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博CEO王高飛,本文頭圖由視覺中國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個月,微博和Twitter前後腳公佈了取消140字限制的計畫。

  長內容在資訊流裡比例的增長,以及用戶消費習慣的形成,會經過一個不短的過渡期。那之後呢?我們所習慣的社交資訊流,會變成什麼樣子?

  長篇幅內容,甚至包括視頻、圖片等內容出現比例極大增加——這是很可能發生的情況;

  資訊流大戶是媒體、自媒體、KOL、行銷機構——這是已經存在的趨勢。

  對我來說,那看上去很像是facebook加上今日頭條的混合體——如果你關注了更多朋友,會很像前者;如果關注了更多的自媒體、KOL,就更像是後者。

  那很可能確實是微博正打算成為的樣子。

  取消140字限制是一個必然的結局

  眾所周知的,140字限制是微博直接從模仿物件Twitter那裡拷貝來的標準。這個限制最初基於GSM(2G)時代的短消息服務標準(最初,Twitter是基於一項基於短信的群組服務)

  隨著微博用戶的擴張,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個平臺的價值遠遠不限於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共用近況——她實際上是一個沒有門檻的內容分發平臺。

  140字,用來和朋友們寒暄,綽綽有餘,用來發佈內容,就會嚴格受限。所以,人們開始想辦法繞過這個限制,發佈那些140字無法涵蓋的內容。最流行的手段包括:

  圖片(包括以文字截圖形式存在的長微博);

  通向存放於微博之外內容的連結。

  根據微博官方發佈的報告,至少在2015年,圖片以及短鏈內容已經在微博內容中佔有很高的比例。微博認為短鏈中的內容更好的完善了微博博文資訊,使得微博成為了重要的新聞、資訊分享平臺

  此時,官方對社交平臺這一最初定位已經做出了修正。一年之後,分享平臺這一說法被王高飛本人再次更新為內容發佈平臺

  在成為一個內容平臺後,取消字數限制,允許圖片、視頻、長文字等富內容能夠基於微博平臺的原生功能發佈而不依賴於協力廠商的工具或其他平臺,便成了一個時間問題。

  失去字數限制,得到一堵圍牆

  將內容圈入平臺的圍牆內,是在過去1-2年中,全球範圍內發生的重要趨勢。2015年,許多平臺都新建或者加固了他們的內容圍牆:

  2015年來,各大平臺推出的圍牆”(鼓勵或限制內容發佈者直接在平臺上發佈內容而非連結到網站、其他App)功能

  更好的體驗和更快的速度——使用者無需在AppApp、網站之間跳轉——是客觀存在的,但這並非唯一的理由。

  通過激勵和引導內容生產者在平臺上直接發佈內容,平臺可以更好的掌握流量分配權,並沉澱內容生產、消費過程中的大量資料資產。

  在中國,圍牆化的始作俑者是微信公眾平臺,這也是她最重要的成功經驗:讓內容生產者在平臺上直接完成生產過程,而非跳轉到協力廠商的網站、APP上去。在微信推出公眾平臺之後,眾多傳統用戶端,加上新興的頭條號紛起效仿。

  2012年以來,出現一大批圍牆化的內容分發平臺

  這讓微博陷入了被動,長內容無法被方便的發佈和流通,對微博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取消字數限制,使得用戶可以順理成章地在平臺上發佈所有文字內容,是微博得以圍牆化,反制這些新興對手的具體措施之一。

  另外一個重要的舉措,是微博發佈的頭條文章功能,這個功能承諾給用戶更快和更好的流覽體驗,並且在使用者資訊流中佔有5倍的展示權重。這個功能明顯借鑒了 Facebok 2015年推出的 Instant Article 功能。

  微博已為資訊流演算法做好準備

  圍牆化之後,長篇文字、圖片、視頻等富內容在平臺上的大量出現,將會為微博帶來一個潛在的問題:資訊過濾和排序的問題,即如何令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從更加冗長和複雜的資訊流中浮現的問題。

  無論你有多懷念它,簡單的訂閱關係+時間排序是過時的,它之所以曾經被廣為接受,主要是出於兩個原因:

  個人社交資訊的權重區別是很小的,不需要被精確地篩選和排序;

  在社交網路出現早期,資訊流演算法還沒有可靠的技術積累。

  因此,必須注意到,在內容平臺紛紛築起圍牆的背後,還有一條隱形的線索,那就是資訊流演算法的不斷增強。

 

  facebook加強資訊流演算法的歷史

 

  twitter加強資訊流演算法的歷史

 

  微博加強資訊流演算法的歷史

  微博改變資訊流簡單按照時間排序的做法一直飽受爭議,但是用戶的實際回饋卻一直支援這種以演算法優化資訊流。微博201512月發佈的《資訊流優化計畫解讀》,以一位名為Billow濤的使用者資料為例,證明了這一點:自201412月微博啟動資訊流優化以來,這個人每天閱讀微博的條數從524條增加到了954條。

  儘管如此,根據協力廠商資料,微博目前的用戶使用時長和微信,甚至和更年輕的今日頭條比起來,差距較大。

  來源:微信、微博、今日頭條201512月的人均使用時長,QuestMobile2015年終APP價值榜》

  包括微博在內全球內容平臺在資訊流演算法方面的持續投入,是一個顯著的趨勢。而微博不僅已經作了相當長時間的鋪墊,從轉型需求上也是最為迫切的。

  微博已經錨定新的競爭物件

  對於微博來說,現在已經錯過了能和微信直接競爭的時間點,所以在最近的幾次公開表態中,微博都在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微博和微信是在同一戰壕裡的,而今日頭條和他的模仿者們,則是微博、微信共同的對手。

  仔細看看王高飛在12“V影響力峰會上的演講,主題是三點:流量不等於品牌、用戶不等於訪客、收入不等於價值。聽上去,是不是似有所指?

  張一鳴在159月份的頭條號大會上,高調宣佈了頭條號日均閱讀量達到3.6億,自媒體閱讀量占全平臺73%(流量)的消息,並且宣佈了要為1000個優質頭條號提供每月不低於10000元保底收入的政策(收入)

  在1月份剛剛結束的新榜大會上,微博運營副總經理陳福雲再提流量不等於品牌這一觀點,甚至專門做了一頁PPT進行對比,其中用以和微博、微信進行對比的APP就是今日頭條

  微博已將今日頭條視作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和對標物件

  微博的針對性已經非常明顯,他們新推出的、模仿Instant Articles的產品,也被毫不避諱地命名為頭條文章

  微博前幾年的時候,也曾經以推廣PC端、優化微博私信,推出群聊功能等,希望為產品賦予IM屬性,複製微信的特點來反制微信,但是顯然並不成功。現在,他們似乎把複製對象重新定位於今日頭條,把戰火燒到了長內容演算法兩個戰場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