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土豆也可以“輕裝上陣”。
伴隨著明媚的春光和逐漸柔和的微風,人們踏青賞花郊遊的心也在躍躍欲試,戶外游再度成為了全網熱搜的重點。當然,將目光鎖定在戶外遊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品牌方。
今年3月,蕉下(Beneunder)發佈了首條品牌宣傳片《驚蟄令》,首次向外界正式發佈品牌定位:輕量化戶外,並推出新單品全地形戶外鞋。宣傳片中,蕉下的戶外鞋以輕巧便攜、跨場景使用、久走不累等特點亮相。
3月8日,蕉下聯合艾瑞諮詢發佈《輕量化戶外行業白皮書》,對輕量化戶外市場進行了全面解讀。
輕量化戶外,這個定義聽起來非常新穎。那麼,輕量化戶外指的是戶外運動中的哪些細分板塊?它和傳統的戶外運動有哪些區別?輕量化戶外這一新玩法裡還會有其他玩家參與嗎?
這個戶外不一樣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輕量化戶外的定義。
2022年,蕉下按照“從家到戶外的運動半徑”,結合不同季節特性的場景活動,將輕量化戶外劃分為以下四類,首次為輕量化戶外定義了標準:
第一類:1公里生活圈即從家到戶外≤1km,可以開展較低的活動強度,如散步、遛狗、遛娃等;
第二類:城市戶外即從家到戶外≤10km,涵蓋低活動強度運動,如公園漫步、城市騎行、城市慢跑、飛盤、陸沖等;
第三類:城郊戶外即從家到戶外≤30km,偏中等活動強度的運動,如登山徒步、越野跑、城郊露營、沙灘排球、溯溪、垂釣、機車騎行等;
第四類:山野戶外即從家到戶外>30km,大多為高活動強度運動,如山野露營、環山騎行、槳板、衝浪、滑雪等。
輕量化戶外在運動、心態、裝備、場景四個維度上與傳統硬核戶外存在差異。所謂“輕量化”,不只是裝備上的輕裝上陣,同時也是心靈上的舒壓減負。
對於大多數運動小白或者喜歡宅家的“沙發土豆”來說,連出門去趟健身房都要鼓起莫大的勇氣,一聽到“戶外運動”四個字,天然就有了幾分抵觸和恐懼。
傳統硬核戶外主要包括野外生存、爬野山、極限素拓等高難度項目,運動種類較少、難度較大且偏極限。然而,當“輕量化”三個字放在了“戶外”的前面,事情就出現了轉機。在任何名詞前加上“輕”字,就有了一種強烈的降低門檻的作用。
蕉下提出的輕量化戶外主要範疇則是難度中低等級的專案,宣導擁抱自然,而非征服自然。小到一公里以內,大到30公里以外,輕量化戶外都能用一種更為輕鬆自在的方式去感受自然之美、享受運動的樂趣。
如同買不起奢侈品的消費者可以選擇“輕奢”;玩不了戶外運動的消費者同樣可以選擇“輕戶外”。與此同時,玩真正戶外運動的同樣也可以享受輕戶外運動,兩者並不矛盾。
換言之,輕量化戶外模糊了戶外活動與日常活動的邊界。從總量層面上來看,輕戶外的適用人群更為廣泛。
《輕量化戶外行業白皮書》的相關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從中國市場營收規模的統計資料來看,截至2021年,中國戶外用品營收規模已達到1831.2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內將以7%左右的速度平穩增長。而通過消費者調研資料來看,目前戶外用品消費者會將77.5%的金額投入輕量化戶外用品的購買上,且未來對輕量化戶外用品的消費投入還將上漲14.1%。
因此,輕量化戶外和它所需要的產品都是包容性更強、更適合向全民推廣的項目,也留給了市場更大的想像空間。
融合與創造
從前面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輕量化戶外講究的是一個融合性。宛若一種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輕量化戶外將戶外運動和城市運動完美地銜接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似乎誰都不會過分搶戲。
一方面,人們在進行輕量化戶外運動時呈現出出行距離短、出行決策快、場景休閒輕鬆、運動強度較低的特點,也因此在選擇輕量化戶外產品時,使用者更偏向於使用輕巧便攜、一物多用的產品。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輕量化戶外大多用於相對短距離的活動半徑,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在長距離的遠足中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例如,防曬裝備、雨具等都能在山野戶外活動中發揮作用。
除了融合的藝術外,輕量化對戶外運動門檻的降低並不代表科技含量的降低。相反,因為要適用於多場景,輕量化戶外用品不僅需要黑科技,還需要設計上的巧思。
蕉下對科技感的解鎖始於防曬。防曬不僅是日常所需,也是玩戶外的安全感所在。蕉下自主研發了第一把L.R.CTM塗層防曬小黑傘。隨後又推出了防曬服、防曬口罩等一系列防曬單品。由此奠定了在許多消費者心中防曬專業品牌的形象。
彼時,大家似乎都還沒有意識到,蕉下的野心,不止在防曬用品。而防曬用品作為人人必需,無疑幫助蕉下打開了輕量化戶外的大門。
2019~2021年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蕉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產品創新,研發費用分別為0.20億元、0.36億元、0.72億元和0.63億元,目前蕉下在中國擁有123項專利和445項著作權,正申請72項專利。
我們以蕉下的兩款裝備為例,來看看公司的奇思妙想。公司推出的Clo+氣絨服,在面料上,採用具備優良防潑水性能的35D高密支面料搭配透明防風覆膜,減少了冬季寒風入侵,降低雨水滲透,保持內層溫暖。
再比如蕉下推出的丘郊系列馬丁靴,突破創新型材料疊加到鞋底和鞋面,與傳統的馬丁靴相比重量減輕約36%,僅重360g;採用創新的結構工藝,進一步壓縮產品尺寸。
氣絨服、馬丁靴都是日常生活中相對百搭的單品,無論是衣服還是鞋履,將戶外與生活進一步融合,充分說明了輕量化戶外這種“可鹹可甜”的風格。而這樣消費思維的拓展,蕉下可以做,想要加入輕量化戶外賽道的其他玩家自然也可以。
分一杯羹
說起來,輕戶外其實是戶外運動的一個細分品類。這個品類並不意味著原有的戶外用品不能適用於這一場景。但蕉下的玄妙之處在於,它對“輕戶外”進行了額外定義,這樣一來,消費者就容易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今後一旦提到輕戶外,能自然而然地和蕉下聯繫在一起,也增加了人們在蕉下進行消費的欲望。
但話說回來,雖然輕量化戶外的定義是蕉下所做的,白皮書也是蕉下和艾媒諮詢所打造的,卻並不意味著輕量化戶外就是蕉下品牌的專屬領地。在這條新賽道上,所有品牌都能“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
那麼,對於其他品牌來說,要想分一杯羹,關鍵點又在哪兒呢?
戶外運動是一項對裝備要求極高的活動。如果沒有專業裝備的加持,進行戶外運動的人不僅舒適性無法得到保障,而且很容易受傷、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帳篷、衝鋒衣、爐具、背包、登山鞋、手套……這些裝備都是傳統戶外運動中的必需品。正因為戶外運動裝備對專業性的要求,大多數戶外產品品牌的定價都相對較高,有的甚至是相當昂貴。
已經正式成為安踏旗下戶外運動品牌的始祖鳥始創於1989年,是戶外運動領域的高端品牌,號稱“戶外運動界的愛馬仕”。
從產品定價水準來看,據官網資料顯示,始祖鳥的硬殼價格基本位於4500~9500元/件不等,羽絨服定價為9000元左右,棉服定價6500元左右,鞋履商品定價基本位於1600~3000元價格區間。
對於大多數專業戶外運動品牌來說,想要涉足輕量化戶外賽道,需要的是“自降身價”。
戶外運動的意向人群的考量因素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隱藏項,那就是便宜,或者說不貴。一來,相對親民的價格會讓人們在入門輕量化戶外時沒有心理負擔;二來,也是今後品牌複購率的保障。如果是動輒上千的價格,對於戶外小白來說,入手還是需要一定勇氣和經濟實力的,各大品牌不妨推出一些副線品牌或者全新系列。
而在針對未來輕量化戶外增量人群——00後的剖析中,關於為什麼當前戶外運動參與度不高的原因,36.3%的被調查群體表示是由於功能性與美觀無法兼顧,占比高居首位。
事實也的確如此。雖說專業的戶外運動服裝也可以用於日常,但缺乏設計感和美感,太過強烈的運動風格導致戶外運動服往往無法和常規服裝一起搭配。這一問題在女性、00後這兩大輕量化戶外增量人群中尤為突出。
把戶外運動裝備變得更輕、更漂亮、更百搭是未來品牌們的破局點。
時隔50年之後,Adidas首次宣佈迎來產品新標——Adidas Sportswear(愛迪達輕運動系列),在產品款式上更加偏向Lifestyle(生活休閒系列)的調性,專為日常輕運動和各種生活場合而打造。
Sportswear系列旨在運用愛迪達最新運動專業科技,以更舒適和時尚的設計,提升穿著者的日常時髦造型風格。既有適應都市運動生活的舒適設計,同時亦緊貼時下日新月異的流行趨勢,滿足Z世代多樣化的興趣需求。
很明顯,Adidas的這一全新系列意有所指,同樣也是瞄準了輕量化戶外領域。
不管是Adidas還是其他想要涉足輕量化戶外的品牌,都需要打造出像蕉下防曬系列這樣的出圈爆款,才能奠定輕量化戶外領域的消費者基礎。至於究竟靠什麼擊中消費者的心,顏值?科技?價格?這就要看各家的十八般武藝了。
有人或許會說:“什麼‘輕量化戶外’,無非是商家玩的文字遊戲,目的就是多一個忽悠我們來消費的藉口。”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輕量化戶外對於一部分人群來說,已經是生活中的必要休閒活動;而對於更多的人群來說,未來的生活中也將擁有輕量化戶外。
更細分的賽道意味著更精細化的需求,也是人們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把戶外運動裝備變得更輕、更漂亮、更百搭是未來品牌們的破局點,同樣也是把戶外運動變得更廣闊的、更美好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