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5年品牌究竟在“砍”哪些預算?

 

行銷廣告界正進入一個“每一分錢都得花出聲響”的時代

2025年初,品牌行銷行業的朋友圈裡“砍預算”成了熱門話題。許多品牌正在緊急縮減開支,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被調查的95個品牌當中有48%計畫削減預算。如今,行銷界正進入一個“每一分錢都得花出聲響”的時代,尤其是在預算緊縮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運用資源成了品牌們的核心問題。

 

一、砍掉“看不見效果”的品牌曝光

當前市場上的品牌預算削減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三個領域:一是削減“看不見效果”的品牌曝光,二是減少“自嗨式”的內容製作,三是剔除那些“偽需求”的創新項目。每一項削減都集中在一個共同目標——讓花費更加務實,能夠直接與銷售產生聯繫,減少泡沫和無效投資。

在過去,地鐵廣告、節氣海報等行銷活動往往會成為品牌鉅資投入,但現如今這些投入並沒有帶來可見的回報。以零食品牌市場為例,過去某日黑巧在 2021 年下半年減少了梯媒投放,轉向社交媒體運營,2022 年天貓旗艦店自然搜索量占比迅速提升。可見傳統的“品牌調性”投入效果甚微,因此成為了預算削減的首要目標。

此外,節氣海報幾乎消失。一些品牌轉而採用了“輕量行銷”,如一些品牌採用主題“幽默”海報,節省了90%的成本,反而提升了傳播效率。品牌還能削減差旅和參展費用,轉而通過線上發佈會、直播、跟帖等方式接觸客戶。總之,在品牌決策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納“銷售部思維”,做出更具轉化效果的決策。

砍掉“自嗨式”的內容與服務

預算緊縮下,很多品牌過去拍攝的高成本TVC或大型活動的贊助,都被認為是“圈內好評、消費者無感”的形式,最終也沒有產生實際的銷售轉化。比如以往B站在五四青年節發佈的廣告片《後浪》、賀歲片《小豬佩奇過大年》等宣傳片大熱並不斷被刷屏的現象已經是少數的倖存者,如今不少品牌開始停止了年度品牌片的拍攝,改為每天上傳短視頻介紹產品,效果顯著提高。

此外,許多行業論壇和協力廠商服務也遭到削減。許多原本頻繁贊助綜藝等節目的品牌砍掉了贊助,也許是把預算投向了更直接的行銷方式。此外,也有許多企業開始依賴內部團隊進行資料分析,而不再依賴協力廠商調研公司,甚至有新消費品牌要求員工潛伏在同行社群中“偷師”,通過資源置換代替高額投放費用。

 

三、砍掉“偽需求”的創新專案

隨著現金流的壓力增加,許多品牌開始放棄那些“賺噱頭不賺錢”的創新項目。例如,某運動品牌關閉了元宇宙虛擬球鞋專案,把節省下來的資金用於開設線下店面。元宇宙行銷預算目前僅有19%的人在使用元宇宙行銷,企業更傾向於把資金投入到更接地氣的、能直接帶來實際回報的領域。

 

類似地,品牌的聯名款開發也出現了大幅縮減。一些品牌的聯名預算從數百萬降低至僅幾十萬元,而更多的品牌則要求研發部門集中精力開發具有爆款潛力的新品,特別是在外賣平臺上的產品。AI技術的應用也逐漸取代了部分人工作業,某些品牌甚至解散了獨立的投放優化團隊,轉而使用AI工具來提高廣告創意的效率和精度。

結語:“以前市場部是碎鈔機,現在要做印鈔機”,預算削減背後的積極意義是這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品牌們的一次“回歸本質”的過程。品牌們意識到,能夠在這個時代生存下來的品牌,必定是那些既懂得“算帳”,又能理性“做夢”的品牌。因此,2025年的品牌行銷,將不僅是為了生存,而是一次戰略轉型和精細化管理的體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