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競品分析」幾乎是每一個產品經理都會碰到的問題,亮哥做過產品經理,所以這方面,還是會瞭解一些,所以,勉為其難的解答一下關於競品分析的問題。

對於「競品分析」這件事兒,亮哥建議採用三步法去做。

  這三步是:

1、明確目的

2、搜集資料並寫作

3、持續跟進

下麵一步一步來說。

  一、明確目的

「競品分析」是一個非常大的詞,它既可以是針對產品所在的市場做大面上的分析,也可以是挑選某一款或者某幾款競對產品做細緻入微的需求、功能、優劣勢的分析……其目的,既可以是在瞭解目標市場的容量、現有市場規模、競對所處位置、核心功能等資訊後指導自有產品的改造、改進、優化、差異化工作,也可以是單點突破去設計獨特的賣點等工作。

所以,競品分析的第一步,是要明確做分析的目的,然後才能基於目的去做搜集資料的工作。

從我的經驗來說,競品分析的目的最好集中,而不要分散,否則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而做出來的分析報告的效果似乎也不會太好。

我們必須要明確,「競品分析」一定不是臨時起意的工作,如果是因為領導突發奇想或者面試官出了考題要求你做一份「競品分析」,請記住,那不是「競品分析」,只能算作是「產品分析」。

產品分析和競品分析的差異點在於目的不同,而分析的結構也會有很大差別。

在後面的內容中,我會說明差別在哪裡。

  二 、搜集資料並寫作

剛才說了,「競品分析」是一個長期工作,所以,搜集資料是隨時隨地的,一般來說,要做「競品分析」,首先要保持一顆對資料和資訊情報異常敏感的心。

這話說來很虛,但如果我們知道所謂的「資料」的來源,可能就能明白為什麼會有上面這段話。

通常情況下,資料來源有:

1、行業網站、諮詢公司的行業報告、行業裡的大V或者牛人的微博、博客、公眾號,甚至還有知乎中關於相關行業的提問和回答。

2、公司內部的一些分享、團隊的群組、公司外部相關行業的QQ群、微信群組等,這些地方經常會有一些關於行業、競對的消息。

3、用戶訪談、用戶回訪等環節中,與用戶進行溝通與交流,在這個環節裡,有些產品經理會過分在意使用者對自己產品的看法,而忽視了,用戶很有可能並不僅僅是你自己的用戶,也可能是競爭對手的用戶,與使用者去聊產品體驗的同時,不要忘了問問他們,是否同時使用其他同類產品,有什麼樣的體驗和感受。

4、長期使用競對產品、關注對方員工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帳號等等,關注競對的企業招聘、官方論壇、甚至公告板等等。請注意我用了「長期」,使用競對產品自不必說,人家的功能點都在那裡,員工的一些社會化帳號,會透露出最近可能在忙些啥,招聘資訊會告訴你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業務發展情況,官方論壇和公告板裡有用戶的聲音、競對的回饋方式、解決方案等等。

5、與行業有關的專業書籍、雜誌等。

如果沒有長期觀測的習慣,如果不能敏感的去隨時搜集和記錄這些資訊,那麼你說你能做一份有價值的「競品分析」,其實是比較難的。

有了資料之後,就是定期整理並形成文字。

寫作文檔之前,依然需要明確,這份報告是要給誰看,看的人要能看得懂。

然後才是文檔結構。

通常,「競品分析」的文檔結構如下:

1、業界現狀、市場趨勢

2、競對的產品定位、發展策略

3、產品相關(包括,目標使用者是誰?目前的市占率如何?功能有哪些?核心功能是什麼?流程是怎樣的?交互上的特點是什麼?產品的優勢在哪裡,劣勢又在哪裡?運營推廣上做了哪些工作?是否有特定的策略?等等)

4、總結(包括對競品本身的總結,以及結合自身現狀後的改進點)

你會看到其中最大的部分是和產品相關的內容,當然因為每家公司都可能擁有自己的競對分析範本,所以,只要照做就好,當然,如果目前還沒有固定範本,那麼就麻煩你自己弄一個咯。而和產品相關的內容又有主觀的判斷和客觀的事實。

主觀的判斷在於:

1、一款產品好不好用,介面是否美觀,流程是否清晰,功能是否有亮點,等等。

2、自己的產品針對競品的改進點等等。

客觀的就很簡單:

1、業界與市場相關的資訊

2、產品流程是怎麼走的。

3、功能實現到啥地步了,完成度如何,一個Button點下去之後到哪裡,網站sitemap長啥樣,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需要比較和判斷的部分,必須先界定好一些規則,才能進行打分。

譬如,兩個交易平臺,都接了同樣的支付平臺,點擊一個Button,就到選擇支付平臺頁面,平臺A是根據你之前的消費行為,優先列出你最常使用的支付平臺,平臺B就是把所有平臺都按照統一規則羅列。

這樣的兩個不同產品的同一功能,究竟哪種好,為什麼好,你要有確定的標準。

沒有標準,就沒有打分,沒有打分,就很難界定其優劣。因為有些用戶喜歡最常使用優先,有些用戶喜歡固定的排序。

那麼,何種選擇更好,自己的產品是否要這麼改,通過評分表來做決定。

而說到這裡,相信你也發現了,「競品分析」中有關產品方面的內容,其實就是一份「產品分析」報告。

  三、持續跟進

本文一開頭就已經寫了,競品分析是一個長期過程,因此,如果你真的要著手做精品分析,我建議你一定要持續跟進做這件事,以App為例。

現在優秀的App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更新週期,譬如,2週一個小版本,4週一個大版本。

每一次的版本更新,都會帶來不同的變化,那麼原則上,至少每4周,你都應該配合大版本發佈區更新你的競品分析報告。

持續做幾個月之後,你再來告訴我,有沒有覺得這樣做「競品分析」是更加有效的。

通常情況下,如果沒有懶到或者忙到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的話,你應該會非常驚喜的看到自己的進步,以及自己產品的進步。

最後,要提一句,之前亮哥寫過 技能Get | 反推策劃案,這個小技能,相信在做產品相關分析的時候你會用得到。

可能是題內的題外話:

在2014年,我在知乎一個關於產品分析的問題下,如此寫到:

為什麼要做產品分析報告?

研究競品,同一類需求有不同的產品來滿足,滿足同一類需求的不同公司所提供出來的同類產品是競品,競品分析能力的好壞,對產品路線、市場占位元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培養反推策劃案的能力,從而逆向培養產品感覺和產品經理的思考角度。

發現產品功能與需求的內在邏輯,梳理使用者需求點,對不同產品的研究可以提高需求的洞察力,須知:不是所有需求都應當滿足,不是所有需求都是真的需求。一款產品,無論做的好壞,產品背後是凝結了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

需求發現能力、需求滿足能力、優先順序管理能力等產品能力和產品經驗的,如果要認真的從中找到一些方法和經驗,那麼需要做分析報告。

產品分析報告究竟分析什麼?

產品是什麼

需求是什麼,如何被滿足的,是一次滿足的,還是多次滿足的,哪些是核心需求,哪些是邊緣需求,每次版本更新的核心需求點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定義

與競品相比,優劣勢如何

從使用者與市場角度看,它目前的狀態如何,短板在哪裡,有沒有機會做到更好

產品背後的公司預期、產品經理的邏輯、優先順序排定是如何的,能否找到依據,對應的版本更新的市場回饋、資料變化有什麼特徵,為什麼有這些特徵

等等~

要寫分析報告究竟要做什麼工作?

瞭解產品。知道產品從何而來,重大的版本變更有哪些。

瞭解用戶。知道需求從何而來,哪些被滿足,哪些還沒有。

瞭解市場。知道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如何,產品的市占率如何。

瞭解商業。知道產品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推敲背後的邏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