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企業還要不要做品牌?”
假如你依然認為做品牌就是燒錢,需要在機場、電梯、地鐵、電視、視頻網站打廣告,答案是確實不需要。
尋找精准客戶的鏈路太長,時間耗不起,要想有效果,需要狠狠砸錢,還不能太在意產出…
當然,有錢任性的企業,請隨意。
2025年,國內內卷無可避免,出海又並非易事,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大致有下面四點:
一、逐步擺脫價格戰
策略性地強化品牌形象,可以逐步擺脫以價格為中心的競爭模式,原因主要有兩個:
1.讓客戶更容易做決策
當客戶對品牌有著正面且深刻的認知時,能夠將焦點從價格轉移到提供獨特價值與解決方案上。
反之,沒品牌又價格貴,客戶不願看。沒有品牌但很便宜,客戶不敢看。
2.增加議價能力
隨著品牌聲譽的提升,企業在與客戶或供應商的談判中自然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
品牌實力成為一種無形的資產,使得企業在定價策略上有了更多的靈活性。不僅可以提升利潤率,也有助於守住盈虧平衡點,從而保持穩定的業務經營。
而沒有品牌聲譽的客戶,容易受價格牽制,常常騎虎難下。
二、客戶有需求馬上能想到
產品很好,為啥客戶沒想到?品牌的作用是
1.差異化你的產品/服務
差異化不僅限於實質功能或特性,還包括客戶體驗、創新能力及企業文化等非物質資產。
品牌建設就是放大差異,在客戶心中建立獨一無二的地位。一旦客戶遇到問題時,立即想到你的產品/服務能快速解決這個問題。
2.建立長期客戶忠誠度
隨著品牌形象的積極建立,企業能夠在客戶心中培養深層的信任感與忠誠度。
這種信任關係超越了單次交易,轉化為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忠誠的客戶不僅重複購買,而且更有可能推薦給其他潛在客戶。這種口碑效應是僅僅靠價格競爭無法輕易達到的。
三、助力業務拓展到海外
進入一個新的市場並非沒有挑戰,尤其是當文化、語言和商業習慣與國內大相徑庭的時候。品牌可以:
1.在競爭中凸顯不同。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對手可能來自世界各地,擁有相似甚至更佳的產品和服務。一個鮮明且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可以幫助B2B企業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2.吸引潛在合作夥伴。進入海外市場時,積極和專業的品牌形象不僅能夠吸引潛在客戶,也能夠吸引潛在的合作夥伴,包括供應商、分銷商和其他業務夥伴,這對於建立穩固的業務關係至關重要。
四、吸引優秀人才,提升雇主品牌
B2B企業不僅要在客戶面前展現其品牌價值,同時也需要在潛在員工面前強化品牌內涵,因此帶來:
1. 留住優秀員工。通過有效的品牌溝通,展示企業對員工成長和福祉的承諾,留住與企業價值觀相契合的人才,提升了員工滿意度,間接提升了雇主品牌。
2.招募英才。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可以吸引人才加入,這不僅是企業築巢引鳳的策略,更是其長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因此B2B企業積極建設品牌,對長期發展至關重要。(關鍵字:長期)
如果你覺得有道理,咱們繼續。
回到前面的話題,如果不投廣告品牌還能建?投入多少?
我的觀點當下品牌建設的重點是品牌基建+品牌呈現。
不需要花大錢,但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管理層(包括CEO)的高度重視。
一. 品牌基建
品牌的定位是核心,通過價值主張和品牌形象來體現定位。
品牌定位和戰略相關,可以講三天三夜,這裡暫時不展開了。
價值主張是三個靈魂拷問,“我為誰服務Who”、“我提供什麼服務What ”以及“我與眾不同的地方Why”。
品牌形象簡單來說是讓客戶從視覺上有印象,最好是獨特的好印象。
最外圈很重要,讓客戶、合作夥伴、員工能理解“品牌”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在力量”。
品牌基建很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直接進入市場活動、展會、資訊流投放等執行工作中。
1.官方網站: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企業的數位名片,也是集合各種內容行銷成果的展示平臺。
這個平臺不僅展現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客戶案例之外,還能有效整合SEO,讓客戶搜索之後,願意主動聯繫。
手機官網和小程式、微信服務號同理,但是在內容上更加精簡、更強調“即刻互動”。
2.官方自媒體,比如公眾號、視頻號、百家號、抖音號…這些自媒體如果有時間更新最好,如果沒有,先放一些公司介紹、基本的產品資訊。
在深入瞭解目標客戶的閱讀習慣後,選擇性的耕耘某一兩個,比如B2B科技企業,視頻號、公眾號、B站作為主要陣地。
3.企業介紹和案例庫: 無論是“關於我們”還是企業介紹ppt、XXX公司一頁紙的介紹,除了能把價值主張說清楚,還需要代表性的案例、企業整體介紹等。
請儘量不要太空泛,簡潔並不意味著用一些宏觀的大詞、虛詞,而是說重點,突出與眾不同的地方。
4. 可視元素:如公司LOGO、視覺色、設計風格等共同形成了品牌的外觀。
視覺設計一次投入,持久受益,儘量還是找專業的團隊吧!太多B2B企業的整體形象缺乏記憶點,也很難和品牌想表達的內涵掛上鉤...(咱就說,科技感除藍色,是不是也可以試試其他顏色?)
除了品牌定位、視覺設計需要投入少量資金,且至少管用1年。但ROI是巨大的,可以體現在獲客、成交、複購等各個環節。
二. 品牌呈現
完成基本的品牌基建之後,作為企業的DNA,品牌所表達的內涵在產品設計、客戶體驗、企業文化等方面間接或直接地呈現,讓客戶和大眾所瞭解。
1.產品設計:
品牌內涵如果沒有體現在產品上,就是空洞而浮誇的。
比如蘋果品牌的“不同凡想”,在手機、電腦、耳機甚至是app store細節上都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假如一家軟體企業主推省時省力,但如果潛在客戶在手機上訪問你的網站時需要等待超過10秒,是不是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主張?一家傳媒企業說自己遍佈全球的網點,但是沒有小語種的服務,是不是也挺打臉…
品牌不是吹牛,而是實實在在地通過產品、服務兌現承諾。
2.客戶體驗:
除了市場人熟悉的各種客戶觸達方式(市場活動、展會、社群、資訊流等)之外,銷售、售後、甚至是協力廠商合作商在和客戶接觸過程中,都體現著企業品牌DNA。
銷售交流時的專業形象、溝通話術;合作夥伴對產品、服務的表達是否清晰一致...
在客戶體驗中,好印象加分,很失望減分...一點點,品牌在客戶心目中有了大致的分數。
高分者,自然是更加信任,甚至主動推薦。分數不高,自然就要加倍努力,甚至花錢花時間重建關係...
3. 企業文化:
B2B企業所宣導的價值觀也應該和企業文化一致,並體現在薪酬福利,更包括企業文化、職業發展機會、工作生活平衡中。
在人人都擁有自媒體的時代,員工也是品牌傳播大使。積極的內部溝通不但能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也讓工作的意義被感知以及瞭解。
看到這,你會發現在互聯網時代的B2B企業,做好品牌並不要現在的品牌建設不需要花很多錢,但是要花很多時間統籌計畫、撰寫內容以及交流互動。
這樣看來,品牌根本就不是一場財力比拼的遊戲,而是獲取信任的實力比拼。
擔任品牌職能的管理者(有的有品牌負責人,有的公司是CEO、增長負責人、銷售VP兼任)需要外部視角,在積極與客戶互動中交流品牌價值。
又有內部把控,確保在產品研發、自媒體運營、銷售、合作夥伴溝通中遞的品牌內涵是一致的,統一的。
只有這樣,品牌才能在企業中真正發揮價值,逐步擺脫價格戰的泥潭,吸引與留住行業頂尖人才,快速建立客戶忠誠度,並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