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年,整個行銷行業最明顯的變化是各種行銷方法論層出不窮,但真正刷屏的神級案例卻越來越少,除了年初的《啥是佩奇》之外,真正出圈的行銷case一隻手就數得過來。

 

kockol之爭,明星出走小紅書,增長駭客,私域流量……帶著方法論光環的各種新詞,並沒有在行銷行業力挽狂瀾,品牌所獲得的實際效果越來越弱,水分擰乾之後,各家有各家的苦。 如圖所示的各種造詞,明面上是行銷人的自嘲,但實際上卻反映了整個行銷領域,從企業主到行銷人的焦慮與浮躁。 

行銷三大病症逐漸凸顯:行銷噪音、無效流量、虛假增長

比起難以消化的行銷新詞,行銷噪音”“無效流量”“虛假增長才是真正困擾整個行銷圈的三大病症,尤其是在經濟形勢不好,企業行銷預算全面下調的今年顯得尤為嚴重。

 

1        行銷噪音越多,傳播效果越弱互聯網資訊豐富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資訊爆炸。資訊爆炸勢必擴大行銷噪音,隨之而來的傳播環境的惡劣,行銷資訊觸達效率的大大降低。品牌需要用比以往高出十倍、百倍的聲量與資訊濃度,才能達成同樣的傳播效果。 更糟糕的是,傳播的媒體環境也變了。

 

2         過去,傳統大眾媒體集中傳播時代,品牌可以通過如央視等權威媒體集中引爆品牌傳播,而今媒體權威被消解,進入分眾甚至是分散傳播時代,中心化媒體演變成處處皆入口,時時在傳播,消費者面臨的資訊太多,難以對品牌傳播和行銷資訊有認知。

 

 2、成也流量,敗也流量消費者行動路徑,已經從傳統的注意-興趣-欲望-記憶-行動模式,轉變成如今共鳴-確認-參與-共用擴散,這意味著通過單向度的廣告集中投放,獲取流量而成功的品牌傳播方法論,將不再有效。如今的流量並不等同於購買轉化,消費者看到了,但是並不一定會購買。

 

 企業和品牌對流量的盲目追求,而沒有注重和挖掘流量背後真實的消費者需求,實則是沒有認識到傳播環境與消費路徑都發生了變化的當下,而採用的不可持續的粗放式經營,無異於慢性自殺。 如今智慧手機出貨量保持穩定,國民線上總時長基本穩定,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褪去,企業和品牌都已經走到了必須做出選擇的十字路口,重用戶品質而非重流量,重真實留存而非重引流,重品牌價值而非重價格。 

3、虛假增長,為他人做嫁衣

絕大多數企業和品牌沒有跟上行銷變化的節奏,而是繼續在以大眾媒體為傳播基礎的傳統行銷框架中反復打轉,直播電商、小紅書kol、短視頻行銷……各種手段看似都嘗試了一遍,但實際上行銷認知並沒有改變,仍舊是把消費者當成可圈養的私域流量。用戶沒圈成,自己反倒是成了平臺的韭菜,本來就在縮水的行銷預算在各種摻水資料中打了水漂。 

 

好一點的聽個響兒,至少有曝光轉發,比如招商銀行的番茄炒雞蛋廣告視頻和百雀羚的長圖文廣告。更倒楣的就直接給別人做了嫁衣,成了campaign裡沒有姓名的那一個。說好的品效合一,結果卻是錢已去,人未來。 

認清行銷本質,突破行銷無效怪圈

 

“行銷噪音”“無效流量”“虛假增長”只是表徵,歸根究底,行銷圈的實際病因是忽略了以消費者為核心的“行銷短視症”——把人當流量而非有血有肉的真實消費者。二者區別在於,前者使人圖一時之快,有割韭菜之嫌,後者才能讓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形成有溫度的持久關係。

 要想真正突破行銷無效怪圈,讓品牌和消費者有溫度的連接,有長期的共鳴,首先得認清當下市場困局以及行銷本質。 

1、當下品牌困境

就品牌而言,人口紅利褪去的今天,顧客留存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但很多品牌還停留在流量時代,用過去的的行銷理論和方法來面對今天的行銷難題。

2、當下消費者困境

在消費者層面,資訊過多,導致消費者患上了選擇困難症甚至是資訊恐懼症。而資訊的呈現形式,從圖文到直播再到短視頻,無一不在嘗試用更速食、更碎片的方式來獲取稀缺的消費者注意力。如何找到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資訊,才是當下消費者真正面臨的難題。

3、當下行業困境

不停變化的時代,差異巨大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小眾而難以用標準化商品滿足需求的消費者,使得整個行銷行業沒有統一的有效方法論。各種造詞,各種忽悠,應運而生。但短暫風光過後,品牌又是一地雞毛。4、行銷價值回歸到人

在競爭維度越來越多、競爭程度越來越激烈的消費領域,只有真正讀懂消費者心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品牌和企業主能夠存活下來。達爾文主義在消費領域中的“適者生存”,指的永遠是“適應、適合消費者”。

品牌、消費者、行銷行業三方所面臨的困境,最終也是落在了人的維度。做行銷,始終是應該回歸到人的價值,以消費者為中心,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技術上,更靈活地運用資料和技術,驅動產品的更新反覆運算,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盯著競爭對手。

 在行銷價值回歸到人的基礎上,品牌亟需轉變流量思維,形成消費者思維,在這個認知基礎上,用新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同時,用強有力的品牌資訊來突破噪音,讓行銷本身成為有價值的內容,説明消費者過濾無用資訊,從而有效引導消費,形成品牌與消費者的深度連接。

行銷困局突破口:重讀消費者

是時候丟掉行銷人一直推崇的行銷理論了。 行銷作為應用實踐科學,而非活在書本上的理論學科,其方法論應該根據時代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要解決當下行銷短視症,破解行銷困局,重讀消費者必須成為行業共識,顛覆傳統行銷理論,進行一輪行業洗牌。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行銷講求產品為王。物質極度匱乏,企業只要生產出好產品,就會有人買。這時候的行銷理論也是圍繞產品進行,重點在於説明企業解決產品面臨的問題,宣傳產品功能,最典型的就是羅瑟·瑞夫斯提出的USP理論,即產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特銷售主張。 從改革開放以後到21世紀的前十年,都可以說是管道為王的時代。

 

這時候,消費者購物管道不多,想買的東西就只能從貨架上挑選,而所有的購物資訊也來自於大眾媒體,典型的就是央視造出的各種馳名品牌,有了品牌知名度,再配合管道鋪開,企業同樣不愁銷量。 而後便開始了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利用免費手段圈住用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獲客成本讓企業逐漸滋生把人當流量而非消費者的傲慢態度,流量入口成為品牌行銷必爭之地,可謂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品牌。 

 

但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5G和萬物互聯的數位時代,真正的入口只剩下消費者這一個。以人為媒,重讀消費者價值;以銷定產,讀懂消費者需求;以終為始,讓消費者成為整個市場行銷的起點,才是品牌在今天的出路。 比如火鍋龍頭企業海底撈,靠著出色的消費者服務,成功上市(餐飲企業上市難度不亞於在2019年互聯網寒冬找融資),市值破千億,而仔細探究其服務的本質仍舊是重視和讀懂消費者,如其創始人張勇所言,只要態度好點,客人要什麼,趕緊給人弄好。

 

” 新茶飲代表喜茶也是一樣,在整個奶茶行業還在用植脂末、奶精沖奶茶的時候,喜茶最早開始用進口芝士、純牛奶作為原料,為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值的奶茶,並且不斷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做各種聯名,從而讓喜茶成為消費者的社交貨幣,遠超一杯奶茶的口感價值。

 

 而開業當天就被擠到關門的上海Costco絕對是重視消費者的優秀選手。被查理芒格譽為最想帶進棺材的企業”——Costco作為零售商,不轉商品差價,轉而通過物廉價美的服務來賺會員費。據悉,90%的利潤來自於Costco的會員費。這才是最有效率的零售,也是行銷的本質。 這些優秀的企業已經作出了頂層認知示範,但在數位時代,如何真正讀懂消費者,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學習。 時隔兩年,阿裡媽媽武林大會升級成M行銷峰會。

 

 手機淘寶搜索“阿裡媽媽”,有驚喜

 2019年阿裡媽媽M行銷峰會致力於為品牌和行銷人梳理新行銷理念,重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行業共識,借助資料和技術的力量,來讀懂品牌和企業所能觸達的每一個消費者,在消費者的每個決策鏈路提高行銷效率,真正做到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