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紅利消失,抖音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抖音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當一個行業開始比拼“精細化運營”的時候,大概可以判斷這個行業已經卷出天際,新手村已經被移平,開始生死角逐,虎口奪食。

毫不誇張的講,當下抖音內容場的每一分增長,幾乎都是從競爭對手嘴裡搶肉吃。

你必須沒有任何短板且持續精進,才能確保不被“打劫”,尤其是不被來勢洶洶的“打品團隊”打劫。

品牌自營直播間是防守陣地,不被虎口奪食,不被流量打劫的重要堡壘;反觀之,抖音的一切新爆品新增長勢頭,只要品牌自營直播間瘸腿,都存在被奪食的機會空隙,這是微觀上的小紅利。

流量紅利早已消失殆盡! 投放沒有紅利,投放永遠都只是手段。

但是當一個高速增長的類目出現,或者爆品勢頭出現時,投放小紅利又會隨時閃現。

那麼,流量紅利消失後,宏觀上抖音接下來的風口在哪裡?

我認為答案是: 需求紅利和行銷紅利!

01內容只是基本盤

在提及需求紅利和行銷紅利前,我們先聊下“內容”。

無內容,不抖音!

內容雖然是簡單的兩個字,但是每個人的理解不同。

舉個例子,做千川素材的團隊口中的內容,是指付費投流的競價廣告素材內容,考核的是消耗量級和ROI

做達人孵化的團隊口中的內容,是指自然流能上熱門能漲粉的內容,考核的是播放量和漲粉情況。

做創意行銷的團隊口中的內容,是指眼前一亮標新立異的big idea,考核的是原創性和甲方是否買單。

等等等.....還有很多細分,無內容不抖音,提及抖音電商團隊的內容,多數是指第一類競價廣告素材內容。

我從不認為競價廣告素材的內容有多麼高的門檻,從人才密度和培養成本來看,上述的三種內容, 千川素材內容是最簡單的。

當然簡單不代表容易,簡單是因為它的創作邏輯有方法可循,且行業是開卷考試,基本不存在“原創保護”,爆款範本遍地都是,誰用都可以,誰都可以模仿,平臺對原創保護的定義是不要盜取別人家的畫面。

所以,當下解決這類內容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小組賽馬,兩人一組,捨得投入上規模,以ROI要求下的消耗量級為最終考核結果,劣勝優汰,誰拿結果誰留下。

這裡面的底層邏輯是:群體智慧 > 個體智慧。

當幾十個員工同時在做一件事時,只要保證內部的資訊流通,讓彼此知道彼此做了什麼內容,拿到了什麼樣的消耗,群體智慧自然而然的產生,爆款隨之而來。

過去的一年裡,內容爆量線下課程我們陸陸續續開展了14期,接觸了500位以上學員,100+品牌,10+品牌企業內訓,最基本的總結,凡是拿到大結果的,內容團隊人數沒有低於二十人的。

而千川內容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掉的,普遍問題是: 不想增加成本不想投入資源的情況下,就想把問題解決掉。

把問題的解決寄託在一種技巧,一種方法,一場課程,陷入內耗,陷入自證......

當你真的內容團隊問題解決掉以後,你發現這僅僅僅只是基本盤,你又更大的問題要解決。

在抖音拿到大結果的團隊的成功,首先是產品選擇的成功,這是本質!

可能有時產品並不一定是的通俗意義上的“好產品”,但它一定適用於抖音管道,基於管道定產品,基於媒介定內容!

其次是組織效率的成功,要麼是自營團隊的組織效率,要麼是分散式打法,把內容能力外遷嫁接到達人方向上的成功。

我接觸過的學員,其中有一天要產1500條素材的團隊,也有一天只精簡15條的團隊,他們的結果都是巔峰時單月銷售額破億,前者的成功是比拼組織效率,後者的成功是內容能力的分散式外遷。

而這一切的成功都離不開兩個字:需求! 

要麼填補了內容空白,要麼是填補了用戶需求!

02先定需求而後產品

“一個問題的解決,總是依賴於比它相鄰更高一級問題的解決。”——魏斯曼

很多時候,表面上是團隊水準問題,實際上可能是績效激勵問題,表面上是團隊能力問題,實際上可能是組織效率問題,表面上是內容能力問題,實際上是產品選擇問題......

如果我們只盯著一個“點”做事情,你會發現被忽略的是一個面的問題,把面的問題解決了,點的問題自然而然消失了。

這就好比,鼓面上有個洞,洞耽誤了鼓正常發聲,我們要的結果是讓鼓正常發聲,而不是把洞補好,補洞只是解決讓鼓發聲的方式之一。

另外的解決方式,可以是給鼓換個鼓面,或者乾脆換個鼓。

“鼓換個鼓面”就是我們爆量課上講的內容策略和資訊位元選擇,“乾脆換個鼓”就是產品的選擇,反覆運算升級,基於管道定產品。

一旦認知被拉起以後,剩下比拼就是 產品選擇和組織效率。

產品選擇的底層是需求!

基於抖音媒介,需求>產品>形式>畫面>文案。

抖音所有爆品的背後都是在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新媒介下新使用者迸發的新需求,或者老需求的新解決方案。

移動路徑都是假借短視頻內容或直播內容,讓效果可感知,讓賣點視覺化,讓消費者看到需求背後的痛點問題被解決的情景,進而硬控消費者,完成下單和轉化。

上一次全民“被行銷”的時代是電視廣告,這一次是抖音,它與傳統電商大不一樣,傳統電商的話語權壟斷在少數人手裡,需求是少數人提及,而抖音是全民需求的迸發,且投票權在全民手裡!

在抖音,用戶用時間和金錢做投票,投票的不是產品,而是包裹產品的視頻內容。爆款視頻內容背後所提及的痛點,所解決的問題,就是最好的潛在需求佐證。

新需求被發現被定義被解決,用戶期望老需求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這背後存在大量的“需求紅利”,也就是意味著,這裡面有大量的品類微創新和品類升級反覆運算的新機會!

傳統電商是老需求因搜索而被發現的承接地,而抖音是新需求因推薦而被認可的修羅場。

03行銷玩法紅利才剛開始

當流量紅利消失後,品牌必須要依賴“行銷驅動增長”,本質是要靠行銷玩法的內容杠杆,基於媒介特點做使用者自傳播,尋找流量窪地,撬動自然流量杠杆。

銷售的基本盤穩定以後,品牌在抖音的動作方向只有兩個:

1)持續尋找流量窪地

2)持續拉行銷升滲透率

舉個案例,前段時間的“香飄飄的核廢水行銷事件”,雖然事件的內容點很低級,很拉垮,上不了檯面,且應該被鄙視,但是行銷方式是正確的。

 

一次動作,引發了抖音公共媒體的內容自傳播,無數行銷號和媒體號的加持,幫助香飄飄在抖音做了用戶破圈,圈定了人群標籤,相關的搜索和直播間互動積累了電商的目標價值人群,用超低的成本拉升了整體滲透率。

銷售資料也比較可觀,香飄飄直播間從單日5千銷售額漲到單日銷售破百萬,一次成功的破圈,如果後續運營能力跟的上,靠品牌過往的沉澱肯定會拿到不錯的結果,事實情況是支棱了一下,又萎了回去,被反噬。

 

開玩笑的講,當下抖音市場部,另一個叫法應該是“搞事部”和“造梗部”,他們的任務不再是傳統行銷方式的一本正經,站在價值輸出的制高點上俯視用戶,繃著端著裝腔作勢,應該是每天想著如何在抖音搞事情,如何造梗,玩梗,借梗?

回到上文提及,方向只有兩個:持續尋找流量窪地和持續拉升滲透率。

比如,潔麗雅二公子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行銷玩法的新可能。

潔麗雅品牌方二公子,其自導自演的短劇《毛巾帝國》爆火,憑著“家族顯眼包”人設、與“反派”二叔爭奪家產的豪門秘辛揭秘,短劇播出兩集直接沖上抖音熱榜,該短劇累計播放量超1億次。

你看抖音真實流量的1個億,效果是驚人的,任何行銷方式都是有用的,前提是流量真實,資料真實,效果自然也會真實。

拋棄了純靠付費投放的搶流量的模式,借力短劇內容新形式,拉升行銷滲透率,做品牌人群的召回和喚醒,對於老牌而言算是老樹開新花,枯木發新芽。

玩家越卷,投放收益效率就越低,當投放效率無限趨近于內容效率時,內容行銷,借力行銷玩法算總帳的玩法,則會開闢新的戰場。

行銷驅動是讓流量便宜化的終極武器,內容是行銷的基建,以事件行銷為主流的市場打法即將引領抖音電商新增長!

回到母問題,流量紅利消失後,宏觀上抖音接下來的風口在哪裡?

所以答案是: 需求紅利和行銷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