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銷回歸價值核心:“有利可圖”地滿足顧客需求

 

  企業的使命是創造顧客!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要強調 以人為本 的行銷。不要忘記,偉大品牌的起點都是人性中渺小的溫暖和堅強,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暢想和渴望。

——科特勒諮詢集團(KMG

在不久前結束的金投賞(ROI Awards)上,我們從獲獎作品中觀察到了兩類不同的行銷理念:一是以技術為中心的行銷自動化,二是以顧客為中心的需求洞察派。

前者將行銷理解為一系列的數位化流程,通過投放資料和效果回饋不斷修正優化,以提高整體效率;後者則認為行銷的核心是對人的需求的洞察,通過把內容數位化(人線上上的所有表達和互動都可視為內容,比如點贊、收藏、評論等)的方式去發現人的需求和偏好,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行銷活動,從一開始就力求精准有效。

本篇文章將重點聊一聊後者,因為我們發現它與科特勒最新研究成果有著諸多契合之處。

01.從圈流量到關注人:企業生意長期健康增長的必要前提

預算浪費是每個廣告行銷人的夢魘。之所以會出現“浪費”現象,是因為廣告在投放之前,並不知道誰將成為自身的購買者。在數位化廣告出現之前,我們甚至無法得知廣告觸達了哪些人,更別提針對觸達者去進一步促進認知與轉化。

數位化廣告出現之後,我們終於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去跟蹤廣告受眾的觸達與流轉情況,這也是科特勒先生提出“5A顧客旅程”框架的大背景(詳見《行銷革命4.0》一書)。但是,隨著國內線民規模的逐漸見頂,行銷者越來越難以獲得更多的用戶和顧客,跑馬圈地式的流量投法效率開始變低:

漏斗式投放模型的中間環節始終無法降低浪費程度;

人群經過多次“清洗”之後,很難再次破圈;

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但是增長效果有限……

行銷者開始意識到流量投法的有限性,轉而挖掘更有長期價值的行銷方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科特勒先生提出了“H2H”(Human to Human,人對人)的行銷框架。

“有三件你不想要的行銷:浪費的行銷、不道德的行銷、空洞無聊的行銷。你要做的是‘H2H’,我將其定義為‘人對人的行銷’,是人在與人打交道,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菲力浦·科特勒(發表於eWMS-科特勒·2021世界行銷大會)

在前數位化時代,廣告行銷人將用戶視為“受眾”;在數位化時代,用戶又被視為“流量”。但是科特勒先生指出:用戶是人。行銷的過程,是“人與人在打交道”。

這句話說起來似乎像是一句廢話,誰不知道用戶是人呢?但在行銷的具體執行過程中,有幾個行銷人能夠真正意識到用戶也有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他們常常被抽象為一系列特徵資料——他們轉化了嗎?沒有?好,換個廣告素材再轟炸幾波。

但是,時代變了,這是一個用戶被極大賦權的時代,任何一個忽略“用戶是人”的行銷人都將為自己的傲慢或遲鈍付出代價。

如今,使用者可以跨平臺接觸和搜索更多資訊,而且不斷主動創造和分享資訊,他們創造的內容足以影響企業行銷效果。我們能夠看到,如今的企業危機公關做起來難度有多大,因為用戶不再是只聽企業的“片面之詞”,而是積極地互通消息。甚至,來自消費者的親身體驗分享,比企業自身發佈的資訊對於其他消費者來說更有說服力。

而且,他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改變。他們不止需要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自身的功能性需求,幫助自己解決問題,還關注性價比,關注產品或服務是否與自身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相匹配。消費需求已極度細分。如果行銷者想通過同一套內容去“打”整個目標人群,轉化效果自然不會好看。你不能說人群不精准,但是你傳達的內容沒有打到ta的需求點,ta自然不會轉化。

因此,在這樣的人口紅利見頂而用戶被賦權的時代,企業要想促進生意的長期健康增長,就必須從關注流量轉型到關注人,關注人的細分需求。

02.從交易場到決策場:H2H人際行銷如何幫助企業長期增長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消費者已經站在了貨架前,或者已經打開了產品線上購買頁面,但是ta沒有急於購買(交易),而是打開了社交app或搜尋引擎,去查閱更多的產品資訊,比如其他人的使用體驗、評價等,再去決定是否購買(決策)。

或者,他們還沒有到達購買場所或頁面,只是在流覽社交媒體,看到了他人的測試報告或使用體驗,就已經“種草”決定購買同款產品。

因此,科特勒先生在書中指出,“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基於更詳細的產品資訊、額外的測試報告以及其他客戶提供的產品評估,決策點和銷售點已經分開了。”

影響銷售交易的是決策,而影響決策的則是人的需求。以人的需求為核心,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行銷活動,就是人際行銷。

科特勒先生在書中進一步提到了人際行銷的三大要素: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價值共創的服務導向和數智行銷(或意譯為“數位化連線性”)。以人為本的核心是關注顧客需求,價值共創是拉動用戶與企業共同創造價值,數智行銷主要通過數位化和內容行銷來實現。

1. 洞察顧客需求

如何洞察和挖掘顧客需求?

以往,企業通過調研問卷、焦點小組訪談等方式來進行使用者調研;而在數位化時代,用戶線上上主動創造和分享使用體驗、表達需求、積極互動,這些內容和互動行為資料對於企業行銷有很大價值,比如通過用戶需求洞察去反哺產品創新、進入更適合的價格帶、發現更深入人心的傳播賣點以及確定正確的行銷管道等。

已經有很多企業開始通過社交媒體去洞察用戶需求,從而反哺產品創新,並發現更能打動使用者的產品賣點。

比如國際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熱水器作為低頻消費的品類,卡薩帝一直想解決產品賣點與使用者記憶點的匹配問題。

因此,它與小紅書合作,通過“小紅書靈犀平臺”深度洞察使用者資料發現,熱水器的目標人群除了家居家裝、母嬰這些核心人群之外,還有一個潛在的“美膚人群”。這部分人群很關注沐浴用水的水質,但行業現有產品的“金屬內膽”會產生水垢,對肌膚不友好。因此,卡薩帝推出了業內首創的“非金屬內膽”——水晶膽熱水器產品,因為出水含有鍶元素,因此給產品起了易於傳播的昵稱“小私湯熱水器”,完美概括了產品賣點和使用者的痛點、使用場景,並創造了“在家就能泡溫泉”的傳播語。

然後,卡薩帝借助小紅書獨特的“人群反漏斗模型”,從原始的家裝人群拓圈至精緻生活、美膚人群,產品在站內的搜索量提升了400%,產品銷量增速明顯。

 

2. 與用戶價值共創

除了通過平臺資料洞察使用者需求的方式,企業還可以與用戶合作共創去推動產品創新,驗證市場需求,實現消費者價值與企業價值的共同增長:一方面,使用者得到了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企業產品銷量和品牌價值也隨之增加。

比如此次在金投賞奪得金獎的嬰幼兒推車品牌BeBeBus,在新品上市前,企業內部已經針對產品定義、差異化的功能和使用場景有自己的理解,但仍需要進一步驗證才能正式推向市場。

因此,BeBeBus和小紅書合作,從社區5000萬名活躍的媽媽群體中,找到了13位不同生活、職業背景的活躍媽媽,和她們進行對話。

與這些關鍵價值顧客的直接溝通,給BeBeBus帶來了兩大價值:一是驗證了“新生兒護脊”的真實需求和市場空白;二是媽媽們直接為這款新品提煉出了形象又好記的產品昵稱——“蝴蝶車”。

BeBeBus採納了很多使用者建議,產品一上市就成了爆品,在618期間登上“遛娃神器”銷量排行榜TOP1

 

3. 進行數智行銷

在洞察用戶需求以及與用戶共創的基礎上,數位化的手段能夠幫助企業洞察和管理用戶“從認知到喜愛、到行動、再到擁護”的整個決策行為路徑,提高使用者觸達和轉化的效率。

與數位化時代常見的漏斗式傳播相反,以人為核心的人際行銷首先從最精准的核心人群(也就是關鍵價值顧客)做起。對於企業行銷來說,核心人群起碼有以下幾大價值:洞察和驗證市場需求、降低行銷投放門檻、獲得轉化的種子人群、借助口碑效應放大傳播、構建忠誠顧客社群等。針對核心人群進行整個決策行為路徑的精耕細作,是企業行銷的第一步。

在核心人群精細運營的基礎上,再通過lookalike等技術手段去發現相關的機會人群,不斷破圈成長,最後拓展到更大範圍的泛人群尋找增長機會。

小紅書的OAIPS模型和反漏斗模型正是遵循人際行銷的基本邏輯,與其他平臺相比,從“通過特徵找人”到“通過需求找人”,不局限于特徵人群標籤,可以在更精准的前提下,借助KFSKOL關鍵意見領袖+Feeds資訊流+Search搜索)的方式有效實現破圈,擺脫“流量詛咒”。

國貨美妝品牌珀萊雅,基於年輕消費者抗氧、抗糖、抗老的護膚洞察,並借助小紅書資料,打造了雙抗精華和紅寶石精華的“護膚CP”王牌套組,持續引領小紅書站內「早CA」的護膚趨勢。最近推出的新品雙抗精華3.0通過四個“人群反漏斗模型”在小紅書站內四個圈層中同時啟動,目標人群滲透率提升65%。在站內閉環交易量暴增的同時,種草效果還溢出站外,站外銷量突破100W+件①。品牌在小紅書種草,實現了全域範圍的轉化。(①【100w+】資料來自協力廠商電商平臺20236月)

03.H2H時代已然到來:或可推動企業內部組織架構變革

以人為本的人際行銷呼籲企業關注人的需求,將目光從產品或品類競爭轉移到顧客需求上。而能夠滿足同一需求的產品可能來自不同品類,這意味著將來的行銷競爭不僅來自品類內部。

因此,科特勒先生在書中指出,企業應建立更有利於人際行銷落地執行的組織和流程,推動部門間合作,在顧客洞察的基礎上,針對關鍵夥伴建立共同生產協作的網路,聯同關鍵資源、關鍵活動推動各方面價值共創,並且為人際行銷設定成本結構和財務回饋機制,從戰略層面回應H2H人際行銷時代的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