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六年前,一個新的移動互聯網產品上線,如果沒有App版本,恐怕是很難得到投資人和市場認可的。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初創團隊出於思維慣性或者面子問題,以App的裝機量、註冊用戶數、日活、月活作為推廣目標和宣傳的賣點。問題在於,做產品一定要有App嗎?

如果你經常使用海外的App產品,不難發現,其使用場景大多明確而單一,使用者介面與功能設計通常非常簡潔,甚至有的可以說是簡陋。中外用戶的移動互聯網使用習慣相比之下,海外產品存在大量滿足使用者長尾需求的獨立App,而新興、獨立的App在國內的生存環境卻日漸嚴峻。

這個現象,首先與開發者和用戶的使用習慣差異有很大關係。相比國內,歐美由於PC互聯網的普及時間早、範圍大,用戶對於移動互聯網的依賴反而並沒國內這樣誇張。手機之于歐美用戶,首先滿足的是基本的通信需求。由於電信資費低廉以及溝通習慣差異,電話+電話留言是一般使用者的通信首選,而短信或電子郵件,則是即時通信的補充手段。常規的工作娛樂通過PC互聯網完成,動不動就低頭玩手機這種事,反而顯得有點奇怪。

而歐美的產品開發者,由於大眾對移動互聯網非重度依賴的背景之下,以及考慮到使用者的認知成本,產品功能的直截了當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一個App功能臃腫,用途寬泛,在開發者和用戶心目中,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並且,同樣作為社交帳戶體系的基礎建築,FacebookGoogle對外提供的協力廠商登錄授權,允許開發者讀取其社交關係鏈,大大降低了協力廠商開發者挖空心思獲取用戶社交關係的企圖心,開發者只需要考慮產品的核心功能實現,無需以種種功能留存用戶以及用戶的社交關係,真正實現了用完即走

而在國內,借助微信這類超級App,很多低頻功能借助微信公眾號、H5、小程式、微信內嵌服務視窗等入口即可完成推廣和部署,用戶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即可實現大量社交、娛樂甚至工作需求,相比之下,為某個不常用的功能而安裝獨立App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許多。

並且在對外授權方面,微信和QQ一般只允許協力廠商應用獲取用戶頭像和昵稱,並不允許其讀取用戶的社交關係。在這種背景下,借助社交關係增強用戶粘性幾無可能,開發者們只好借助不斷拓展功能希望增加用戶留存和使用時間。換句話說,國內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競爭更激烈,手段更功利,且超級App們更喜歡資源內化而不是外放,以吸引創業者們在超級產品內部構築流量。

在這種背景下,前期產品一邊積極拓展使用者場景增加用戶使用時長,一邊通過各種手段企圖將App塞進用戶的手機,結果就是使用者對於產品的需求,迅速被飽和甚至過飽和地滿足。

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方面新增的App產品,很難說滿足了什麼用戶的痛點和剛需,因為市面上的產品已經很多了;另一方面,新的App產品特別難推廣出去,前兩年還有人哀嚎新用戶獲取成本水漲船高,而當下的情況可能是,花錢都買不到量。

在這種情況下,做產品等於做App這個思路,確實應該轉變了。

產品是什麼?不要糾結於狹義的產品形態,形態只是承載產品的一個外殼,產品的實質是以恰當的手段解決問題、提供價值、獲取回報。要實現這個目的,App與否,僅僅是手段而已。手段是服務於目的的,不要把手段當目的,這一點很重要。不僅僅是在創業和做產品,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混淆手段和目的。

話說回來,我們有哪些手段,來實現當下的互聯網創業目的呢?

最基礎的,是大樹下好乘涼。以微信的高裝機量,通過微信公眾號搭載H5和小程式提供服務,是最常見的手段。雖然公眾號的拉新成本同樣水漲船高、打開率一路走低,但讓用戶關注一個公眾號,總比下載一個App容易許多。

進階一些的,是借雞生蛋。這兩年內容創業與付費經濟崛起,很多大平臺也動用大量補貼去吸引創作者與分享者入駐。通過內容創作獲取企鵝號、頭條號、UC、火山小視頻等平臺的流量廣告分成與補貼,是很多人正在做的事。而透過知乎、在行、得到、知識星球等平臺進行培訓和付費分享,也是很適合很多專業領域背景深厚的創業者。

更高級一點的,是矩陣式分散式產品。如同我前邊講過的社交社群一樣,如果你手頭掌握了幾十個、上百個甚至更多的QQ群、微信群,或者與一批公眾號、微博大號、主播、短視頻作者有合作關係,那麼這裡就有很多流量變現的機會

而還有一類情況,是你本身擁有線下的資源。舉個例子,有N家門店可以與你合作,接受你的廣告物料,則在如今線上推廣獲客成本可能大大高於線下的時代,你可以反身作為其他產品的推廣平臺。而這裡的關鍵字是流量價格差異。發現並利用這種資訊差和價格差,成就其他產品並獲得收益,本身就是一個好的產品模式。

簡而言之,產品和商業模式並無固定形態,不要拘泥于思維定勢,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觸達使用者、提供價值、獲取回報,這才是打造一個產品的終極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