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78763383678

 

一步一步才能登山

最近有朋友問,怎麼提升文案功底?

這是一個很籠統的問題,答案永遠是,多看、多學、多練。

但如果你想短時間內,去提高文案的表現力,增加讀者的吸引力,那麼我有一個很具體的建議——

製造出文案的畫面感。

如此一來,你的文案就不再那麼乾燥無趣,能夠讓讀者進入身臨其境的想像中。

舉個通俗的例子:

比如,你不能這樣和人表白“我想和你睡覺”,而是應該說“我想早上醒來第一眼看到的人是你”。

同樣的訊息,前者粗暴,後者充滿了美好的想像。

那麼,具體怎麼寫出有畫面感的文案呢?你可以試著從這幾個方向開始。

1、把形容詞變成名詞。

形容詞只能描述事物的大概形態。

而名詞是一個具象的事物,它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物,讓讀者更好地準確感知和理解表達的訊息。

“這件衣服很破舊。”

“這件衣服上長滿了補丁。”

很明顯,後者的描述更有畫面感,補丁比破舊更能觸發人們的意象。

為此,當寫柳丁文案的時候,我可能會調皮地寫下:

柳丁幾分熟了?

十分甜。

但如果試著把形容詞轉化成名字,把“甜”用其他的具體事物來替換,或許會更有驚豔的效果。

褚橙的文案給我們演示了一遍,它是這樣描述的:

柳丁一熟,

包裹就變成了糖果。

在寫產品文案的時候,可以做一次檢查。把其中的形容詞,嘗試去替換成名詞的表達。

2、多使用比喻句。

這裡可以這樣理解,通過一個比喻的轉換形式,把事物中的某個特性提煉出來。

你不必去講創業有多麼艱難。

你可以去說:“創業就像是跳下懸崖,在下落過程中組裝飛機。”

從這個比喻表達中,讀者很清晰地感受到創業的九死一生。

所以在寫產品的賣點時,也可以找到與它有共性的事物,將兩者形象地連接在一起。

比如,寫空氣淨化器的文案,去強調它的淨化效果,一般人會寫:

99.9%去除率,

讓空氣煥然一新。

或許你可以換一種表達,找到一個空氣清新的事物,這時候文案的思路會這樣:

有了它,

就像把家搬進大自然。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養成這樣的習慣,多使用“就像……”的表達,去鍛煉自己的關聯思維。

強調一件事情難受的時候,可以說:就像早晨的鬧鐘。

表達一個事物歡快的時候,可以寫:就像是週五的下午。

3、走進具體場景裡。

不要單純描述事實,把它放置到一個具體的場景裡。

說一個經典的故事:

詩人拜倫看到一個盲人在牌子上寫道:“自幼失明,沿街乞討。”

但是手裡的破盒子空空如也。於是,拜倫在他的牌子寫上一句話:“春天來了,可我卻看不見。”

很快,路過的行人紛紛慷慨解囊。

當我們在寫文案時,可以走進消費者的使用場景,呈現出他們會因此可能得到或者失去什麼的結果。

比如,寫房地產文案的時候,不要總是描述房子的本身,只會強調地理位置的優勢:

矗繁華之上,居城市之央。

可以換一個角度,當消費者擁有房子之後,他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美好場景。

在下班的路上,你拖著疲憊的身體。但抬頭一看,家裡的燈光亮著,身心一下子就被治癒。

萬科這句經典文案,就很好地刻寫了這個場景,讓人們清晰地感受到家的溫暖畫面。

最溫馨的那盞燈,一定在你回家的路上。

 

你要寫酒,就不要寫它的工藝,應該寫一個人的週末……

你要寫耳機,就不要寫它的參數,應該是一節嘈雜的車廂……

把產品帶入到消費者最常見的場景,然後去盡可能具體描述,細節越多畫面就越高清。

很多文案技巧,一聽就會,一寫就廢。

這是大多數人的寫照,我個人建議還是先精通一招,把一個招式練到極致。

真正做到把手中的筆變成一支畫筆,讓每一條文案都充滿畫面感。

雖然離成為文案高手還有很長一段路,但至少已經一步一步,走在路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