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看了嗎視頻"一周年慶暨內容生態戰略發佈會"在北京Mee Park舉行。
隨著移動終端普及和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行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得到了市場和用戶的日益青睞。短小輕便的容量、新穎有趣的題材、富有新意的剪輯讓短視頻成為了人們獲取資訊、休閒娛樂的重要途徑。短視頻平臺上不乏積極、健康、陽光的作品,但也出現了內容違反公序良俗、推薦演算法導致使用者沉迷、侵害版權和用戶隱私等不良現象。
看了嗎視頻創始人、總裁李紅梅女士在致辭中指出,作為新生力量,看了嗎短視頻願意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索、做一些努力,在這個方向上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共建共鑄一個風清氣朗的短視頻網路空間。希望創作者本著工匠精神,以創業的能力作出優秀的作品,我們作為聚合運營和分發的平臺,也必須與時俱進保持開放,期待內容多元化,同時希望作品符合看了嗎宣導的"記錄真實,發現美好"的內容價值觀,追求真善美,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
李紅梅提到了近期短視頻內容領域發生的新聞事件:隨著BAT巨頭紛紛入局,短視頻內容爭奪戰愈演愈烈,從創始之初就祭出"內容為王"大氣的梨視頻等短視頻內容分發生產平臺,到近期飽受垢病的50人運營980個公眾號,某公眾號批量洗稿引發的口水大戰,甚至將投資方也拖入公眾輿論場。由此引發的思考也越來越值得我和在座各位進行更深層的思考和探索。
李紅梅指出,誰有錢給誰下跪,誰有流量給誰低頭,這不是一個正常的思路和做法,迎合不一定贏得,這些既不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普遍價值觀,也不是國外最好、最有品位、最值得喝彩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如果套用布熱津斯基的"奶嘴樂"戰略,這種打著娛樂至死信號販賣的資訊就是精神毒品,推手和推銷此類"毒品"就是犯罪。在多巴胺刺激誘惑下,所謂稀缺的碎片時間被所謂娛樂至死的"姐夫"、"小姨子"們充斥,思考成為奢侈品。
看了嗎成立一周年之際,聯合人民網、今日頭條、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發佈首份短視頻行業自律倡議。號召共建陽光向上的短視頻行業價值觀,共同傳播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共商行業審核標準規範,共創技術保障,共同營造良好的版權環境等九大倡議。
李紅梅總結稱,“娛樂不是奶嘴樂,娛樂是愉悅身心,不是精神毒品,不是娛樂至死。”
看了嗎內容生態:優質原創+海量PGC
自2017年6月1日成立以來,看了嗎視頻始終秉承"記錄真實、發現美好"的宗旨,為行業和用戶提供最優質的短視頻內容。不僅打造了自己的精品原創欄目--《第一眼》、《一周一角》、《一日一話》、《看世界》、《今日熱三條》等,還吸引了10000余家PGC作者入駐,已形成"優質原創+海量PGC"內容結構。其中,《第一眼》以"第一時間,第一口徑,第一輿論"為特色,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傳遞時代主流聲音。
看了嗎內容生態戰略發佈
看了嗎視頻助理總裁王勇在會上發佈了內容生態戰略。其中,針對優質PGC作者的"蝴蝶計畫"成為此次會議亮點。蝴蝶象徵著絢麗美好,有寓意著破繭飛翔;看了嗎視頻希望借助流量支援、資金扶持、聯合出品及戰略入股等方式,進一步推動與優質PGC作者的互動,從而達到平臺與作者的共同發展的目標。
發佈會上,人民網輿情資料中心副主任祝華新、今日頭條副總編輯鐘偉、千龍網副總編輯蒲紅果、藍色游標副總裁陳陽、視知傳媒創始人兼CEO馬昌博、小司聊理財CEO司書甲等嘉賓也都分享了對於短視頻內容生態的看法。
人民網輿情資料中心副主任祝華新:
短視頻發展大勢所趨,我概括當代中國是從讀書讀報的一代人發展為讀網讀手機讀螢幕的一代人,中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書20.38分鐘,讀報12.5分鐘,但手機接觸是80.43分鐘,互聯網接觸60.70分鐘,接觸手機,接觸互聯網遠遠超過讀書讀報。
中國7.72億線民人均每天上網231.4分鐘,線民每天上網時間是成年國民每天讀書時間的11倍,是成年國民每天讀報時間的將近20倍。
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7.86本,法國人20本,日本人40本,以色列一年讀64本,雖然我們紙書讀得少,但我們如饑似渴的在手機上閱讀,每天大概要閱讀5.86篇文章,不知不覺間,你在手機上大概要讀五六本書的體量。
而今天移動互聯網時代13億中國人大概有20億塊螢幕,萬物互聯時代正在到來,華為公司估計未來將會有400億個移動終端,家裡的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防盜門都可能成為一個資訊終端,不光播放文字,還可以播放視頻,未來視頻將成為最便捷、最感性、最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傳播終端,未來將會有很大發展。
今日頭條副總編輯鐘偉:
從內容上看,短視頻平臺的主流還是真善美,還是正能量的東西。拿抖音為例,抖音上有很多,比如政府機構入駐的傳播效果都非常好,比如"浙裡有警"(浙江公安廳抖音帳號),裡面都是他們在執法過程中拍下來的正能量瞬間,我有印象,有個私家車打了方向盤,阻擋住了車流,幫一位白髮老人過馬路。這個視頻在抖音上的播放量是1.4億。還有一條非常正能量的視頻,播放量過億。只有兩個過億,剩下的大部分都在千萬級。我們發現正能量視頻的傳播效果要遠遠好於正能量圖文的內容,所以我們也在不斷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去邀請更多號來入駐,發佈正能量內容。
從演算法上看,看法的背後是人。所以我們在演算法推薦中加了很多價值方面的東西,比如在推薦時考慮到內容品質的因素、考慮到多樣性的因素,在這些的基礎上再去滿足用戶相對個性化的一些需求,讓用戶在這個平臺上得到的不僅僅只是迎合他的個性化需求,而更多是在裡面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能有非常好的收穫。這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目標。
千龍網副總編輯蒲紅果:
做內容要根據喜好,但喜好不一定都是好的,就像個人愛好,我有很多愛好可能是不健康的,需要自己去調節。
人民日報發佈了三天關於演算法和價值觀,技術、演算法這個東西本身是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從這個問題上還是要看得遠一點、透一點,抓住本質,技術也好、平臺也好、管道也好,都是這個團隊,這個團隊的人必須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團隊問我"這個內容能不能做",我說你就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對照,符合你就做,不符合就不做。
藍色游標副總裁陳陽:
今天的互聯網不缺內容,缺的是好的內容產品。
產品的製作才有產品的設計流程和製作標準,內容有很多隨意性,它必須形成一種產品,必須有策劃,必須把你的貼近性和公眾接受程度的距離拉得最好,就像照相機一樣,把焦距對得最准,那時候才是最有市場的。反過來說,只是把內容做播放,在現在資訊無限大的時候,我覺得價值不大。找到那些激動人心的、和每個人都貼近的點可能才是大家最關注的、最核心的。
小司聊理財CEO司書甲:
一方面,短視頻勢必會替代掉一部分圖文內容,不可能全替代,但肯定會替代一部分,不管是從硬體基礎、流量還是碎片化時間佔有方面,包括我們也覺得短視頻是一種更有溫度的傳播載體。
另一方面,短視頻在一些知識傳播,包括財經理財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容易產生信任關係,因為他能看到你的鏡頭,可能會比看冷冰冰的圖文更好一些,當然,從整個行業來說,我覺得現在很多短視頻創作者還是在絞盡腦汁地探索各種各樣的短視頻形式,包括自己欄目或企業的發展路徑,還是偏早期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中我相信未來這一段時間,不管是短視頻還是平臺,看了嗎,包括廣告,藍標等,我覺得會有一個充分的大融合,讓大家各自發揮所長,繼續探索下一步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