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虛擬形象真正發揮行銷作用?
虛擬偶像賽道上,新人層出。
一邊是基於明星本人的虛擬IP。《跨次元之夜》中,黃子韜帶領龍韜娛樂旗下的兩位虛擬藝人“韜斯曼ZTAO'S MAN”“瑟路SALUTE”同台獻舞;Dior上海秋季成衣系列發佈秀上,Angelababy 虛擬形象 Angela 3.0驚喜“現身”發佈會現場......
一邊是自創虛擬形象的品牌們。麥當勞品牌虛擬形象“開心姐姐”率先出道,歐萊雅中國首對虛擬偶像“歐爺”以及“萊姐“應運而生,薇諾娜的虛擬形象薇薇、諾哥和青刺果也正式成團,花西子的全新品牌虛擬形象“花西子”正式與大眾見面。
我們將聚焦“品牌自創虛擬形象“話題,聊一聊這些虛擬形象背後的商業價值及各自的特色,究竟,如何才能讓虛擬形象真正發揮行銷作用?
沒有感情的紙片人?不,他們有著豐滿的人設。
可以確定的是,近些年來新一代虛擬形象們不再只是一個圖像化的符號,而是通過前期多元化內容豐富虛擬偶像的人設,幫助他們更好地走進消費者的生活中提供互動和陪伴。
以麥當勞的開心姐姐為例,之所以要將其二次元化,無非是為了獲得年輕消費者、小朋友的喜愛,跳舞、講故事等功能的設置,也是為了能夠和目標消費者進行更為緊密的互動和溝通。
尚未滿月的“花西子”,未來也將會動態地被賦予更豐富的人格、思想、行為和價值觀,成為花西子與消費者情感溝通的重要橋樑。此外,品牌也期待能與用戶持續共創,共同探討“花西子”人物形象和人物設定,並反覆運算升級,不斷塑造更符合用戶心中的“花西子”人設。
歐萊雅的“歐爺”、“萊姐“則更加分工明確,你能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接觸到他們,歐爺既是新聞部長,又是成分党專家,對外發聲SOCIAL不在話下,萊姐則承擔著與粉絲互動的重任,通過“萊姐說心事”欄目,與大家討論社會熱點,管理社群。
可以說,未來持續的IP打造,包括品牌虛擬形象本身的故事性和豐富性,是所有自創虛擬形象品牌們需要認真思考及規劃的。
無法與消費者自行互動?不!品牌幕後運作更重要!
雖然,客觀的說,虛擬形象畢竟不是真實的人物,無法自行與消費者互動,但背後品牌強有力幕後運作便顯得尤為重要。
以屈臣氏AI品牌代言人“屈晨曦”Wilson為例,它擁有著自己的微博,已積累了18萬+粉絲,通過抽獎、互動、安利等多種形式和用戶進行高頻互動。當新年來臨,“屈晨曦”發售了包含自身形象的限定周邊和限量手辦,還有好禮相送。此外,屈晨曦不僅將作為品牌代言人出現在各類市場活動和傳播管道中,還會和屈臣氏自身的大資料系統打通,針對顧客的不同消費喜好和需求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的諮詢服務。
歐萊雅這邊,值得一提的是,萊姐在社群私域運營上做的成效。在微信上,歐萊雅集團中國社交平臺上的活躍粉絲們聚在一起,跟萊姐及品牌一起深度互動,共創內容。
薇諾娜的虛擬形象薇薇、諾哥和青刺果虛擬形象的推出,則有助於深化品牌DNA,強化醫學背書,以醫師、植物成分的Q版形象和消費者溝通,進行趣味傳播。此前薇諾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過,未來虛擬IP將落地到品牌短視頻/直播間/IP禮盒/表情包,從人貨場的層面深度結合。
虛擬形象之於品牌利弊如何?
行業報告顯示,全國有近4億人正在關注或者是已經走在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這意味著,虛擬偶像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行銷價值。
相較于真人偶像,虛擬偶像的人設幾近完美,幾乎沒有塌房風險。他們身上承載著的可以是粉絲無盡的美好幻想。而且他們擁有著非常高的可塑性,品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塑造符合自己品牌的任何樣子。因為其完全專屬於品牌,並且“養成系”的特徵代表著品牌可以持續為虛擬形象賦予內涵,更能能一步步打造、完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更多的品牌更傾向於選擇與已成熟的諸如洛天依這樣的虛擬偶像進行合作,自己開發的虛擬形象,更多的是以“二次元”平面形象存在。至於品牌虛擬形象究竟能對品牌的行銷,或者在銷量貢獻上有多少促進作用,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