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0204867661

 

將戶外廣告打上太空是否可行?

提起太空廣告,大家會想起什麼?

是科幻小說or電影裡震撼的場面?

是此前引起熱議的火箭廣告?

如果說要在太空中向地球投放廣告,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異想天開,但俄羅斯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表明,不僅應該考慮這個想法,而且可能性也大得驚人。

當然,連續幾個月向地球投放一個巨大的廣告並不是一件簡易的“小事”,也並非可以一言以蔽之。俄羅斯相關研究人員通過論文的形式詳細介紹了他們對這一壯舉如何運作進行的確切運算。

據他們估計,要打造“太空廣告”,大約需要50顆小型衛星發射到“低地球軌道”或者是地球表面上方100600英里之間的地方。當小型衛星進入太空,會隨著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進而人們能夠從下方看到某種形狀或圖像。從理論上講,衛星將能夠在至少三個月內向地球上的潛在客戶發送任何類型的文字或符號,盡職盡責地隨著陽光的路徑向人們投射廣告。

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談,如果要投射這樣的衛星廣告似乎需要極高的技術能力與經濟成本。但當研究人員深入研究該專案時,發現至少從經濟成本而言,此專案是可行的,甚至利潤豐厚:據估計,星際“看板”的總成本約為65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製造實際衛星,但計算表明,每個看板的淨收入將高達1.11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將廣告發射至太空中可能很快就會變得比在超級碗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黃金廣告位上播出的任何廣告都便宜。

實際上,星際廣告的這種概念不一定是一個新的概念。飲料品牌百事可樂在2019年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在提出“軌道看板”的想法,這一概念將由和前文中非常相似的技術提供支援。而就在一年前,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還在醞釀計畫,將一顆一側帶有數位看板的小型衛星發射到太空,在自拍杆的説明下將螢幕上的廣告直播回地球。

自從阿姆斯壯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他的靴印以來,人類似乎陷入了一場永久性的競賽,爭先在太陽系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就此而言,既可以在太空中留下印記,又幾乎可以保證數百萬廣告收入回報的標記似乎非常值得。隨著大量專業人士與相關研究的出現,一片唱好之下,任何缺點似乎都微不足道。

但是,這種上升至太空規模的廣告行銷自然有其缺陷,且這些缺陷並不是如同日常生活中戶外廣告存在的部分缺陷一般簡單:當“走出家門”到“走出世界”再到“走出地球”意味著什麼?根據許多天文學家的說法,這可能意味著光污染量的增加,從而對他們研究太空甚至關注其他小行星的軌跡造成影響。

況且,即使太空廣告投放在經濟上的回饋可能是積極的,但當人們發現天空被廣告圖形與資訊遮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與其他戶外廣告所處的場景不同,天空似乎自然地被當做成大家的公共空間,沒有人能夠主宰或者侵佔這一場地。

事實上,百事可樂的2019年太空計畫幾乎立即在社交媒體上遭到了巨大的反彈。在宣佈這一消息後,該公司在一周內匆忙地回避,並急切地將這個想法視為一次的“實驗”。百事公司聲稱他們沒有官方的太空廣告計畫——至少不是“目前”。

所以,雖然無論是從科學上還是從經濟上而言,用商業廣告製作星座似乎確實是可行的,但是這些想法是否會在未來幾年真正實現還有待觀察。畢竟當廣告成為世界的一部分,佔領全世界的公共空間,並時時刻刻在我們頭頂閃耀——人們會產生怎樣的情緒,會對此抱有怎樣的態度?這是很難去估量的。

二十年前,人們對戶外廣告的認知僅僅只是海報與招牌;十年前,人們對於智慧戶外廣告或者裸眼3D或許也看做是天方夜談;如今,當廣告已經能上天下地,看似很難實現的太空廣告會不會在若干年後也被看作是一樣平常的戶外廣告形式出現?又或者是不是還會有更多的新技術、新形式即將產生?

難以想像,卻可以預見。

太空廣告技術目前在國際上僅僅只是一個處於研究與討論階段的議題,在中國似乎很少有相關資訊。但目前國內已有火箭箭體廣告的先例,未來是否真的能夠沖上更高的雲霄?值得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