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特斯拉Cybercab“三無”新物種來了!Robotaxi如

 

北京時間1011日上午,特斯拉“WeRobot”發佈會在洛杉磯舉辦。特斯拉CEO馬斯克乘坐一輛沒有方向盤、沒有腳踏板、沒有充電口的“三無”新物種入場,其配備鷗翼門的造型極具科技感。

馬斯克介紹,這輛汽車“是完全的無人駕駛”。特斯拉Robotaxi車名為CyberCab,現場有50輛可以全自動駕駛的汽車。

“你可以把自動駕駛汽車想像成一個小休息室,你只是坐在一個舒適的小休息室裡,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馬斯克表示,Robotaxi的車輛成本將低於3萬美元,交通成本約為0.2美元每英里。預計在2026年,特斯拉開始生產CyberCab;到2027年,特斯拉會以非常高的產量生產這款車輛。

 

此外,特斯拉的無人駕駛貨運車Robovan首次亮相,據介紹,該車可承載20人,也可以運輸貨物,可以實現更高效的出行,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除了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新品外,特斯拉此次還展示Optimus人形機器人。在發佈會現場,多個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跳起熱舞。

馬斯克表示,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人形機器人,未來成本也會降低,可能降到2萬美元至3萬美元一台,比一輛車還便宜。Optimus人形機器人可以實現更多可能性。比如,可以照顧孩子、遛狗、修剪草坪、去超市買東西,可以為大家端一杯咖啡過來。只要是大家想到的日常事情都可以做。

“蘿蔔快跑”能跑多遠?

國內來看,蘿蔔快跑已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蘿蔔快跑的價格優勢是其吸引用戶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武漢,10公里車費僅為4-16元,相比普通網約車的18-30元,這一價格差距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這種成本效益的顯著差異,不僅為蘿蔔快跑在市場中贏得了競爭優勢,也可能對整個網約車市場的定價策略產生深遠影響。

儘管蘿蔔快跑的保守駕駛策略受到了一些批評,但其在武漢的單日單車峰值訂單超20單,顯示出使用者對無人駕駛技術的信任度在逐漸提升。這一信任的建立,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也是蘿蔔快跑能夠在市場中立足的關鍵。

蘿蔔快跑的低價服務可能會對傳統網約車司機造成衝擊,引發社會對技術進步與就業保障的深入討論。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需要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保障現有從業者權益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技術進步與社會和諧的雙贏。

太平洋證券的預測資料顯示,到2025年和2030年,中國Robotaxi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18萬億元和2.93萬億元。這一預測不僅揭示了無人駕駛計程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也預示著未來行業內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蘿蔔快跑需要在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進行持續優化,以應對來自行業內的競爭壓力。

百度預計蘿蔔快跑將在2024年年底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並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這一預期的實現,將受到技術發展、市場需求、政策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蘿蔔快跑需要在保持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優化運營模式,提高服務品質,以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Robotaxi逐步融入城市生活

國內智慧駕駛汽車正加速“上路”,重磅政策層出不窮。6月,國家首批智慧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企業名單公佈,上汽、比亞迪、蔚來等9家車企入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印發通知,要求穩步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運營,打造高階智慧駕駛新場景。

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小馬易行科技、百度智行科技、賽可智慧科技等企業獲得上海市無駕駛人智慧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許可,成為首批獲此資格的企業。示範許可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關鍵一步,自動駕駛汽車未來將按照正常車輛進行目錄管理。

多個城市已劃定示範區,推進Robotaxi驗證技術安全性和商業運營可行性。早在20233月,北京亦莊特定區域成為國內首批支援“車內無人”載客示範應用區域,明確支援合格企業可在北京政策先行區內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的Robotaxi付費服務。此外,廣州等地的自動駕駛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擴大。這意味著,Robotaxi將逐漸滲透於人們的具體出行場景中。

目前來看,Robotaxi這條賽道已經有三類主力軍:互聯網企業,百度Apollo、穀歌Waymo、文遠知行WeRide、小馬智行PonyPilot+、亞馬遜旗下Zoox等為代表;汽車企業,特斯拉、小鵬汽車等為代表;出行企業,滴滴、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為代表。

百度Apollo發佈了全球首個支援L4級別無人駕駛應用的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蘿蔔快跑訂單瘋漲”登上熱搜,在武漢市全無人訂單量迎來爆發式增長,單日單車峰值超20單。預計到2024年底,蘿蔔快跑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並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

文遠知行與聯想車計算戰略合作,共同打造L4級別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推進自動駕駛在多場景的商業化落地。5月,文遠知行WeRide成為首批獲准在北京經開區至北京南站自動駕駛測試範圍內開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測試業務的企業之一。

小馬智行方面認為,進入2024年以來,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更全面提速,未來51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高度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服務市場。

曹操出行與吉利合作,部署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車輛,且正與業務合作夥伴合作啟動無人計程車計畫;如祺出行推出了有人駕駛網約車和Robotaxi混搭的模式,預計2026年開始商業化;滴滴與廣汽埃安合資成立安滴科技公司,並擬于明年推出L4Robotaxi量產車。

要在Robotaxi賽道上獲得領先優勢,量產、運營和技術缺一不可,要同時集齊三種能力,除了像特斯拉這樣“單打獨鬥”外,在國內更多玩家選擇合作的模式,形成出行平臺+大型車企+自動駕駛公司優勢互補的“金三角”關係。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robotaxi已經成為計程車行業的新趨勢。未來,人們可以通過手機APP即可呼叫robotaxi,實現智慧化定位、停靠、路線規劃、費用結算等功能。相比傳統計程車,robotaxi具有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更環保的特點,未來將會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和計程車相比,Robotaxi在國內可以為運營車隊節省的一個司機的開支就接近10萬元/年。而海外平臺Waymo曾經計算,Robotaxi的行駛里程數能達到普通車輛的6倍。

無人駕駛逐步普及

如何革新廣告行銷行業?

毫無疑問,無人駕駛技術,將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改變整個城市的交通。除了對出行和交通行業的影響,無人駕駛對廣告行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正如奧迪CEO施泰德所言,“汽車現在已經成為了第二客廳,它是一個私人空間。”

無人駕駛技術和車聯網,將實現出行場景下人與人、車與車、人與車的連接,產出海量行銷人夢寐以求的大資料,也將促成物聯網實現生態式閉環。在汽車這個“第二客廳”中,互聯網公司以及數位媒體,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通過LBS技術、AR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等,進行更為個性化、人性化的場景化行銷服務。

如果無人駕駛技術可以將人們從駕駛中解放出來,這對於數字廣告商而言,當然是個利好消息,它將能夠佔用消費者更多的查看內容和廣告的時間。但是,有人得利就必然有人失意,不少廣告形式將遭到重大衝擊。

一、數位廣告商們,可以喜笑顏開了。

無人駕駛汽車最大最明顯的影響,是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以及讓道路變得更加安全了。無人駕駛技術解放了司機們的雙手與大腦,如果不出意外,這部分時間會轉移到智慧設備上,包括手機、平板以及車載螢幕上。

不管是娛樂還是工作,都會用到這些螢幕。人們在這些螢幕上花費的時間越多,移動應用開發商們也將獲取更多的用戶使用時長以及變現能力。數字行銷和移動行銷行業,又將開闢出一個全新的戰場。

二、廣告商資訊是否能融入車聯網系統中?

如果說上面這些廣告仍然屬於硬廣告範疇,只是換了一個展示空間,那麼,把廣告商資訊融入到汽車的人工智慧系統之中,這應該是所有廣告商追尋的最為理想的廣告狀態了吧。

試想一個場景:對於那些躺在座位上,只想讓穀歌汽車帶他們去目的地的用戶而言,可能就樂得看到系統推送的廣告。當用戶駕車到某處旅遊勝地,穀歌可以為用戶推送一些當地餐館,酒店等廣告資訊。

作為無人駕駛汽車開發者以及安卓汽車平臺開發商,穀歌現在正極力討好傳統汽車製造商。穀歌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這些無人駕駛汽車能夠使用穀歌的軟體,就像是各大手機製造商使用安卓系統一樣。

三、廣播行業,再次遭到重擊。

汽車產業的繁榮,令廣播行業迎來“第二春”,車載廣播、交通台迅速崛起。但到了數字時代,更具戲劇性的是,在爭取司機注意力這件事上,打車軟體居然成為廣播的重要勁敵。

接下來,無人駕駛可能會為廣播行業再次敲響喪鐘。在無人駕駛的環境下,司機不僅能夠聽想聽的東西,而且還能夠看任何想看的東西,做任何想做的事兒。司機會很快將其時間和注意力,放到更多的娛樂形式中去。這無疑對於廣播是重大的打擊。

四、戶外行業,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在人工駕駛的環境下,司機需要全神貫注觀看前方的路況,專心駕駛,當然也會順便欣賞下映入眼簾的看板。但是,如果無人駕駛技術能夠實現,司機就不需要朝著窗外四處觀看了,只需專注於手頭的智慧設備或者工作。因此,戶外廣告將會喪失一部分司機受眾。

如果戶外廣告想再次吸引這部分司機的注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得足夠具備智慧化。智慧化,即把戶外媒介與汽車,實現資料的互通互聯,真正提供車主需要的資訊。

總而言之,對於廣告行業而言,無人駕駛技術將是一顆具備超強引爆力的炸彈,在這個“第二客廳”中,傳統形式的廣告將會進一步受到衝擊,數位廣告及基於LBSAR、人工智慧推送的場景化廣告,將會有催生更具想像空間的力量。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