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消費品牌圈正在發生的7大行銷熱點

 

今年你掙到錢了嗎?

伴隨著疫情結束,2023年並沒有出現預期的消費者報復性消費、品牌營收斷層增長等現象,取而代之的是消費降級、價格戰、理性消費等。比如,“9.9”、“8.8”的浪潮從咖啡卷到奶茶;零食折扣店成為了年輕人的新聚集地;三合一的衝鋒衣代替羽絨服照樣保暖過冬;MBTICityWalk、美拉德、多巴胺等情緒性消費逐漸成為第一關鍵字……

而這些變化,更多的是現在的年輕消費群體在不同的生活壓力之下,更渴望通過情緒的共鳴來得到更多的釋放和慰藉。於是,越來越多的品牌方透過這些熱點趨勢,盡可能的找到以行銷平衡點,以此來獲得消費者更多的注意力。

那麼,“瘋狂”的2023年,消費者都為什麼而買單了?又有哪些趨勢成為了品牌方爭搶的“流量密碼”?Morketing2023年終盤點第二期,我們進行了梳理。

情緒價值登頂——“在發財和發福之間,選擇了發瘋?”

其實不難發現,現在的市場當中,消費力最強的一批人已經變成了年輕消費群體,他們往往更加願意為愛好、社交以及情緒買單。

究其原因,還在於處於各種壓力之下的年輕人,正將社交媒體平臺作為自己的情緒視窗,在互聯網上尋找“嘴替”,打工人的“發瘋文學”、代表情緒穩定的“卡皮吧啦”、以及現在年輕人不斷尋求的鬆弛感等等,都在情緒的外化下,逐漸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於是,不少品牌迅速出動,以情緒作為賣點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比如,樂樂茶今年推出的“一拳!”系列,通過“張飛、李逵、鼇拜、蒙丹”等影視劇“典型性發瘋”人物,表現了當代年輕人“美好”的精神狀態;再比如奈雪的茶與走紅網路的“嗎嘍文學”推出聯名活動,即是一種戲謔的人生態度,又充滿了對生活的心酸和無奈,成為當代打工人的自嘲利器……

除此之外,像是代表快樂的“多巴胺配色”、悠閒自在的City Walk等,它們能夠掀起一波跟風,本質上都是情緒共鳴的表現,也即提供的是一種平穩、舒適的心態。

不管是發瘋還是躺平,說到底都是當代年輕人焦慮心態的外化表現,“喝夠了雞湯”、“吃夠了大餅”的年輕人,更偏向於悅己的消費狀態,“我買我開心、我買我樂意”。那麼,不少品牌的行銷平衡點就從“擇優”變為“站隊”,即站在年輕人的隊伍當中,把自己放在消費者中去交流,找到情緒宣洩共鳴點,才是現在品牌做行銷、拿捏年輕人的流量密碼。

聯名行銷——“2023年品牌出圈最快的方式之一?”

站在年輕人的隊伍當中,除了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還要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比如動漫、表情包、周邊產品等等,追求新鮮感和反差感的年輕人,正在被聯名活動“收割”。

不管是火到國外、單日銷售突破1億的瑞幸&茅臺聯名,還是炙手可熱的頂流IPLoopy”,今年不同品牌大大小小的聯名活動數不勝數,可以說聯名活動已經變成了消費市場“商戰”中的關鍵一步,也是最容易破圈、實現聲量與熱度雙收的最好方式之一。

具體來看,今年的聯名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向:

一、IP聯名是首選。

IP聯名往往是品牌聯名的首選方式之一,這主要是因為,被選擇的IP在受眾群以及影響力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品牌與之合作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品牌的聲量,帶來很好的生意轉化。

而今年以來,除了知名度較高的IP外,與表情包等輕量型IP聯名逐漸成為了品牌的新目標。比如,樂樂茶推出的Loopy聯名系列,上架當天就實現了6.5萬杯的銷量;瑞幸咖啡與線條小狗在七夕節推出的聯名活動,限定產品單天銷量突破727萬杯……

放在當下的社會語境來看,表情包已經成為Z世代群體情緒表達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其在互聯網上的人設以及“社交貨幣”。同時,不管是知名IP,還是表情包等輕量型IP,在進行一定的包裝後,往往都能夠激起消費者的興趣。

二、跨界聯名最出圈。

除了IP聯名外,“跨界”成為了今年聯名的關鍵字之一。一般來說,品牌形象、行業地位甚至是產品定價“相差懸殊”越大,聯名之後往往會帶來巨大的反差感,以及一波自然流量峰值。

比如,中國郵政作為傳統國有企業,品牌形象自帶“官威”,而其與“互聯網街溜 子”雪王聯名,不少人紛紛表示蜜雪冰城“成功考編上岸”;而瑞幸與茅臺的聯名更是讓“白酒+咖啡”的混搭概念破圈成功,網友直呼這是屬於“打工人的早CA

而從背後的商業邏輯出發也不難發現,跨界聯名本質上來說是雙方借力行銷的一種方式,這種“合作”的背後是兩個不同的群體、不同行業甚至是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共鳴”,那麼落腳到最終的轉化上來說,也是“1+1>2”的效果。

三、奢侈品聯名最搶手。

聯名活動“打”的火熱,奢侈品品牌自然也要分一杯羹。比如,喜茶與FENDI合作,推出19元一杯的聯名飲品;Manner分別與LV、祖瑪瓏合作,推出買書贈帆布包、買咖啡贈香水等活動,均是上線即售罄,更是紛紛引爆社交媒體。

而跟IP聯名和跨界聯名不同的地方在於,奢侈品聯名本質上是低成本高收益的行銷方案。

Manner與祖瑪瓏為例來看,對於祖瑪瓏來說,通過與Manner合作派發小樣,可以借助Manner的小程式來獲取更多的私域用戶,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畢竟相比於香水來說,咖啡品牌的管道和觸點會更加繁多,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也更加緊密。

Manner也可以借助祖瑪瓏的品牌聲量為自己帶來銷量上的轉化,更深層次的來說,二者此次的合作說到底也是人群拓展與提升銷量的雙向奔赴。

卷低價 ——“價格戰打到最後只剩一地雞毛?”

上文中提到的瑞幸,可以說是2023年第一個打響“價格戰”的品牌。

5月開始,瑞幸以周年店慶為由,推出了“9.9元喝一杯”的優惠券,不久後,庫迪咖啡緊隨其後喊出了“8.8”的價格。到了8月份,這股低價潮就從咖啡界卷到了奶茶界,奈雪首先推出“周周9.9元”活動,直接吹響了新茶飲新一輪價格戰的號角。

9月份,一場李佳琦直播的“花西子事件”,直接把低價潮卷到了各大電商平臺,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峰花、鴻星爾克等國貨品牌翻紅、雙十一變套路為“直降”、“理性消費”成主要趨勢,消費者很少再去為品牌溢價而買單。

很多聲音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消費者“變聰明了”,但不管是品牌方還是電商平臺,之所以會出現卷低價,價格戰的現象,本質上在於各行各業市場競爭激烈,去中心化現象尤為明顯,在這樣的現狀之下,消費者忠誠度降低,“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划算的東西”才是購物的最終目的。

除此之外,低價產品、工廠店等的崛起也不斷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追求性價比和“理性消費”的消費者更加偏向于拼多多、1688等電商平臺,這也在無形之中改變著行業的整體風向。比如,202311月,拼多多盤中首次超越阿裡巴巴成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1688成淘天集團一級業務……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的話,低價、理性的消費習慣仍然會持續到2024年,但也要知道,價格戰打到最後,仍然是品牌心智的對比,“平替”不斷出現的消費市場下,心智連結往往也是留住消費者的關鍵所在。

會員超市——“中產的天堂?”

與此同時,低價潮的出現也不斷推動著大型商超向會員店轉型。

比如,2023年山姆在中國共佈局46家門店,同時預計未來每年都有67家新店開業;Costco則在上海、寧波、杭州等分別開設3家門店;麥德龍自宣佈全面轉型會員店以來,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開出了24家會員店。

除此之外,像是盒馬超市、FUDI、高鑫零售M會員店等均在加緊佈局會員店的腳步。但與山姆、Costco等傳統的會員相比,後入局的本土玩家有著差異化的打法,不僅在選址上變遠郊為市中心,同時在區域佈局上也更加“下沉”,一線城市不再是唯一選擇,二線城市發展潛力更大。

究其原因,其一是因為傳統的商超模式業績下滑嚴重,相比之下會員店的形式卻實現了強勁的增長。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的《2023年中國購物者報告》顯示,2023年大賣場的市場份額繼續下降,一些連鎖大賣場甚至決定關閉其在全國各地表現不佳的門店。不過,得益於購物者數量的增加和購物頻率的提高,大賣場業態中的倉儲會員店實現了58%的強勁增長。

其二,會員店由於其產品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再加上服務物件僅為會員,逐漸吸引了消費者的興趣;同時會員店的產品雖然價格偏高,但往往與產品品質成正比,且“大包裝”居多,因此性價比頗高,再加上其自由品牌需求旺盛,逐漸備受消費者,尤其是中產的喜愛。

合併、收購——“打不過就加入?”

如果說情緒價值、聯名活動、價格戰等是品牌方在外爭奪使用者的“流量密碼”,那麼在去中心化成為市場的特點現狀之下,合併、收購就是他們“拼內功”、“增強buff”的重要手段。

比如,今年1月份,小龍坎收購蜀大俠;9月份,歐萊雅完成對小眾高端護膚品牌Aēsop(伊索)收購;10月份,安踏收購瑪伊婭(MAIA ACTIVE)服飾擴充瑜伽業務線,向女性品牌賽道發力;11月,量販零食品牌“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宣佈戰略合併,門店一躍成為零食量販賽道第一……

要知道合併收購絕不僅是品牌雙方的“抱團取暖”,更深層次去看的話有三方面的考量。

其一,擴充品牌業務線,增強市場競爭力。像是安踏收購瑪伊婭(MAIA ACTIVE)、歐萊雅收購Aēsop(伊索),本質都是被收購品牌在同賽道上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同時賽道潛力較大,受眾範圍廣泛,收購之後能形成很好的業務補充。

其二,資源互補、做大做強。在“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合併以前,二者在量販零食賽道都算不上是第一梯隊的品牌,合併後二者在供應鏈、區域佈局等方面形成很好的資源互補,同時,由於量販零食賽道以加盟模式為主,於是二者合併後門店數量超6500多家,直接扭轉量販糧食市場格局。

其三,“僧多肉少”,搶佔先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消費市場當中仍然有很多空白市場機遇,但隨著入局者的不斷增多,逐漸出現“僧多肉少”現象,這也就意味著搶佔先機尤為重要,那麼這就對品牌自身的資金實力、品牌建設、甚至是品牌資產提出了新的要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越是一線品牌、“硬實力”雄厚的品牌,越是能夠“活下去”,因此合併、收購不失為“生存法則”之一。

出海——“曲線救國?”

2023年,“出海”是大多數品牌不可繞過的“第二增長曲線”。

一方面來看,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不管是卷低價、並購還是聯名,國內消費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在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之下,“走出去”不失為品牌“曲線救國”的最優路徑之一。

以新式茶飲市場為例來看,國內市場競爭內卷化加劇,新茶飲品牌從高端定位走向下沉市場,再到如今開闢海外“戰場”。“卷王”蜜雪冰城2月份將版圖從東南亞擴張到悉尼,3月份喜茶宣佈開放海外事業合夥人申請,並將歐美市場作為重點佈局地區、同月瑞幸也選擇新加坡作為出海第一站……

而更進一步而言,品牌能夠“走出去”還在於海外市場用戶消費需求更加廣泛,市場潛力巨大,同時不少跨境電商平臺近年來出海政策持續利好,更能夠拉動品牌、企業的長久發展。

比如,從老牌電商平臺亞馬遜、速賣通,到新銳電商平臺TikTok ShopTemu,再到時尚和生活方式線上零售商SHEIN 2023年斬獲全球購物類APP下載量冠軍。

目前,不論是時尚潮流還是美妝個護,甚至是電子消費等其他領域,本質上來說,現在的“出海”已經成為了多數品牌必須要做的事,同時這也是品牌進行戰略轉型、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經之路。

AIGC——“Al l  in AI?”

如果說“出海”是大多數品牌都“必須要做的事”,那麼AIGC就是他們“必須要關注的事”。2023年,從ChatGPT爆紅網路開始,以聊天形式為用戶呈現結果的AIGC場景,便引發了全球對AIGC的關注熱潮。

ChatGPT的飛速發展也宣告著生成性人工智慧新時代已經到來,於是乎一大批新的生成性AIGenAI)產品迸發。這其中,大到海內外頭部互聯網公司、小到不知名“作坊”,各行各業都開始“Al l  in AI”,希望通過新的風口帶來新的增長。

除了ChatGPT外,國外還有MidjourneyYou.com Bard等產品,國內方面,也有許多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入局AI賽道,比較知名的則有百度文心一言、阿裡巴巴通義千問、華為盤古等。雖然AI熱潮風頭正盛,但從應用場景上看,生成性AIGenAI)產品更多面向於B端,也即通過大語言模型來重構產品架構與商業模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藍標在今年4月份宣佈停止外包、擁抱“AI“,在“AIGC+IP”的加持下,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847.94%;再比如,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也不斷在客服以及導購領域佈局AI,飛豬、美團優選等利用AIGC技術生成圖片,打造趣味廣告;麥當勞通過AI“複刻”出了“千年前存在的證據”……

本質上來說,AIGC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廣泛的應用範圍,可以説明內容生產者更快速地生成更加豐富且多樣化的內容,自動化地執行一些文案、圖片、視頻,以降低行銷成本,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在C端領域,AIGC技術也正影響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

比如,年中刷屏社交媒體平臺的“AI孫燕姿”事件、獲得千萬關注的AI寫真小程式妙鴨相機,以及現在各大美顏相機App基於AI功能研發的“一鍵生成證件照”等等,高效便捷、智慧化的特點贏得了大量年輕受眾的喜愛,但是其存在的使用者資料的安全合規問題,同樣是需要慎重對待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