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衝突是戰略第一步

行銷的本質是洞察需求,需求隱藏在消費者衝突裡。發現衝突,就是發現需求,行銷就能一招致命,實現指數級增長;製造衝突,就是創造需求,行銷就能改變賽道,重構市場。

 

1現實有時是大腦製造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科學家對此進一步研究,發現:“現實”其實是大腦認知在以往知識、經歷、體驗的基礎上反射產生的。我們所理解的“現實”,其實一部分是大腦自行製造的產物(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我們並不是被動的感知這個世界,而是主動的去創造“感覺”;我們感知到的世界其實是基於大腦期望看到的。

 

為此,科學家還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受試者要手持兩個大小不同、但重量相同的球。

實驗中,大多數受試者都認為大球比小球更重;

 

科學家進一步問受試者:1噸棉花和1噸鐵哪個重?

 

受試者大多數會快速回答:鐵更重!

科學家解釋:我們的大腦如何感知物體大小重量,有時是種錯覺,這被稱為形重錯覺。

很多我們認為是“現實”的東西,實際上是大腦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有的時候,消費者並不關心事實的真相,他們更在乎自己認為的事實,這事實其實就是大腦認知中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可口可樂公司一直宣稱零度可樂的口感無限接近原味可樂,但冠上“零度”二字,消費者就會產生:零度難喝,不如可口可樂好喝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為此可口可樂在一個電影院內,向每個看電影的人免費贈送了一大杯可樂。就像你在影院或是麥當勞會喝到的那種,紙杯、塑膠蓋、插著吸管。

 

等到大家喝著可樂在影廳內坐下來準備看電影時,螢幕上出現了可樂的廣告,提醒大家打開杯裝可樂的塑膠蓋。

原來,紙杯裡面藏著一個零度可樂的易開罐,吸管就插在易開罐裡。你以為自己喝的是杯裝原味可樂,其實你喝的是罐裝零度可樂。

這時,螢幕上的廣告又說了,零度可樂的口感其實跟原味可樂沒差別的(你看你們都沒有喝出來)。

雖然,你告訴消費者一個事實:零度可樂和原味可樂一樣好喝,但是消費者還是活在自己的認知中,就是覺得不含糖的可樂不好喝;你只要名字叫了零度、無糖,那就代表了口感差,這就是消費者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2017年,可口可樂全球 CEO James Quincey 向全世界宣佈可口可樂旗下的零度可樂,從這個月起將徹底從貨架上消失(從美國本土市場開始)。

可見,消費者對於自己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是多麼的固執。

行銷不要企圖去強迫消費者接受你的“事實”,反而應該更好的利用消費者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就像《小王子》說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 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們分配任何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2、利用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解決衝突

 

如何利用大腦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你會買摻了水的牛奶給孩子喝嗎?

不會。

你會買摻了牛奶的水給孩子喝嗎?

會。

摻了水的牛奶和摻了牛奶的水,有什麼不同嗎?

再比如:如果來了客人,主人說倒盆洗腳水給你洗臉,客人聽了是什麼感受?

但如果說倒盆洗臉水給你洗腳,檔次一下子就提高很多。

問題來了,你們家的洗臉水和洗腳水有區別嗎?

洗臉水和洗腳水沒有區別,它們的區別在於你表述的方式,在於對方接受資訊後,內心產生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3、雲峰山如何利用了消費者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

 

雲峰山,作為騰沖排名第四位的景區,它既沒有熱海呼呼噴湧的溫泉群,也沒有和順古鎮的歷史感;始終無法給外地遊客一個心嚮往之的理由,這幾年,來騰沖的外地遊客,只有5%的人會去看雲峰山。但本地人卻為何經常會去雲峰山?

 

“他們來許願,可以說有求必應。雲峰山就是當地老百姓心目中比較靈驗的地方。”

 

“要是許願你就去雲峰山,我們是本地人,本地人考學、結婚…都要去的,你得去看,很靈的。”

 

“我們不是想像出來的,真的是380年一直靈驗,它是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之所以本地人成為雲峰山的常客,正是因為雲峰山是本地人心目中比較靈驗的地方,當地人的說法是:在這裡許下什麼願望,都可以得到應驗。

 

同時,我們如果把目光投向全國的許願勝地——普陀山、靈隱寺、雍和宮等等,哪一個不是香火興旺、外來遊客數不勝數。 

 

葉茂中衝突戰略在策劃時認為:雲峰山和當地其他景點拼不了硬體,只有拼軟體。把雲峰山,改名為雲峰靈驗山!

 

廣告語則為——“騰沖人的許願之地,靈驗了380年,心誠則來!” 

我們利用了中國遊客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對靈驗的嚮往;今天,如果你去騰沖,一定會有人推薦你去雲峰靈驗山,理由就是這座山許願很靈。

4、左沖右突

在馬斯洛的金字塔中,精神屬性淩駕於物質屬性之上;對消費者的爭奪總有一天,會進入到“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的層面,也就是說所有的競爭最後都是對人類意志和嚮往的掠奪,物質越是發達的未來,人類越是願意為無價的精神買單,越是願意為了無價的認同感(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和社會價值買單。

 

我們不妨從上帝賦予人類與生俱來的“七宗罪”——貪食、色欲、貪婪、傷悲、暴怒、懶惰及自負找到“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的入口,更快速找到解決消費者衝突的方法:

 

因為貪食,消費者需要“美味”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對今天的年輕人而言“看著好吃,手機拍出美味的感覺,和實際好吃一樣重要”;

 

因為色欲,消費者需要“永遠年輕美麗”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哪怕是用美顏拍出來的年輕和美麗;

 

因為貪婪,消費者需要“價值”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要能激發消費者想像出擁有之後的滿足感和炫耀性;

 

因為傷悲,消費者需要“安全”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誰能激發消費者的歸屬感,誰就能成為消費者的摯友;

 

因為暴怒,消費者需要“快樂”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哪怕一時半刻讓消費者遠離怒火,尋得一時開心,也能讓消費者心生歡喜;

 

因為懶惰,消費者需要“便利”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讓消費者活的更輕鬆,更便捷,永遠都是正確的;

 

因為自負,消費者需要“成功”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讓消費者自我感覺良好,他們才會更加需要品牌的加持;

 

我們都是肉胎凡身,無論是60還是90的,我們都脫離不了“人”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你永遠不曉得自己有多喜歡一個人;除非你看見他和別人在一起。

 

新的行銷和傳播技術,輾轉在左腦和右腦之間,左沖右突,尋找新的出路;原本簡單的變得複雜,原本複雜的卻變得簡單;技術讓左腦變得越來越像右腦;技術更讓右腦變得越來越不知其理,不明其狀;衝突不斷的反覆運算升級,讓行銷陷入迷局,但“知識使我們玩世不恭,智慧使我們冷酷無情,我們思考太多,感知的太少,除了機器,我們更需要人性,除了智慧,我們更需要仁慈和善良”——卓別林。

 

人性,智慧,仁慈和善良——其實都是對消費者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的尊重,不要企圖去改變消費者,而是要利用他們大腦中已經存在的感覺。

 

左腦和右腦的衝突永遠不會停止,還會不停的升級,解決衝突的手段也需要不停的升級,我們不妨回到消費者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中,去尋找解決衝突的方案,這樣也才能更符合人性人心的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