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3點鐘焦慮

  春節這幾天,本來喜慶洋洋的,卻彌漫著一種莫名的焦慮,叫做我沒有加入3點鐘社群,翻譯一下就是:現在大家都在討論區塊鏈,我會不會錯過!?

  3點鐘社群是一個區塊鏈微信群,據說是集中了幣圈和鏈圈最牛逼的大佬們,更有佟麗婭、高曉松等娛樂圈人士加盟其中。“3點鐘據說是一個口號,在區塊鏈即將到來的日子裡,睡覺都是浪費時間,大佬們也是每天縱橫論戰到3點鐘。

  而這個3點鐘社群的聊天記錄更是有意無意地不脛而走,成為在各個公眾號和群聊中刷屏的病毒。

  於是,沒加入3點鐘社群的人們開始焦慮了:大佬們都在聊區塊鏈,我沒加入他們的群怎麼辦?我不懂技術,弄不來區塊鏈怎麼辦?我不懂金融,弄不來區塊鏈怎麼辦?好多人一夜之間發財了,眼下是不是就是末班車了……

  區塊鏈、比特幣,就像一個幽靈,漂浮在中國大陸之上。

  你看,今天大家面對區塊鏈、這種又不安又興奮的感覺,與前幾年傳統行業企業家小老闆們面對互聯網浪潮的反應,何其相似……只不過這一次首先不安的,是上一波的受益者、互聯網人。

  想當年,真是一個收割智商稅、焦慮稅的好時代,有些人只要包裝一句互聯網思維,就能讓小老闆們乖乖掏錢,賺得盆缽滿溢。

  那麼請問,現在焦慮得要死了,怎麼辦?答案很簡單,看歷史。

  二、還記得dos?

  80後小的時候,有一種焦慮,叫:我不會電腦,長大以後怎麼辦?

  那還是286386的時代,電腦絕對是未來的浪潮,是大勢所趨,幾乎每個人都確信這一點,但是……

  還記得你上機練習的第一台終端嗎,當你啟動電源,看到黑壓壓的螢幕上一堆字串向你襲來,記得那一刻窒息的感覺嗎?還記得最早學五筆,背輸入法嗎?還記得最早學basic語言嗎?

  在那個時代,電腦是要的,懂電腦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能。

  直到後來win95出現了,你是不是忽然眼前一亮:這才是我想像中改變一切的電腦呀!

  前一種體驗,是不是像極了今天,你聽到各種區塊鏈的討論:分散式、去中心、共識、智慧合約、礦機……

  上班頭幾年,09年的時候,電信人都很興奮,因為我們終於有了3G牌照,可以向市場推出比移動更領先的3G手機。於是我們大張旗鼓,向用戶一遍遍宣告。

  可用戶根本不買單:3G是什麼,我們用不著那麼快呀。

  也難怪,那時的3G手機很多都是諾基亞、三星的功能機,實在看不出3G有什麼不得了。

  直到蘋果問世了,安卓出現了,HTC流行了,當觸控式螢幕的智慧機擺在面前,再也沒有人說3G有什麼用了吧?

  大眾不在意3g手機是什麼,你強調的特性他都懶得去懂。直到蘋果安卓出現了,手機上網使用軟體居然比電腦上網還爽,於是很多的碎片時間無聊不知幹什麼的痛點被解決了。

  大眾也不在意互聯網是什麼,大眾只在意互聯網能做什麼,能解決什麼痛點。在早期,就是解決資訊饑渴、可以搜無數資訊(甚至不太好的……)和便捷溝通的問題。

  我們看很多問題,還是要從技術和功能的炫耀中跳出來,回歸到產品使用者的常態,使用者究竟能用你做什麼,解決什麼痛點?

  這才能讓人心悅誠服的明白:你有什麼了不起,而不是就會說幾個概念和理念。

  而如果這個問題回答不了,應用則往往停留在b端,解決行業特定需求,如同電腦和網路早期的情形,都是政府軍方在用。

  眼下的區塊鏈呢?體驗如同數據機的網路、功能機的3Gdos系統的電腦,講很多東西還早。

  區塊鏈缺一個國民級的交互,有如微軟的視窗、蘋果的觸控式螢幕。

  從這個道理說,你現在就擔心被區塊鏈時代淘汰,就像數據機時代就擔心錯過互聯網一樣,是不是太早了?

  我覺得不必太急、太恐慌錯過,從現在開始關注就好。今天移動互聯網起來的後起之秀,很多並不是從最早就開始涉足這個領域。

  一個事情講方向,也講時機,講先進,也講切入。

  三、為什麼沒人說比特幣是鬱金香了?

  經歷了12月間的大瀑布、比特幣跌到6000美元、又高歌猛進的歷史,現在幾乎沒有人說比特幣是鬱金香了。那些暢談比特幣大血崩的公眾號紛紛被打臉,現在看起來異常低智和拙劣,應該都是被空軍買通了吧?

  前頭說,區塊鏈的大眾體驗還很早期、根本無法普及,但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炒幣倒是確實普及了。

  因為擊中了大眾的痛點:對於資產縮水的恐慌,如果再加一點,就是渴望財富上升通道卻無門的苦惱,所以幣一定是首先火起來的。

  這個痛點非常明確清晰,只要金融危機仍在,只要政府增發、通貨膨脹的危險還在,只要中心化的權力仍然可以巧取豪奪,炒幣就是為了保護資產而做的必然補充。

  更不要說,比特幣已經應用於所有跨境灰色交易的場合。只要對沖政府增發風險和灰色交易兩個明確的需求場景還存在一天,你就很難看到比特幣的倒下。

  只有那些借著ico的空氣幣是鬱金香,比特幣和區塊鏈都不是。

  當然,你對區塊鏈的初體驗完全可以從適可而止的炒幣開始。不要一提炒幣就覺得low,談區塊鏈不談炒幣就像談陌生社交不談約炮一樣。

  當然,區塊鏈的創業者們得小心,當年約炮是陌生社交的一記春藥,也往往最終毀了社交平臺,炒幣對區塊鏈一樣。

  說實話,我用了半年思考比特幣徹底玩完歸零的可能性,大概只有幾種:

  全體國家一致反對,同步清理礦機,而不是有些國家禁止、有些國家趁機賺錢。這是一個囚徒困境,對中美這樣的大國來說,不禁會有法幣被壓縮的風險,禁止會有錯過整個新時代的風險。別忘記,今年是戊戌年。

  這些國家進一步把比特幣交易入罪,買賣等於吸販毒。

  比特幣系統出現不可逆轉的巨大漏洞,駭客瞬間竊取無數或者在交易所清盤,導致所有人對安全性徹底失去信心。

  以上三者全部發生,才真的有可能徹底重創比特幣,但是這個概率幾乎低到看不見。我更願意相信另一種可能,威脅來自內部,一種比比特幣、乙太坊先進很多倍的區塊鏈加密貨幣系統崛起,把他們趕出歷史舞臺。

  也有人說,等所有人都買幣,韭菜不夠用了,就會崩盤。且不說這個邏輯對不對,現在真正在買幣的人群全世界加一起也就幾千萬,國內也就幾百萬,這個所有韭菜都進場、不夠用了還早得很吧。

  只要金融危機持續發生,越來越多的錢進來,則上漲從長期看都是必然。

  至於現在,伴隨著幣圈的規範化,出現一個中國版防火牆式的幣市是完全可能的,加密貨幣更有可能成為一個長期持有增值的資產,閃電般的拉盤砸盤會逐步減少,渴望迅速爆發的熱錢或許會失去耐心。

  四、哪些是忽悠

  1. 現在顛覆BAT?

  至於創業者們,在互聯網的基礎層,我們真的可以用分散式的模式重塑一個bat?

  一個區塊鏈的資訊內容庫?

  一個區塊鏈的社交平臺?

  一個區塊鏈的電商交易體系?

  那只有兩種可能:

  BAT模式下,使用者體驗仍有明顯的不可逆轉的痛點。

  區塊鏈在某方面的效率比BAT好上十倍,這個方面恰好大眾足夠關注。

  我感覺最大的問題是:中心化的bat太好了,好到可以滿足我們在搜索、內容、社交、商務領域的絕大多數需求,以致看不到痛點了。

  在痛點已經被中心化產品們高效滿足、體驗和效率沒有10倍提升的情況下,說這些都為時太早。

  這更像是一次雄心勃勃的畫餅做市,因為之前所有的賽道最後都被騰訊阿裡的跟進和投資了,但是這次你可以說:這是全新的形態,他們的基因適應不了,就像微軟跟不上穀歌、諾基亞跟不上蘋果一樣。

  2. 區塊鏈思維

  還記得前幾年,什麼互聯網思維特別流行嗎?單點、極致、快……

  沒准過兩年,又會有區塊鏈思維:去中心、誠信第一、價值資料化、token模式、極客思維、利益共贏、不可篡改……

  到時候,新一輪的忽悠又會開始。

  3. 去中心化的革命?

  記住,警惕任何一個和你說去中心的人,因為他十之八九都是自己想當新中心。這樣的事情歷朝歷代還少見嗎?

  去中心化是個噱頭。

  在幣圈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沒有了政府這個中心的監管,更多是幣圈的莊家割韭菜、結果回到了最原始的弱肉強食。

  4. 區塊鏈效率太低,不可能成事

  現在很多人說,區塊鏈各方面的效率體驗都遠遠不如中心化網路,根本不可能贏。

  對於這種說法:我只想說你應該重新讀讀《創新者的窘境》了!”每一種破壞式創新出現時,效率性能都往往遠低於主流產品,而只是在某一個方面遠遠勝出。從這個角度說,區塊鏈哪怕只是實現記錄價值、關鍵大宗交易不可篡改,其特性已經足夠撐得住的。

  不是每件事都要效率高,結婚未必要效率高,關鍵是儀式莊重。

  至於效率會不會一直不高,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

  五、迷信3點鐘,才不叫去中心

  現在很多人,把3點鐘群裡大佬們的言論奉若神明,好像他們已經忘了,區塊鏈背後代表的是一種反權威、去中心的極客思維。

  事實上,大佬們確實有更牛逼的資源、經驗、資訊、人脈、眼光……這毋庸置疑。如果說他們會有什麼局限的話,那可能是多年以來的成功歷程,會讓他們有某種思維慣性和定勢。

  不要小看這一點,你如果沒有這種慣性和定勢,可以用更開放的眼光、更豐富的角度,你就有機會。

  約伯斯、比爾蓋茨崛起之前,並不是最有大佬優勢的人,甚至技術也沒有絕對優勢。紮克伯格、貝索斯……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前一個時代的大佬。

  正如《在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懂區塊鏈》一文說的那樣: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完全可以站起來,不卑不亢地面對所謂的大佬,別一看什麼傳統領域的牛人、大V說點啥,就叫著乾貨膜拜之類,上帝給了你一次和他們處在同一起跑線、甚至有機會反超的千載難逢之機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