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點行銷所做的,
就是引導人一直需要、永不滿足。
“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說的是人類。
但現實中,人性的弱點也不少:貪婪、恐懼、嫉妒、懶惰、好色、貪慕虛榮、難抵誘惑、害怕孤獨、熱愛免費、重視等級、迷信專家、崇拜名人、喜隨波逐流……關於人性的一切弱點,正在被消費社會利用和
一切行銷都是弱點行銷,針對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和後天養成的世俗判斷。想想你因為怕腎虛、怕肥胖、怕膚黑、怕生病、怕落伍而進行的消費,想想你在電商大戰中搶的打折貨和在歐美搶購的奢侈品——你的弱點被行銷、需求被開發、欲望被滿足,貌似雙贏。
但你為什麼消費之後會失望、欲望滿足後會悔恨?
斯拉沃伊·齊澤克說:“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而弱點行銷所做的,就是引導人一直需要、永不滿足。《善惡經濟學》作者湯瑪斯·賽德拉切克說:“不滿足”成為讓我們進步和成長的引擎,也會讓我們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的引擎。
人性難改,而行銷無所不在。想不成為弱點行銷的犧牲品,必須有強大的內心和自我認知。但真到那時,你倒能成功行銷別人的弱點了,無論你賣的是電器還是價值觀。
1、 饑餓行銷
佛雲人生八苦,其中之一為求不得。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是難得到的花的心思越多。很多時候,“求”的過程已經超越了“求”的結果,過程越艱辛,得到後越有成就感,越開心。
饑餓行銷就是針對這種心理,投其所好。商家有意調低供應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像”,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或者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氣。
從蘋果的系列產品和近年來的國產大片可以看出,饑餓行銷的路子基本都是這樣的:在產品研發和影片拍攝階段就不時拋出一個又一個包袱,或以高科技為賣點,或以導演選秀為賣點,贏得消費者的持續關注。但是,最核心的東西卻嚴格保密。
當消費者的胃口被充分吊起來,便是最佳的產品上市時機。被抑制了長久的欲望一旦有了宣洩的途徑,結果即風雨無阻,夜裡排隊;哪怕票價創紀錄達到120元,也場場爆滿。
2 、胸展
通過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讓你乖乖掏出金錢,這是所有情色行銷的套路。問題是,在中國,大多數情色行銷的傳播路徑只跟情色相關——“情色”完全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時,品牌反倒成了配角。
運氣好的,短時間內能夠引起關注、製造輿論,並在某個階段稱為話題中心,長遠來看,對商業並無幫助。當一個品牌只能通過赤裸的情色行銷贏得關注時,可想而知它有多虛弱。我們知道,北京車展沒有讓人記住一輛新車,只留下一個大胸中年女的身影。Chinajoy 有數百家廠商參展,但出現最多的照片都是童顏巨乳的90後Showgirl。
退一步說,好的情色行銷是需要技術門檻的,請把CK和杜蕾斯的廣告海報拿出來,學習構圖、創意、化妝、體態以及最基本的裸露。
3 、民族牌
就像現在微博上流行的“不轉不是中國人”,90年代幾乎所有的家電品牌都打過民族牌——長虹的口號是“以產業報國、以民族昌盛為己任”,海爾的廣告詞是“海爾中國造”,創維彩電則直接說“創維情 中國心”。在那個“中國可以說不”的年代裡,這些品牌幾乎都大獲成功。不過十多年後,當人們的選擇更單純時,這些品牌開始知難而退地捨棄民族牌了。
反倒是另外一個行業開始頻頻甩出“中國”牌。最早是娃哈哈,它把旗下的可樂直接說成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好像中國人就不應該喝其他可樂似的。接著,它把一件司空見慣的商業糾紛渲染成是民族資本和外國資本的對抗,並借此成功逼退達能,取得主動權。事後人們回過頭後卻驚奇的發現,這個民族資本的代言人是擁有美國綠卡的。
4、生活外包
我們都特別忙。因為工作,我們沒空做飯。因為追劇,我們沒空洗碗。因為遊戲,我們沒空帶孩子。因為朋友聚會,我們沒空打掃房間。我們坐在沙發裡捧著零食窩成一塊土豆,看著掃地阿姨、幼兒保姆、飯店外賣、代駕司機在我們的生活裡忙忙碌碌,來來去去。
但這都不算什麼。2005年,Esquire 美國版首席編輯雅各斯曾經在看完《世界是平的》之後,虛擬出了一篇“外包帝”自傳:他找了一家印度外包公司,讓這個頗有責任心的外包團隊幫他查稿件資料、給老婆送禮物、從網店裡買日常用品、給兒子買玩具、交手機費、給老闆發電郵、幫老婆安排生日派對、回絕不想理會的工作請求、投訴美國航空、寫郵件關心父母、給老婆賠禮道歉、編撰自己的維琪百科。最後,“外包帝”把他的家庭、孩子、工作都外包給了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印度陌生人,並抱怨有一回這群陌生人竟沒能幫他從附近的飯店叫來一份外賣。
活著所需的一切煩惱都被此“外包帝”外包掉了,甚至連寫這篇自傳也讓他覺得厭煩 —— 乾脆連它的結尾也外包給印度人好了。“外包帝”從此過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拉上窗簾,抱著薯片,陷進沙發昏暗柔軟的中心,娛樂自己——這就是外包生活的終極形態。讓我們將懶惰最大化,把自己的銀行卡、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同事、友人、購買品味、飲食習慣全部交給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陌生人。然後“外包帝”們就能活成個隱形人,從此一切都好,只缺煩惱。
但最後,我只有一個小問題。完美的外包公司啊,我對我的懶惰已然感到十分厭煩,你們能幫我外包了它嗎?
5、 洗腦
雖然從2000年起腦白金廣告連續五年榮膺“十差廣告”大獎,但所有人都記住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2008年,已經簡單重複了幾十年的恒源祥,竟然在豔照門稱霸天下的境況下殺出了一條血路。付笛生任靜挨個上陣的“洗洗更健康”、一家老少齊上陣的“快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也都沒少出現在覆蓋公交與地鐵的視頻終端上,不厭其煩地輪番轟炸大腦放空的橡皮人——廣告商堅信“謊言三遍即成真”,也算是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幸好,它們不會來第四遍。
恒源祥行銷部門曾經這麼表態:“寧願被罵,不能被忘。”聽慣了吆喝的人們顯然沒有辜負它的期待:每年被評為十大最差廣告的,產品都賣得特別好。這也不奇怪,查克·帕拉紐克早就在《搏擊俱樂部》裡說了:“一班強壯的青年男女,想將生命投身於某樣東西。廣告已經使這些人一心追求他們並不需要的汽車和衣服。一代代的人一直在幹他們憎恨的工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購買那些他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
錢依然要花,禮依然要送,最差廣告依然要搜來看了再去罵。世間最暢快的事莫過於拿著錢暢遊消費世界,記住什麼你就買什麼,只圖個高興——然後,千萬別思考。思考會毀掉這一切。
6 、名牌
虛榮在《現代漢語詞典》上的釋義是“表面光彩”。對“表面光彩、虛幻榮耀”的追逐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性格弱點。如名牌擁有表面的光彩“美貌”和內在不菲價值所代表的“貴氣”,滿足了女人對美和富有的雙重虛榮。
正如《奢侈帶來富足》一書說所說——名牌奢侈品以前一直是貴族的專利,今天卻成了大眾時尚。而名牌之所以風靡大眾,只是因為可以提供給你瞬間成為貴族的錯覺。愛馬仕近年在眾名牌中之所以異峰突起,也在於成功而完整地塑造了低調的王妃式奢華。低調的奢華,調動的只是那些試圖低調的虛榮心而已。
7 、自卑
史上最具煽動力的內衣廣告出自某篇惡俗的言情小說:場景一,女主角暗戀男主角已久;場景二,男主角終於開口邀約一夜情;場景三,女主角言辭激動中給了男主角兩耳光;場景四,女主角在深夜的家中嚎啕大哭,並把衣櫃砸得粉碎——話外音:“為什麼老娘就沒有一個能出得了台的bra!!!”
從懂得把行銷術聚焦在人類的自卑心上開始,一切與兩性有關的周邊商品就成功了一半,這就是為什麼“A杯瞬間變C杯”的魔力挺永遠銷量大好,“讓你再堅持4分鐘”的安全套經久被奉為成功案例。
這些行銷手法猶如魔法棒——減肥廣告的核心理念是:“世界上只有兩種女人,一種是美的,一種是胖的”;牙膏廣告再也不高呼老土的“沒有蛀牙”,變成了“留得清香在,不愁沒人愛”;口香糖廣告邪魅一笑:“美女不會再對你皺眉頭了。”你可以不承認自己一夜逆襲的那點兒小心思,但當你把手伸向貨架的那一刻——喂!你已經暴露了。
8 、一站式
“全家就是你家”——這毫無文字遊戲意味的六個字,卻最終成為臺灣全家便利商店的著名廣告語,正如便利店本質主打“日常”招牌一樣,平淡的,也最容易培養消費慣性。其實它還有前半句——“全年無休一直在你身邊”——這才是便利店行銷的核心策略: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地提供生活最大便利化。
在以“一站式購物”籠絡消費者這件事上,便利店的鼻祖7-Eleven早就摸索出一套成型的遊戲規則:主打住宅商圈,兼顧辦公商圈和車站商圈,幾乎封鎖了全部學生和白領人群出沒的地點。還提供繳納水電費、電召計程車、預約旅館、代購電影票和公園門票等全天性服務,在禦宅族大行其道的語境下,日本7-Eleven最新推出的一項業務正是:購買一包速食麵也能送貨上門。
便利店模式很好用,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電視購物頻道和網路直銷商城紛紛跟風打出“全新一站式購物”的招牌來。只是,你越容易因為“便利行銷”而迸發購物衝動,就越有可能會捲入購物陷阱的麻煩事件中。
9、 社交恐懼
美國社交焦慮症協會指出,全球約有7%的人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症,而中國每10人中約有1人或多或少有社交焦慮方面的困擾。社交是現代人的軟肋,在軟肋之上,社交網路應運而生。
顯然,各類社交網路的最大賣點在於在虛擬的網路世界滿足人的社交渴望。多少年前,英國詩人感慨過“沒有人是孤島,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部分”,而社交網路告訴你的是你不需要社交能力,不需要跨越物理和心理的距離,只要十指按動,你可以輕鬆地由一片陸地聯接成一個帝國。據說,只要你願意,“非接觸型”的社交可以佔據人類社交的80%。
一方面,你在虛擬世界享受越來越輕鬆的社交,另一方面,面對至愛親朋,你都會越來越覺得漠然無語。人們的社交能力是從小到大一點點在與人交往中形成的,沒有現實中積累的交往練習,結果就是,那些在虛擬世界的社交狂人,在現實中往往是社交低能兒。
10 、生活方式
宜家,是一種生活方式——賣的是簡約環保DIY、田園棉布小碎花,是“瑞典的快樂簡單范兒”,是“充滿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卻又不失內斂與本真”的有機生活潮。無印良品,是一種生活方式——賣的是原生態和自然觀,是“備受品位人士推崇”的簡約和質樸,是“與其說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的小清新金句。優衣庫,是一種生活方式——賣的是簡約設計與基礎百搭,是“堅持我思我想我作”的群族細分站隊法。
行銷大師菲力浦·科特勒曾說: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休閒;法拉利賣的不是跑車,是一種近似瘋狂的駕駛快感和高貴;勞力士賣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覺和自信;希爾頓賣的不是酒店,是舒適與安心;麥肯錫賣的不是資料,是權威與專業。凡是搭上“生活方式”四個字,任何品牌都能變潮變炫變高端,瞬間引領時尚大潮。不管有多少生活方式是騙人的,重點是——你我還都挺吃這一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