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品牌跨越從0到1就很難持續增長?因為局部效率太強,而系

 

跨越01後,品牌要開始注重系統性效率。

毫無疑問,國貨品牌都具有優秀的單點突破能力,無論是抓新媒體新管道的紅利能力,還是抓新品類機會的能力,其實都是遠遠超過外資大品牌的,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一茬又一茬的國貨品牌不斷的蓬勃而起的本質原因,但就是很難在跨越過從01之後,還能持續增長,為什麼?

這也是困擾諸多國貨品牌創始人的核心問題,也是過去HBG創始人私教閉門課程當中,眾多品牌創始人諮詢HBG院長麥青老師的問題。

最近幾年喧囂的的創業時代當中,很多國貨品牌都是在不停的做從0~1,即使生意已經到數十億,還是在不停的做從0~1,難以體系化的往前跨越式增長。但未來快速增長的國貨品牌,慢慢都會走到大集團作戰、多品牌佈局、老化與轉型、大型品牌戰役、大象也要跳舞的階段。

初期快速增長階段的遊擊戰和局部效率,不一定支撐未來數十億百億千億的發展階段。等跨越了初期階段,就不得不要思考系統效率。

https://img.mad-men.com/article/2023/11/2023/11/1700536100010.png

品牌有兩種效率機制。

一種是局部效率,比如某些品牌,特別擅長內容行銷,但不擅長管道運營等其他板塊;又有些品牌特別擅長銷售,但不擅長產品。創業一開始都是先從局部效率開始的,從自己最擅長的長板開始入手。但一旦跨越過從0~1之後就會發現,局部效率拯救不了自己的品牌持續增長,很快又會縮回去。然後又得從0~1,從頭做一遍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從局部效率入手,到達界值之後又縮回去。

另外一種是系統效率,是指品牌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局部效率,但就是有相對四平八穩的系統性綜合性的效率。比如你會看到很多頭部品牌在產品、行銷、內容、管道、紅利等等層面上的各自每個板塊,都有強勁的新銳品牌作為競爭對手,新品牌往往在某些局部效率上遠大於頭部品牌,但為什麼頭部品牌依然還是能保持市場份額的優勢?這就是因為系統性效率的原因。

系統性效率不追求某一個局部效率的100%完美,而是追求各個板塊四平八穩正常專業的發展,並能有條不紊的配合協作,系統性效率並不追求單一板塊工作的完美,也不追求板塊與板塊之間完美協作,甚至企業當中有很多摸魚情況,以及很多局部工作板塊上的錯誤決策和矛盾摩擦,但瑕不掩瑜,不會影響整個品牌的系統效率。

https://img.mad-men.com/article/2023/11/2023/11/1700536094147.png

在品牌從0~1的階段,局部效率的重要性遠大於系統效率。在爬坡的階段當中,系統效率壓根沒有用武之地,只能去單點突破局部效率。

然而跨越過從0~1之後,就不得不重視系統效率。這個階段當中就不能再過度重視某個局部效率不要過度突出某個板塊,而要四平八穩的照顧到整個品牌的綜合性的系統性各個板塊的工作。

表面看起來大企業的局部效率都好像不高,比如某一個板塊當中的內容效率或者工作效率或者是協同效率都非常堪憂,但為什麼他們還一直存在大品牌,依然保持市場競爭力,這就是因為系統性效率的原因。

一旦建構起一定的系統性效率,讓品牌跨越從110甚至從10100的成熟階段,往往品牌就不太會再倚重於某一個局部板塊,或者僅依賴于某個個體英雄,只要體系的作用還在,只要還尚有系統性效率,就還是能存在一段時間。

當然也不能使勁作,也不能使勁靠著系統效率吃老本。德魯克教授和克裡斯坦森教授也時常警醒我等實戰派——創新和行銷,創造顧客,才是企業存在的目的。

https://img.mad-men.com/article/2023/11/2023/11/1700536103418.png

許多品牌都有所謂的英雄角色,要麼就是創始人,要麼就是所謂的操盤人。

品牌從0~1往往會有一位個體英雄人物帶領(往往是創始人自己),帶著團隊一起進行單點突破。

但一旦跨越從0~1的階段,個體英雄人物的作用會逐漸下滑,系統性效率的作用更為凸顯。往往一旦系統性效率優勢形成之後,個體英雄人物也就在集體當中不太突出了。這對於企業和個體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既讓品牌增長更加專業,也不至於讓一個企業的成敗背負在個體英雄身上。

https://img.mad-men.com/article/2023/11/2023/11/1700536103511.png

今年開始,是一個新的品牌大戰役的時代到來了。過往幾年一直都是新媒體平臺種草運營流量驅動的碎片化品牌時代,但從今年開始突然越來越明顯的感覺到——品牌大戰役的年代來了。

品牌大戰役不等於大行銷Campaign,而是指基於拆解大的戰略拆解,再去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進行大戰役,通過大戰役拉動品牌獲得跨越式的增長以及品牌心智的迅速滲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轉變?

首先,日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原來的新媒體管道現在又開始趨於“集中”。

過往時代,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新管道大量崛起、但流量相對分散,正是因為這些分散的流量機會,也相應誕生了很多的新品牌機會。然而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過往分散的新媒體新管道又在趨於“集中”。

其次,傳統的種草運營流量驅動的碎片化品牌運營方法,效率越來越不高。

過往種草時代靠碎片化運營獲取生意增長,但伴隨著競爭越來越激勵,種草能力越來越平均,成本越來越高,導致任何一個品牌想要僅僅靠種草就能獲得生意大爆發增長的機會是不太可能了。

第三,越是碎片化,越效率低下。

表面看起來好像一個一個的內容在爆,實際上湊在一起的系統性效率非常低。因為同一個用戶在不同的觸點,被滲透的資訊不一樣,對品牌印象不一樣,就會導致只賣貨、而不會沉澱品牌心智的困局。

越是碎片化的投入,越需要每一個點上都要佈局人力、佈局預算,加起來的總成本越大,效率也越低。

還有很多原因,這裡不再去窮舉。總而言之,品牌大戰役的趨勢到來,這個趨勢非常明顯,而且會隱藏非常多的問題,也會帶來品牌新一輪的新陳代謝——當然這種新陳代謝不是新品牌之間的,而是已經上億以上體量的品牌,又開始新一輪的洗牌了。

https://img.mad-men.com/article/2023/11/2023/11/1700536097863.png

品牌系統性效率、品牌大戰役,都不是碎片化執行、或用力過猛的“散點”大動作,而是基於一個清晰的品牌目標,一套清晰的品牌策略,一套體系化的品牌落地執行打法,無論是目標、策略、還是打法,都涉及到使用者洞察、產品配合、線上行銷、線下行銷、內容配合、管道配合、使用者運營等一系列組合拳。

正因為是一整套組合拳和系統性效率,才更需要組織體系化能力,需要系統解決如下問題:

1. 組織架構能夠促進系統性效率

2. 骨幹人才培養能夠操盤品牌大戰役

3. 組織績效能夠促進系統性效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