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機、小資、健康的牛油果完全符合國人混沌健康學的要求,一招切中新時代青年白領的朋克養生需求。

 作為中國增長最快的流量水果”——牛油果,短短7年間,16000多倍的進口重量的增長反射出國人對牛油果的狂熱。

2010年,中國進口牛油果的重量僅為2噸,但是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至32100噸。

中國牛油果消費的瘋狂,其實只是全球牛油果瘋狂消費的一個縮影。到2018年美國超級碗之前,全美一共消費了1.35億榜的牛油果。

 

在有機市場日益火爆的當下,眾多有機食品、保健品、水果蔬菜打著天然無公害、有機健康的旗號公然大肆進攻中國市場,而其中的流量水果牛油果憑藉其不熟楊超越妹妹燃燒我的卡路里的聲嘶力竭的營養健康學,號稱半個牛油果就能滿足每日所需:

116%的不飽和脂肪酸

218%的食用纖維

315.3%的葉酸

45.9%的鎂

510%的鉀

618%的維生素c

7、同時還含有大量的葉黃素、玉米黃質蘇和輔酶Q10

對所有新鮮事物飽含好奇的中國市場就像一塊海綿,源源不斷地吸收著外來的事物,這就註定了在美國爆火的牛油果會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新寵,

短短7年間牛油果進口重量的快速增長,資本早就蠢蠢欲動。

速食連鎖品牌漢堡王、賽百味、肯德基都紛紛開發出牛油果的相關產品,據全球最大的牛油果分銷公司Mission Produce預計,在2018年中國的牛油果銷量還將翻倍。

l  牛油果恐慌行銷背後的混沌健康學

有機、小資、健康的牛油果完全符合國人混沌健康學的要求,一招切中新時代青年白領的朋克養生需求。

現代重壓生活下白領迫切想要養生的需求加上無數專家給牛油果定性,稱牛油果可以減肥、抗癌、防衰老,是可以補充各種人體所缺維生素的果中之王

國人看見有機養生健康幾個詞語便兩眼發光,其實牛油果的焦慮行銷套路,本上大叔早就在18年前的小品《賣拐》中就摸透了。

趙本山的經典小品《賣拐》中,趙本山正是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範偉好好的腿忽悠成瘸腿了。

跳脫出小品的娛樂性,品牌遵循“5步賣拐法引起恐慌行銷的不在少數,曾經紅極一時的背背佳就是典型案例。

在背背佳的宣傳視頻中,開頭就講出青少年由於坐姿不良產生的影響,喚起恐懼,引發關注。再然後利用所謂的專家解釋背背佳的科技原理,一拉、二收、三固定法則,配合使用者的示範,看起來簡單有效,專業解釋令人信服。

借著利用案例背書,講述三胞胎用完背背佳之後的科學檢測報告,以及給生活帶來的變化,證實背背佳的使用效果。

中國人混沌健康學之下,誕生了一部分懷疑主義者,他們不信任有機這個事情,覺得是一種安慰劑效應,只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有機食物和傳統事物一樣健康和安全。混沌健康學模糊的概念化背後是中國人一貫擅長于自我心理安慰的寄託,辦了健身卡就當自己健身過,吃了有機食物就當自己真的健康了。

據資料顯示,中國在2012年到2016年間的有機食物消費量維持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

健康生機飲食風潮背後,是中國人的混沌健康學,即使不知道有機的相關知識,並不瞭解這個詞語背後的複雜概念,但是依舊相信有機代表著健康和安全。

儘管有機食品的價格高昂,但是消費者對於有機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有機食品偏好2015》報告中顯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購買過有機食品。

有機產業的消費圈層多為女性,年齡層在30歲到45歲之間,注重營養搭配,熱愛運動。

事實上,接受過有機概念的消費者大多數都是中高端知識份子,因此基於農場到餐桌概念的農夫市集相對出現在高端的區域。有機食品消費的顯著上升表明,高收入消費者會更加認同和消費來自信譽產地良好的有機食品。

更加注重當季食材的新鮮程度、更加注重原材料產地,注重食材成分表是有機食客的特點,當這些消費者為此買單時,菜單上標注原材料來自加州波利納斯Star Route農場菊苣地第三排諸如此類信譽產地的字樣會讓消費者更加安心,這樣的產品可以追根溯源,吃的放心。

瞭解原料生長過程和加工過程、得到權威機構的認可也是有機食客關心的重點。相比于美國有機消費者,中國食客顯然更關心原料、卡路里和營養成分。

混沌健康學消費趨勢下,國人認為只要是對健康有益的,對身體好處的,都願意去嘗試。

牛油果不光代表了小資情調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其健康、有機標籤相當於給焦慮的中國人販賣了一劑安心藥。

l  牛油果奢侈行銷背後的人性弱點

牛油果這種原本並非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食品,只消其健康和有機的營養價值,便成為一炮而紅的流量水果。在標注美好生活vlog和小紅書上,不難發現,美好生活的標配是早上來一片吐司,塗滿牛油果果肉,再來一杯咖啡。

隨著牛油果自由的產生,和車厘子自由一樣,買得起牛油果的人被看成是經濟自由的代表,是精緻生活的社會人士身份的代表,是水果中的奢侈品。

社交網路的推動下,牛油果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牛油果的營養價值,只是因為跟風、好奇心理。

牛油果的大熱,不只是向焦慮的中國人輸出的恐慌行銷,還打了一劑中國人久吃不厭的安心劑——“奢侈行銷。

將一件普通的產品包裝成奢侈品,主打高端優雅路線,事實證明,這一招屢試不爽。

1948年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提出巴納姆效應,認為人們很容易相信別人對自己的籠統的、可適性強的人格描述,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禁不起深究,哪怕自己並不是這種人。

當時巴納姆的馬戲團裡有位叫海斯的黑人女奴,巴納姆把這位黑人女奴行銷成,是曾經在100年養育過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女子。當報紙披露這一消息後,社會立即引起軒然大波。

機智的巴納姆這時便以不同的筆名向報社寄去讀者來信,進一步引發社會輿論討論。因為在巴納姆的信念裡,只要有宣傳就是好事,不管事情的真假。

巴納姆成功地將海斯行銷成為一位名人,每天都有人從世界各地湧來隻為見海斯一眼,巴納姆每週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獲得1500美元的收入。

但是當海斯死後,驗屍官解剖海斯時發現,她不過才80歲左右,與巴納姆吹噓的160歲相差太遠,但是作為一個鎮定自若的剝削者,巴納姆說自己深感震驚,自己也是受騙人之一。

聚焦牛油果的行銷策略,不難發現牛油果的概念已經先牢牢地佔領了消費者的心智,尋求足夠強大的群眾基礎和市場認知。

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人性的弱點千變萬化,商家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蒙蔽消費者的心智。

從牛油果的行銷騙局中,我們不難看出商家首先是利用國人對健康生活的強烈渴望,趁機向國人兜售牛油果的健康、有機,借著再將牛油果行銷成水果中的奢侈品,繼續抓住人們對於奢侈品的狂熱心理進行行銷。

牛油果的實際營養價值其實並不高,多吃牛油果的減肥效果並不明顯,減肥的關鍵是控制脂肪攝入,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精製糖和脂肪攝入超標,減肥發的關鍵是較少精製糖和脂肪的攝入量。

類似的行銷騙局其實並不少,奇亞籽、桃膠的行銷騙局每天都在上演。混沌健康學模糊的概念化背後是中國人一貫擅長于自我心理安慰的寄託,辦了健身卡就當自己健身過,吃了有機食物就當自己真的健康了。

我在過一種健康的生活我能掌握自己的身體這兩句話語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至於養生的人們常常忘記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是為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