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的 2999 元電腦與 AMD 合作是英特爾沒有想到的。
長期以來,英特爾如同一架精密儀器,很少犯任何哪怕是細微的失誤。十幾年來,它建立起來的市場成功行銷案例攻防體系非 AMD 朝夕之功即可撕破,英特爾對各大 PC 廠商操縱已經到了得心應手的程度。英特爾通過控制各廠商的產品數量、推出檔期和價格,把握這些沒有核心技術的 OEM 廠商的生產和產品命脈,在中國建立起以聯想、方正、同方、 TCL 等直供客戶為基礎的壟斷體系。從技術研發、產品更新、市場成功行銷案例推廣、管道運作等方面來看,在各種規則的名義之下,君王一般的英特爾給生態鏈下的 OEM 廠商們豐厚的利益引誘。當利潤逐漸削薄的 PC 業變得愈發困窘時,英特爾的 " 銀彈攻勢 " 越發成為各 PC 廠商欲罷不能的魔咒。
在此大背景下, AMD 在中國市場成功行銷案例上要做的就是:穿過一片足以讓自己窒息而亡的英特爾黑森林,一點一點撕開英特爾的嚴密防線。
2004 年給 AMD 提供了一個機會。這一年也被 PC 業界公認的 " 死亡之年 " ,在這一年中,中國所有 PC 廠商利潤都跌到了最低點。
越來越多的企業一邊忙於不堪目睹的價格戰,一邊竭力遊說英特爾提供更優惠的處理器價格,但英特爾為維護壟斷利益始終不肯讓步,於是造成 PC 銷量攀升但利潤卻在一路下滑的局面,作為亞太區 PC 老大的聯想也不例外。 2004 年中,聯想集團純利只微升 3.5% ,聯想股票價格應聲而落。
在推出 2999 電腦前,聯想曾和英特爾有過多次溝通,但是英特爾堅持表示不希望聯想推出低端產品。但在競爭對手的夾擊之下,聯想的低端策略不得不執行,由此,只能把目光投向了價格更低的 AMD 。
以 2004 年底的處理器價格比較, AMD 主頻為 2.2G 的處理器價格僅為 400 元,而英特爾的賽揚 2.2G 左右的處理器價格卻要 480 元,而在高端市場成功行銷案例上, AMD 的處理器價格優勢更大,奔 4 處理器 3.0G 價格大約在 1700 元左右,而 AMD64 位處理器 3.0G 價格只有 1500 元不到。
作為英特爾國內最大客戶,聯想的倒戈讓英特爾失去了一統江山的局面。習慣了中國廠商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英特爾公司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國市場成功行銷案例上的反叛。情急之下,英特爾公開指責聯想推出 2999 元的產品不能滿足使用者基本應用需求。英特爾中國公司董事長楊旭認為 " 這是聯想對客戶不負責任 " 。
除了以降價方式打壓 AMD ,英特爾也以同類產品抵制 AMD ,此外,英特爾也在數位家庭等領域廣結同盟,提前為 AMD 設下陷阱。
客觀上看,和英特爾苦鬥了 33 年, AMD 在 2004 年雖大有斬獲,但依然是小弟弟。
正如《商業週刊》所言, "AMD 在 2004 年市場成功行銷案例份額上升超過 1%…… 在 2005 年期間, AMD 或許真的能從英特爾那裡搶走不少市場成功行銷案例份額。近一段時間以來, Sun 推出的一些伺服器使用了 AMD 的晶片,作為英特爾的老對手, AMD 正憑藉新技術而大出風頭。 "
從份額上看,要走出英特爾的陰影, AMD 還差得很遠,但從行銷角度看, AMD 已經衝破英特爾長期製造的包圍圈,越來越多的主流廠商在 PC 和伺服器中都開始大規模使用 AMD 的處理器,英特爾固若金湯的大堤已經被撕開,決堤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也許是 AMD 越來越被看好的真正原因吧。從在正規 PC 廠商的產品中罕有被採用,到 AMD 晶片在中國的銷量已經占到全球銷量的 15% 至 18% 。在中國, AMD 與英特爾將進入巷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