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產品定位?如果你行銷理論很扎實,又特別崇拜《定位》理論,我相信你所理解的產品定位,一定不是我原創的產品定位概念,儘管“定位”這兩個字是一樣的,因為我沈坤對產品定位的理解,不是你的產品賣給誰的(這是消費者定位,不是產品定位),也不是你的產品確定訴求於什麼功能(這是產品屬性的定位)。
我們時常把這種說法當成產品定位,譬如:一種定位美容養顏產品,一種定位於下火的飲料,或者一種定位於食物消化的山楂飲料,一種定位於補腦的核桃飲料等。其實這種說法也算定位的一種,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定位屬於產品自身屬性的定位,不需要多解釋,更不值得當做核心訴求去推。我們今天談的產品定位,是指在消費者心智中,他們把企業的產品認知成什麼?或者產生了什麼樣的關係?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產品是什麼,不是企業自說自話,而是要讓消費者對產品有所認知,而這個認知必然是通俗易懂的,至少是由另一種消費者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企業的產品,然後才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程度,進而讓消費者與企業的產品產生重大關係。
譬如一台植物萃取機,無論你叫它家庭飲料自助機器,還是本草機,都不能與消費者產生直接的關係,但當把這台機器定位為“生命充電器”的時候,產品與消費者的關係產生了,因為傻瓜都知道生命不可複製的珍貴,更知道充電器的價值——手機不充電使用壽命就一天,甚至更短!
萃取機是一種全新的健康機器,消費者不知道這個新產品與自己有啥關係?當產品進入市場,大量消費者會熟視無睹,尤其是大批錦上添花型非剛需產品,消費者很難找到消費的理由。但充電器是消費者熟知的事物,將充電器的價值移植到萃取機上,成為能給生命充電的機器,這下就與每個生命產生了關係。接下來企業要做的,就是如何讓消費者相信,這台萃取機能夠給生命充電!
在啤酒市場中,青島、雪花和燕京等品牌都在向所有的消費者做推廣,無論是難以感知的“激情”,還是空洞的“勇闖天涯”,產品都缺乏精准的心智認知定位。當一款為18歲-28歲的90後消費者定制的性格啤酒誕生,那要怎麼定位,才能讓產品與消費者產生關係呢?
我依然故伎重演,繼續是通俗的事物類比方法來向90後消費者表達這個啤酒產品的定位:青春身份證。一種品牌名稱叫“頑派”的啤酒,剛進入市場,消費者肯定非常陌生,找不到喝它的理由。但青春和身份證兩個通俗的事物合在一起,關係就此產生:這個啤酒是給處於青春期的90後原創,那麼所有90後就與產品產生了關係。
何況還有產品身上的嚴正警告:“本品只為18歲—28歲的青年飲用,拒絕老男人和小屁孩!”。當每一個90後男生看到這個產品,內心必然湧起強大的優越感和歸屬感。而小於18歲和大於28歲的男性,則也因此而認為,只要購買並喝了這個啤酒,我就是合法成年人或我依然年輕,哪怕已經50歲了!
一種用牡丹花為原料生產的花茶產品,消費物件為青年女性,這要怎麼定位呢?我通過女性對花茶產品的潛在期望值——美容養顏功效找到靈感,直接將這款產品定位為“魅顏特種兵”。因為它不是化妝品,而是由內而外產生美容功效,是美容養顏中的特種兵。
本來只是一種牡丹花茶,消費者一時找不到喝它的理由,彼此的關係也不密切,最多是一些關於牡丹花的聯想作用,但牡丹花能當茶喝還是比較新鮮的,不如玫瑰花和菊花這麼認知強大。但“魅顏特種兵”促使消費者對此產生了興趣,因為“特種兵”是一種大部分人都有認知的特殊戰士,移植到牡丹花茶上,就使產品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消費關係就此成立。
雲南唐人生物是專業生產一種萃取的茶多酚產品,產品形態與咖啡一致:茶粉末,直接冷熱水均可沖泡溶化。我把這個產品鎖定為五億多人群的“電腦工作者”,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那這個即溶茶產品究竟該如何定位呢?
我根據電腦工作者的特性:孤單、睿智,長時間工作等,故將產品定位為“工作拍檔”。工作是消費者消費的場景設計,拍檔卻是合作的夥伴,或者彼此離不開誰的密友。“工作拍檔”的定位概念,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電腦一開,就必須要衝泡一杯茶”的習慣認知,而且,只要工作不停止,這個茶就必須一直要喝。
一款專為有各種各樣壓力人群的礦泉水產品該如何定位?按照傳統行銷理論的認知,一款能夠給人減壓釋負的礦泉水,本身就是一種定位,但這種認知是企業強加的,消費者的接受度不高。你說減壓就能減壓了嗎?礦泉水大同小異,如果礦泉水能夠減壓,那所有礦泉水都可以!
我在對喝水能夠讓人鎮靜的調查和壓力人群的心理分析之後,決定用“靈魂鎮靜劑”作為這款礦泉水產品的定位,因為我調查後發現,所有的壓力錶現,均反應于靈魂(心理)的煩躁不安,靈魂安靜了,壓力自然就消失了。鎮靜劑是一個大眾熟知的事物,放在靈魂裡的鎮靜劑是幹什麼的也就自然而然了,而有壓力的人群自然會對此有所期待和寄託,消費關係自然生成。
在陝西武功縣,有一種叫“後稷”的地方,幾乎家家戶戶釀醋,真有點貴州茅臺鎮的釀酒風氣。據說這裡的釀醋歷史遠比山西醋和鎮江醋要早幾百年。有家企業硬說自己的醋是純糧釀造,而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是醋精調製的“化學醋”,為此,老闆還向我演示了如何用醋精調製一瓶“醋”的實況。
企業的目的是想讓消費者知道,自己的醋是優質的,那麼,這樣的醋產品又該如何定位呢?我結合釀醋與釀酒之間的相似關係,直接找到白酒中最高級的茅臺酒作為類比事物,所以,這個醋產品,就被我定位為“醋中茅臺”,身價瞬間高漲,無需再一遍又一遍地訴求自己的醋怎麼怎麼好,一個“茅臺”就全部涵蓋!
一種像維生素咀嚼片一樣的糖果含片,目標物件是3年級到大學的學生群體,這個產品又該如何定位呢?目前正在市場上銷售的,要麼定位于保健功能,要麼定位于清新口氣,至今沒有誕生一個像我這樣,用“事物類比”的心智認知概念。
我決定打破常規到底,根據消費調查12歲以上的到大學生為核心的主流消費群現象,我依然從精神層面的需求出發,將這款全新的糖果含片,定位為“青春小夥伴”,從情感上讓產品與我們的消費者產生關係:青春的概念很寬泛,但也很好認知,尤其是小夥伴,自然聯想到了兒時的玩伴和同學,這個時候,這個產品就有了非買不可的理由:因為它就是伴隨我們一起成長的小夥伴!
我對產品定位的探索和實踐在繼續。一款為中國高端商務人士定制的高級啤酒誕生了,高級是指這種啤酒是用鮮活的酵母釀制的,發酵的時間要長達30-60天,相對于普通工業啤酒的1天或兩天發酵期,這種叫“源鮮釀”的啤酒絕對秒殺青島、雪花和燕京等主流啤酒,高級啤酒當之無愧。
這樣的啤酒怎麼定位?我依然故伎重演,將這款高級啤酒定位為“啤酒中的拉菲”。啤酒與紅酒雖然同屬於酒,但性質不同,喝法也不同。既然高級,那就不能像普通啤酒一樣大口大口或者整瓶整瓶地灌著喝,由於定位為“啤酒中的拉菲”,所以,它必須是一口一口慢慢品的,像喝紅酒一樣。
原本只是一款企業自說自話的“高級啤酒”,儘管已經有了新的品類名稱“源鮮釀”,但不足以把價格弄到幾百元一罐,更不會吸引消費者購買。但當“啤酒中的拉菲”定位概念誕生,與高端商務人士的關係就此建立。因為他們就一直想與眾不同,而啤酒一直太低檔了,所以很難搬上商務宴席,而這下好了,啤酒中的拉菲——最高級的啤酒誕生,商務圓桌當然必須要上了。
以上僅僅是針對產品的定位,它們的品牌依然有獨立的品牌定位,與產品定位毫不相干。這也僅僅屬於沈坤式的產品定位,不屬於“定位理論”中的定位,因為裡斯和特勞特都沒有提到過這樣的產品定位,這是沈坤根據自己原創的理論觀點——“行銷必須盡一切可能去取悅消費者”中感悟之後而杜撰的,沒有經典理論基礎,也沒有其它策劃公司和廣告公司這麼使用過。
不管你對定位瞭解多少,對我的產品定位策略如何評價,我沈坤依然堅持我自己的探索,不是不認同大師們的理論,而是行銷實在是針對未來的策略性謀篇佈局,絕對不能生搬硬套過去的理論,再說,再偉大的理論也有缺陷,不能一成不變。我們必須要從傳統的理論窠臼中逃脫出來,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創新,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關於品牌定位的策劃實踐,我也在繼續,同樣也是有別于傳統的定位理論。我對品牌定位的理解是:通過全新的心智概念設計,快速提升消費者的人格地位,否則,就不是一個好的定位。我也打破了定位者特喜歡的“第一第二、領先、領導者、領軍者、奠基者”等跟消費者毫無關係的定位方法,而是聚焦于消費者的精神世界。沈坤注:以上產品定位概念和案例,都屬於沈坤原創,也許與定位專家理解的定位不一樣,所以請定位專家包涵,也許,這根本不是什麼產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