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你手上有一個絕世好產品,但就是得不到客戶的識別,很無奈也很鬱悶。
這種感覺就像千里馬找不到伯樂一樣。
我遇到過,相信你也肯定遇到過!
這說明了什麼呢?
一個簡單的道理:
使用者需要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問題只講產品如何好的廣告,會增加用戶的嫌棄感
這一點,被很多人所忽視了,一個勁的催自己的產品有多麼多麼的好,尤其在這個碎片嚴重的年代,沒人有時間聽你說廢話。
可能,你會說:道理誰都懂,具體要怎麼做呢?
好,我們下面正式進入主題,分為兩個要點為你闡述:
1、廣而告知下的三大隱形規律2、3個降低用戶痛苦感的表現形式
一、廣而告知下的三大隱形規律
之所以把它稱作為隱形規律,是因為一支成功的廣告,都會有這三條規律存在,下面重點介紹:
1、一支廣告,針對一部分人群
一個產品,解決一個問題,這句話我覺的越來越重要。
舉個例子,比如我天天寫文章用的是Mweb軟體
用它寫作的好處是,一邊寫一邊排版,同時也方便管理文章和調用文章,這對於一個知識工作者來說,無疑是提升巨大的效率。
這個軟體給我解決的是存儲文章,無打撈寫作
相反的,我把這個軟體推薦給一個廚師用,你猜他會喜歡嗎?
我猜他心理肯定會想:這人有病吧….
這說明,一個在好的產品,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
廣告也是如此,不要認為廣告的目的,就是廣而告之,投放廣告的力度越大,收到的效果越好。
當然,在你有足夠資金的情況下,使用者會記住你的產品品牌,但不一定去下單購買產品。因為暫時沒有需求….對吧?
所以,好的廣告,它只會針對一部分人的痛苦,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告訴使用者,我的產品能解決所有人的痛苦。
這一點不懂,不管你做任何廣告,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2、不同平臺,用戶對廣告的喜歡程度不同
這是一個醫藥招商的網站,首頁放滿了五顏六色的廣告,給人的第一印象是:
垃圾網站
但就是這樣的垃圾網站,越做越大,也有它的一批忠實用戶每天去它的網站流覽。
可能,你會覺的奇怪,難道他們喜歡看這些廣告?
對,喜歡看這些廣告的,就是處在全國各地醫院的銷售代表。他們的職責是採購藥品,所以,需要知道哪些藥好,哪些製藥生產廠家實力靠譜,這些廣告正是讓醫藥代表瞭解此類資訊的一個重要管道。
那麼,如果把這樣的廣告形式放在視頻網站的首頁,是否可行呢?
很明顯,不行,而且是萬萬不能,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上優酷視頻網站的使用者與上醫藥招商網站使用者出發目的不同:
一個是目的明確,就是要找藥品生產廠家
一個是沖著娛樂的目的,讓其看一大堆廣告,馬上把網站關掉。
所以,視頻網站的廣告,更多的是放在影視劇的前面↓
很顯然,用戶還是比較討厭的,不過為了免費看劇還是忍了….久而久之,這種痛苦感也變的越來越麻木。
通過以上的案例,我想告訴你的是:
再經典的大牌廣告,投放的平臺和地區不同,就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效果。
舉個現成的例子
像這樣的知識付費課程,投放在知識平臺上,轉化率肯定會不錯,因為,上這些平臺的用戶,都是從這學習去的。
相反的,把它投放在一個作用100萬粉絲的公號上,你覺的廣告投放的效果會好嗎?
有一點很明確:
它兩的基因不同,註定不能產生共鳴
一個是學習型,一個是娛樂性
本著娛樂目的去的,怎麼會對學習感冒呢?在大概率上投放的效果不會很好。
這一點,你懂了嗎?
3、降低廣告痛苦感,要的是和用戶相關
老實說,現有的很多廣告都在說,自己的產品有多麼多麼的好,這站在廣告主的角度來說,的確沒有問題。
但這會讓用戶提起警覺,心理不時想:又是騙人的。
更何況,現在的廣告滿天飛,用戶已經分不清哪個廣告說的是實話,哪個廣告存在虛假傳播了,我把這種現象稱作為廣告盲。
那,怎麼樣的廣告能大大降低用戶的防備心呢?
一個原則:
和用戶相關
實現的思路,也總結了兩條:
1、和用戶當下發生的困難相關2、和用戶未來可能發生的困難相關
這個時代,誰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誰就能成功,而吸引用戶注意力的終極法則是和用戶相關。
舉個例子,就像是這個檯燈,你該如何告訴用戶和他相關呢?
在這個年代,如果你不學習,就會被身邊的同事所淘汰,升職加薪,根本沒你什麼事。想要策底杜絕這種事的發生,你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學習,增加你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你需要一個光線適中的學習環境,讓你能集中精神去學習,同時讓你的眼睛更加健康。
畢竟,如果眼睛出問題了,做什麼都不方便。帶上繁重的眼鏡,吃冒熱氣的食物總是會蒙上一層迷霧,很煩….
是不是比直接告訴用戶,這個檯燈用多麼多麼的好,強太多倍了呢?
所以,好的廣告一定是能和用戶聯繫起來的,從而產生共鳴感。廣告不再是廣告,而是一劑解毒的良方,這種痛苦感就小了很多。
瞭解了三大廣告隱形規律之後,重點就要來了哦,到底降低用戶痛苦感的廣告是什麼樣的,馬上為你揭曉。
二、三大降低用戶痛苦感的表現形式
1、把廣告變成生活的電影
聽起來有點抽象,其實很好理解,即是:
放大用戶生活中的痛苦,然後給予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比如你銷售的是這台洗菜機
如果,你僅僅是告訴用戶,用了這台洗菜機,能讓你更加健康,很明顯,這個理由有點牽強,用戶並不會買單。
而,如果你在廣告中先告訴用戶,每天3分鐘的洗完時間,按照10年算下來,你總共要花掉10800分鐘,來做洗完這件事情。人的一生很短,按照60歲壽命來算,大概只能能活600000個小時,為什麼不把這有限的時間,花在跟多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呢?不枉此生。
有了這種痛苦感,然後你再去拋出這個產品的優勢,使用者的防備心就降低很多了。
更確切的說,把廣告變成生活的電影,只是找到了用戶生活中頻繁出現的痛苦場景,加以說明,如果這個問題不積極,他將面臨更嚴重的過果,這有點恐嚇的味道,但在於行銷中,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2、自然的朋友圈廣告
這兩年流行“私域流量”這個詞,而私域流量中,談到最多的是微信,把粉絲倒入個人微信中,慢慢去影響用戶。
剛開始做微商的那批人,就靠著在朋友圈不斷的刷廣告,賺了很多錢,這招的確有效。不過,到了2019年的今天,這招在很多人眼裡感覺已經不管用了。
是不是真的不管用了呢?
它還是管用的,只不過表現的形式變了。
變的是,在你的朋友圈裡面,人人都在通過刷圈發佈硬廣告。一個人刷廣告無所謂,兩個人刷廣告有點不適感,三個人刷廣告開始有點煩,四個人以上刷廣告直接想遮罩。
我們來回憶一下,現在我們打開朋友圈,是不是都是滿屏的廣告呢?是不是一看到就想關閉朋友圈呢?
我的朋友圈是這樣,我相信你的朋友圈也是這樣。
但,為什麼在朋友圈廣告滿天飛的情況下,還是有人通過刷圈打廣告,賣產品呢?
原因很簡單:
硬廣變成了軟廣告
朋友圈的軟廣告,不再是直接推薦產生,而是以引入生活場景體驗產品為主。
舉個例子,以小分子肽為例,該如何寫朋友圈產品體驗呢?
大概思路如下:
上個星期跟姐妹去逛街,看到我的皮膚很差,跟我說女人一定要對自己好點,隨手從包裡拿了一包粉劑,叫我拿著回家塗在臉上,當時我就覺的奇怪,這是啥玩意,處於好奇就照著姐妹的方法,試圖了幾天,結果在3天后,臉變的越來越光滑細膩,好神奇哦,這姐妹果然靠譜。
隨後,在短文案的下方添加前後對比效果圖
注意,這裡的前後對比圖,看起來更像是生活場景中隨意拍攝的。
其實,這裡面暗藏了幾個小心機:
勾引用戶的好奇心展示生活平常的一面和朋友圈的硬廣區分開來
人天生就有窺探別人隱私的習性,迎合這個思路去發廣告,就能起到很好的廣告效果。
總結下來,自然的朋友圈廣告形式:
產品使用後的效果體驗
把你自己變成產品的代言人,用你使用後產生的效果來說服用戶。
廣告的目的,就是讓人知道有這個產品存在,正好能解決你當下的問題。
3、表面尋群幫助,實則暗推廣告
其實,這一招是我最喜歡用,也正在用的招數,這找的靈感來源於浪潮式發售這本書
書中,完成浪潮式發售有三大步驟:
1、造勢2、預售3、發售
然而,造勢主要的目的在於使用者不反感的情況下,告訴使用者,馬上我要推出新產品了,讓用戶期待著。
常規的手法是,在x月x日,我們將要推出xx新產品,大家可期待一下。
自己感覺,已經通知到了用戶,其實呢,用戶內心真實感受是這樣的:
你有新產品上市,跟我有毛關係?
不僅沒起到造勢作用,反而讓防備心大大增加。
對不對?
而,真正不動聲色的告知用戶,我即將要上線新產品,將這個大大的廣告發揚廣告的絕招就是:
表面尋群幫助,實則暗推廣告
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說,就是我的新產品經過了長期的開發準備,將於x月上市了,但為了讓其更加完善,我現在需要你的説明,簡單填寫一下這個調研表,隨後我將送你一個驚喜小禮物。
用戶一看,還有禮物,就填寫一個簡單的調研表,無所謂了,填就填吧。
就這樣,使用者無形中就參與到產品的開發中來了,提的建議越多,他自身對產品的上市的重視度越來越高。
是吧,很簡單吧…
這一招大品牌都在運用,舉個例子,新一代蘋果手機上市前的幾個月,都會放出若干有關新品的消息
讓人期待著,讓人好奇著,這種勢能越積越多,到了發售當天,這種勢能就爆發出來了。
廣告最後的目的,就是把產品賣出去,當然,這一招並不是只局限於尋求幫助,還可以事先放出一些平時一些研發的經歷,讓使用者知道你的產品情況,這也是一種廣告,只不過是一種無形的勢能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