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4月1日起,《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下稱《規範》)、《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範(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正式開始實施。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單日限額500元的規定。
不少人擔心500元的額度會不夠用。其實不然,單日限額500元的規定只針對靜態條碼支付,也就是通常通過掃描街邊攤位或者小賣部張貼的、列印出來的二維碼進行的支付;你打開手機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向商家出示的二維碼,屬於動態條碼,不受這一限制。
靜態條碼每天限額500元,夠用
據瞭解,目前,採用靜態條碼支付的多為街邊攤位和零售商店,如購買水果蔬菜、小吃點心、油鹽醬醋等消費為主,單人單日很少超過500元。
靜態條碼長期有效,但是有風險,比如說:
犯罪分子可將靜態條碼替換成其他條碼(收款帳戶),欺騙消費者轉帳到其他帳戶;
把釣魚詐騙網站或木馬程式製成靜態條碼張貼,誘導消費者掃碼從而盜取資金;
靜態條碼往往被張貼在醒目位置,容易被盜取,作為偽造支付憑證進行不法交易;
普通的手機攝像頭不具備加密功能,容易被改裝或加裝盜取程式與軟體。
因此,央行規定,靜態掃碼同一銀行客戶或支付帳戶每天最高累計交易金額不超過500元。支付清算協會表示,根據現有的零售支付資料估計,95%以上的消費者採用靜態條碼支付的額度小於500元,因此該限額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要。
對於超過500元的部分,商家掃客人手機的動態條碼便可以解決支付限額問題。
動態條碼支付限額分三個檔次
對於普通消費者,《規範》第二章條碼生成和受理中規定,條碼支付需按驗證安全性從高到低分四級限額。不同級別的安全驗證,也對應不同級別的支付額度。
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靜態條碼,在商場、便利店掃碼付款會用到的動態條碼,從4月1日起也要限額。根據你採取的支付驗證方式的不同,動態條碼支付的限額分為三檔:1000元、5000元和不限額。具體的限額情況,請參照下圖:
條碼支付的安全問題更受重視
對於用戶,支付清算協會提醒道,要增強安全意識,勿隨意掃碼;要加強對手機等智慧終端機的安全管理;要選取安全的條碼支付方式。
針對會員單位,支付清算協會還提出:一是滿足資質要求。二是主動提升風控能力。三是維護市場秩序。“嚴禁採用詆毀、污蔑競爭對手市場聲譽的方式,或通過惡意收購、價格戰等不正當競爭方式,破壞支付清算行業穩定發展和市場競爭秩序。”四是滿足清算管理要求。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中,具體到資質方面來說,根據規定,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的,需要取得相對應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向客戶提供基於條碼的付款服務時,應取得網路支付業務許可;為實體特約商戶和網路特約商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業務的,應當分別取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和網路支付業務許可。
“沒有相關業務資質的機構,嚴禁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未獲相關支付牌照的會員單位,已開展條碼支付業務的,應按照規定有序退出市場;未開展業務的,禁止從事或變相從事提供條碼支付業務服務。”支付清算協會強調。
以後補貼活動可能變少
除了支付限額方面變化,條碼新規實行後,你可能還會發現,優惠補貼活動的頻率和力度將不復從前。
《規範》第七條規定,銀行、支付機構應自覺遵守商業道德,不得以任何形式詆毀其他市場主體的商業信譽,不得採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排擠競爭對手、損害其他市場主體利益,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第三十二條則規定,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應參照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標準科學合理定價,不得採用交叉補貼、低於成本價格傾銷等不正當手段排擠競爭對手,擾亂市場秩序。
最可能受影響的,無疑是大家平常使用最多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此前,兩大巨頭曾做出回應,稱認同央行一直以來為規範條碼支付所做出的努力,將與業界、監管部門一起探索創新模式和可行性。
“便捷的使用方式、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是支付創新的生命力,但不能單純追求無底線的創新;穩定、可持續的投入和運營是支付業務長遠發展的保障,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市場份額,採取‘燒錢’‘補貼’等不當競爭手段。”央行在去年年底就《規範》答記者問時表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