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麥當勞又做活動了!這次是和可口可樂一起,推出了專屬的罐形杯。

這些杯子有些傲嬌,是「只送不賣」的。消費者要在麥當勞購買「任意套餐」,才能免費獲得可口可樂罐形杯1個。

從杯子的款式來看,共有8種顏色可選。另外還有2種特別的弧形可樂杯,要通過麥樂送買金拱門桶組合餐才能獲贈。

此次的「只送不賣」,是品牌行銷的常見套路之一了,然而背後的行銷邏輯,你真的知道嗎?

麥當勞:只送不賣,本質上還是為了賣

要瞭解「只送不賣」,重點就在於這個「送」。送意味著免費,而「免費」正是商家行銷的寵兒。

 

免費會對消費者產生心理作用,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在行銷暢銷書《無價》中,提到了這麼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在路邊供應低檔的好時巧克力,以及高檔的瑞士蓮松露巧克力,前者1分錢一塊,後者15分錢一塊,每人只能買一塊,結果73%的人都選了高檔的瑞士蓮松露。

 

之後研究人員將兩種巧克力都減了1分錢,好時變成0元,瑞士蓮松露變成14分錢,人們的偏好發生了逆轉,選擇好時巧克力的比例達到了69%

 

 

這背後的心理機制,在於「確定性效應」。人們買東西都要承受後悔的風險,比如買巧克力味道可能不好,可能熱量偏高,可能比別處貴一些,但是一旦免費,人們不用付出成本,就「確定」不會後悔了。

 

回到麥當勞的例子,這次送的可口可樂杯,其實打的也是「免費牌」。對於喜歡杯子的消費者,在吃個套餐之餘拿到一個免費杯子,何樂不為呢?

 

其次,只送不賣,還是為了促進「賣」。

 

在行銷活動中,「只送不賣」一般是只針對一個產品而言,而要得到就必須購買其他產品,這就是一種比較隱晦的「捆綁銷售」。本質上,是通過銷售產品的利潤,來彌補免費產品的成本。

 

就像麥當勞,「只送不賣」僅僅指可口可樂杯子,要獲得杯子必須購買麥當勞的套餐。不但是指定的「三件套」套餐,還要加6元升級為「那麼大」套餐。

 

想像一下,本來你吃一個「三件套」就飽了,為了拿到杯子又升級了套餐。這麼一來二去,麥當勞的銷售額就蹭蹭上去了。

 

總之,只送不賣的套路裡,「送」只是噱頭,「賣」才是目的。

用戶為中心

只送不賣,農夫山泉玩出了新高度!

 

上述的麥當勞例子,在「只送不賣」活動中還是有「賣」的。那麼,有沒有一些品牌的行銷,是名副其實的「只送不賣」,沒有涉及任何銷售呢?

 

當然有!最優秀的例子之一,當屬農夫山泉。

 

2016年開始,農夫山泉每年都會推出生肖款的紀念水。繼2016年金猴瓶、2017年金雞瓶、2018年金狗瓶後,農夫山泉在2019豬年推出「金豬套裝」高端水,將這一系列行銷推向了一個新高點。

 

這組「金豬套裝」禮盒限量發售20萬套,照舊「只送不賣」。人們在活動期間,可以通過微信掃描特定的二維碼,或進入微信H5頁面抽獎獲得,每人限領一套。

這次行銷,可以說是農夫山泉近幾年最亮眼的作品之一!

首先,在產品設計上,就造成了轟動的吸睛效果。

 

「金豬套裝」內含兩隻水滴狀的天然礦泉水玻璃瓶。含氣礦泉水的圖案是一隻精神昂揚的公豬,天然礦泉水的表面則是一隻慈祥溫柔的豬媽媽,帶著兩隻憨厚可愛的豬寶寶。總之一句話:顏值爆表!

 

然後,放大稀缺的屬性。

 

這麼精美的包裝設計,自然引得人們紛紛追捧,然而農夫山泉的「金豬套裝」僅僅供應20萬套。一方面,限量供應可以強化這款礦泉水的高端定位,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撩起消費者的參與熱情。

 

最後,「只送不賣」廣泛獲取注意力。

 

要獲得「金豬套裝」,人們要在活動期間進行抽獎,按照規則每天可抽3次獎。這就會促使這款高檔水的粉絲,天天都來抽獎,換言之,人們的注意力長時間聚集在農夫山泉的抽獎平臺,大幅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

經此一役,農夫山泉將「只送不賣」玩出了難以企及的新高度!雖然沒有實際銷售行為,但用一小批產品的成本,就換來了如此大的廣告效應,實在是太高明了。

享物說:只送不賣還能成為商業模式

只送不賣,以往一直是作為行銷層面的策略,然而近幾年,居然能延伸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該模式的開創者就是「享物說」,這是一個閒置物品交易平臺,創造出了所有商品「只送不賣」的玩法,人們在平臺上送出物品收穫「小紅花」,可以換取其他的物品;而接受贈予的用戶,只需付出相應數量的紅花並支付少量運費,就能收穫該物品。

 

享物說名氣雖不大,但已經有點小獨角獸的模樣。201710月成立至今,已獲得5輪總計超過1億美金的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高瓴、經緯等一線投資基金。截止20192月,平臺已獲得超過8000萬用戶。

 

享物說之所以成長如此之快,主要就是因為「只送不賣」。

首先,除了個人用戶,品牌商家也會在平臺上贈送產品。對於行銷來說,送是比打折更有溫度、更有效的方式。享物說CEO孫碩曾說過:送東西的效果,要比品牌自己做行銷好太多。

 

品牌方在享物說上送的東西,用戶是花了小紅花兌換的,並且願意出運費,意味著這些人都是目標使用者。而在1個人拍下物品背後,是幾十上百個人參與了競拍,他們都是品牌的潛在買家。換言之,品牌方僅付出商品的成本價,就能獲得精准的投放。

 

其次,享物說的小紅花不能變現,只能換物品。一旦在平臺賣了一件物品或者積累了積分,就很可能經常查看新商品,以找到心儀的物品。也就是說,只送不賣,把享物說變成了高粘性平臺。

「只送不賣」看起來簡單,其實有著豐富的內涵。這個套路可以成為常見的行銷策略,也可以進化成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

 

不過,無論具體的形式怎麼變,「只送不賣」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品牌商支付了免費的產品,同時在別處收穫了消費者的金錢或者注意力。正如俗語說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對於品牌商家,「只送不賣」的行銷效果既取決於具體的運用形式,也受自身的策劃能力影響。不同的品牌,運作「只送不賣」的成效也大不相同。

總之,「只送不賣」是一塊好鐵,但要成為一把好劍,還得依賴一個好鐵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