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雙微一抖”,行銷人的“北上廣”

 

探討行銷前沿課題的互動交往平臺

 

微信公眾號文章,一不小心就會引起軒然大波。

前有《搜尋引擎百度之死》一文,一經發出,迅速引起眾多網友聯合抨擊百度,竟還出現了類似此文直接引發百度股價大跌等荒誕言論。

後有《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一文,引發各大媒體集體抨擊咪蒙,並造詞含咪率來評估朋友圈好友的品質。

如今一篇《停更雙微一抖》,又在圈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引發各大企業集體探討:是否應該停更雙微一抖(微信,微博,抖音)。

該文的核心觀點是:

低品質或無價值的日更會消耗品牌,建議官方每次發聲要有內容,讓週邊多發聲,讓品牌被談論。(PS:是停止日更而不是停更)

乍一看上去,觀點好像沒啥毛病,然而被各大企業理解成停更雙微一抖,還有類似問題出現:

真的要停更雙微一抖嗎?

新媒體行業是不是快不行了?

還應繼續從事新媒體行業嗎,要不要轉行?

在這裡,我們想對各大企業和新媒體從業者說一聲:千萬不要上了停更雙微一抖的當!

 

是否應該停更雙微一抖

其實核心問題不是企業是否要停更雙微一抖,而是企業為什麼要做雙微一抖。企業不能因為做不好所以不做,只能是因為不需要做所以不做。

毋庸置疑的是,絕大多數企業都有傳播的需求,傳播能幫使用者建立產品認知,是使用者選擇產品的第一步。那麼為什麼有傳播訴求的企業需要做雙微一抖呢?

1雙微一抖”= 全民流量

首先我們來看看微信、微博、抖音三個平臺的資料。

根據《2018微信資料包告》,微信月活用戶有10.8億多,甚至在去年8月份日活超10 億。

根據《2018 抖音大資料包告》,抖音國內月活用戶數突破5億,國內日活用戶突破2.5 億。

根據微博 2018 年度盛典“V影響力峰會公佈,微博月活躍用戶 4.46 億,日活用戶超過 2 億。

根據 QuestMobile 公佈的資料來看,至 2018 12 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度活躍智慧設備數量為 11.3 億。也就是說, 3 個平臺加在一起,幾乎覆蓋了全國線民。

在雙微一抖沒有出現時,企業做傳播只有兩種方式,要麼打傳統媒體廣告,要麼線下發傳單。傳統媒體廣告費用高昂,中小企業承擔不了,而發傳單的效率和轉化率更是低到驚人。

如今,有雙微一抖供企業運營,企業放棄這 3 個平臺就是放棄免費的大流量。

2)運營雙微一抖是順勢而為

除了平臺的資料值得我們投入精力,雙微一抖都對內容生產有鼓勵,企業生產內容屬於順勢而為。

不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抖音,這些平臺雖然流量大,但是自身並不生產內容,而是依託於平臺的網紅、MCN機構、個人、企業來生產。

首先,推薦機制助力內容生產者曝光,比如抖音的演算法推薦, 微博的分組推薦,包括微信新增的看一看功能,都對內容生產者有利好。

其次,對於企業生產者,平臺往往會有針對性的運營策略。比如 18 10 月底,抖音官方在北京召開了V生態大會,推出好幾個能夠幫助品牌提升轉化率增加曝光量的新工具。

既然企業生產多生產內容能增加品牌曝光,且這些平臺都在鼓勵企業生產內容,那為何不順勢而為做好行銷呢?

我們可以看到丁香醫生在抖音收穫 489.5w 粉絲,獲贊 2064.2w;博物雜誌在微博擁有 1018w 粉絲,讓雜誌銷量逆勢上漲;公眾號 GQ 實驗室更是一年賺 2 億。

當平臺為企業鋪好路,企業只要做好內容就能獲取流量時,有什麼理由捨近求遠,不做雙微一抖呢?

 

企業做新媒體的突破口在哪?

不論外界的爭議如何,雙微一抖平臺的流量優勢依然明顯,而且短期內其地位很難被動搖。企業應該糾結的問題不是是否要停更雙微一抖,而是如何抓住三個平臺的流量,運營好自己的雙微一抖

1)升級反覆運算思維

《停更雙微一抖》文章提出一個品牌戰役化的觀點,表示官方傳播出手就是做品牌戰役,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極致,盡可能做大。

簡單來說,就是少而精的觀點,把官方的資源和力量集中到一件或少數幾件可能會火爆的事情上。這樣的觀點無可厚非,但從當前企業自媒體的大環境來看,不太現實。

支付寶的錦鯉活動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集萬千寵愛選一人就是運用了品牌戰役化的思維,2018 年錦鯉活動紅極一時,然而,很多公司效仿後卻沒有獲得預期效果。

事實上,支付寶在春節期間又聯合抖音選支付寶 2019 年全球錦鯉,兩大流量平臺,獎勵更加重磅,最終行銷效果卻有點涼。

 

支付寶這樣的大平臺和行銷老手,重金押注一場戰役也有可能激不起水花,更別提大多數公司做活動時連資源和預算都沒有。

因此,我們建議企業做新媒體時要有升級反覆運算的思維模式,其前提就是保證更新頻次不斷進行試驗。

拿丁香醫生的抖音號來舉例,從 0 到每個視頻獲贊上萬就經歷了大量的失敗嘗試:

炫技型視頻:縫豬蹄、打結等

生活小技巧:怎麼使用創口貼、怎麼喝優酪乳不用舔優酪乳蓋等

分享冷知識

誘導用戶點贊:吉尼斯記錄一分鐘可以點贊多少次

 

這些類型的短視頻使用者都不買單,後來有一個 ppt 做的視頻,叫做《有個 20 歲女孩》,因為符合平臺使用者特徵,所以火了,但是火爆只是運氣好,不是真的成功了。

經歷了反復失敗和實驗後,最後丁香醫生終於找到可複製的模式:以脫口秀的形式、加上標誌性動作來做健康科普。

 

為什麼丁香醫生能在較短時間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堅持每天發 2-3 條、一周十幾二十條內容,這樣才有足夠的樣本數量用來檢驗效果、複盤、優化。

2)人才結構優化

當前,大多數企業在新媒體方面的人員投入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有專業的新媒體運營團隊,比如小米、丁香醫生等。

第二種是企業招聘一個小編來做公司所有新媒體事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小紅書、頭條號···),小編的人事關係放在公關、品牌或是市場部。

第三種是企業將新媒體事務外包給其他團隊,定期付給外包團隊費用。

小米副總裁黎萬強在《參與感》一書中透露,小米的新媒體團隊很多都是從粉絲中招聘過來的,這就保證了人員是熟悉產品的玩家,對產品足夠忠誠和熱愛。而且小米的新媒體團隊超百人,還有專屬新媒體團隊的設計師。

當然,對於絕大多數公司來說,百人團隊+專屬設計師的高級配置只能是奢望。那不妨在有限的資源裡調整配置,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丁香醫生這個大號,大家應該不陌生了。在冷門而嚴肅的醫學領域,他們的抖音號運營 10 天即達到 10 萬粉絲,45 天后粉絲便破 100 萬,當前粉絲量超 489 萬。

你能想像這個團隊只有  2.5 個人(其中 1 人還負責微博),但保持日更 2 – 3 條抖音嗎?

他們的流程:上午 3 個人開選題會,下午拍攝,拍完後期馬上剪輯,剪輯後第二天上傳,第三天複盤前一天內容,複盤後馬上提新的選題。如此迴圈,快速反覆運算。

 

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運營新新媒體都屬於不給人、不給錢、不給資源,就想憑一人之力做爆款的情況,這樣的公司不可能做好新媒體運營,奉勸大家也不要去了。

 

總結

最後,我想對新媒體從業者說,不要恐慌,咱們所踩的趨勢是對的,尤其是在缺乏優質內容的當下;想對企業說,停更雙微一抖絕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最應該做的是重新思考雙微一抖的運營策略,提升自己的運營水準。

由於雙微一抖的流量,以及當前良好的互聯網環境,我們是絕對不能停更雙微一抖的。

還是那句話,企業現在不應該糾結是否停更雙微一抖,還是要不斷地尋找突破口:比如升級反覆運算思維,以及人才結構的優化。

狄更斯曾經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完全取決於你的判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