就是鮮活的例子,據App Annie統計的資料,Secret20142月上線後,在美國IOS應用商店排行榜上極具亮眼,但8月下旬開始,由於開始整頓騷擾的問題,Secret的排名暴跌到了1500名開外,新增用戶數和活躍用戶數也在持續下滑。最終Secret的匿名故事只講到了20154月。

所以,新鮮感過後,匿名社交的未來在哪?可怕的是,這五道坎,或許也將長期擋在匿名社交軟體們的面前,不動如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