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17日晚上,文化名人馬未都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視頻,並配了一段很有文化的文字,隨後小米官方轉發了這條微博。

顯然,這是一件雙方早已商量好的行銷事件,但在看完這段視頻和網友們的討論後,我突然意識到,小米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一次品牌升級和產品增值。

 

對於小米,大家已足夠熟悉,在國產手機品牌中,絕對算得上成功,它早年玩過的粉絲文化饑餓行銷等策略一度成為業界標杆,引發諸多效仿和跟風。

但每當提及小米兩個字,很多消費者的印象還是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為發燒而生,以及社會普遍認為的屌絲機”….

 

這種標籤當年曾幫助小米快速打開市場,成功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品牌中佔有一席之地,但當小米發展成為一家市值超3000億,員工過萬人的國際性企業後,這種品牌屬性顯然已成為企業進一步擴張的絆腳石,不利於其提升品牌附加值和擴大消費者規模。

雷軍顯然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近些年的宣傳中也在進行著微妙的調整,雖然依舊突出手機性能,依然啟動年輕偶像代言人,但卻不再突出年輕人發燒友的概念,而是不斷嘗試擴展產品附加值,發展小米生態鏈,對品牌形象進行升級改造。

對於一家成功的企業來說,品牌印象一旦形成,是資本,也是負擔,小米也不例外。雖然進行了很多嘗試和宣傳,但似乎收效不大,消費者對小米品牌的認知改觀不明顯,甚至大有被不斷崛起的華為和訴求明確的紅藍機蠶食的危險。

直到今天,當我們看到小米對MIX 3的行銷策略時,才替雷軍松了一口氣,因為小米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切入的點——文化,這一點有可能成為小米未來行銷策略一個最為得力的抓手。

雖然小米對MIX 3的行銷宣傳還未結束,但我們依然可以對其進行一個簡單的複盤和總結,看看他們是如何通過對一個旗艦產品的行銷實現品牌升級的。

01

儀式感:舉辦一場儀式

受蘋果發佈會的影響,現代的科技企業基本都把新品發佈會放在一個類似劇場的地方,由大佬上臺進行一場宣講和演示,請一堆粉絲和媒體到現場聆聽並互動。

這樣設置的好處在於可以把發佈會現場佈置成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盡可能隔絕外界的干擾,讓觀眾的注意力最大限度集中到舞臺上來;此外,這種類似觀看電影和話劇的體驗也容易讓觀眾放鬆下來,同時對於舞臺和大螢幕上播放的內容充滿期待感;最後,依靠演講者頗具感染力的話語和演示來調動現場氣氛,完成資訊傳播和價值引導的過程。

這套方法被約伯斯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後人雖然很難達到蘋果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但依然是十分有效的。

 

與以往不同的是,小米把MIX 3的發佈會地點放在了故宮,這個具有特殊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地方,而且是一個戶外的開放環境,顯然無形中增加了舉辦難度,既弱化了發佈會應有的感染力,又提升了觀眾受環境干擾的可能。

事後也的確證明,這場發佈會的現場體驗效果並不好,雷軍自己也承認,演講時曾數次被烏鴉打斷。這些影響因素小米事前肯定可以預料到,但他們之所以依然選擇在秋風瑟瑟的戶外召開,就是因為這裡是故宮。

 

故宮二字值千金。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無論你是否去過故宮,都能理解故宮的意義,而這正是小米所需要的。這種效果就如同兩個人聊天,一個人說:我家住後海,另一個人說:我家住燕郊,高低貴賤一目了然,無須多言,哪怕住後海的只有兩間平房,哪怕住燕郊的是兩層別墅,都不能改變什麼。

作為一心想要擺脫屌絲印象的小米來說,還有什麼比故宮更高大上的地方?哪怕只是一片露天影院,都不影響其高貴奢華的屬性,小米需要的只是這一方聖地,幫助其完成一場具有皇家氣派的儀式。

02

視覺化:設計一個圖騰

小米與故宮合作(或者叫抱大腿),不僅僅是借用一塊場地這麼簡單,還需要將其具像化、視覺化,以便可以長期展示,從而強化印象。

因此,小米選擇了一隻故宮神獸——獬豸,作為特殊符號象徵印在了MIX 3 手機上,並順勢推出故宮特別版手機,對產品進行加持,聽上去有一種開過光的感覺,讓人想要即刻擁有。

 

對於獬豸這個形象的選擇上,相信小米方面也是費了不少心思和心血,應該是很多人、看了很多個方案、開了很多次會、設計了很多版樣稿後才決定的。

首先,這確實是故宮眾多神獸中的一員,只不過不如饕餮、麒麟、貔貅….之類的名氣大,屬於默默無聞的那一類,選擇獬豸可以起到標新立異的作用,還能順便顯示一下自己有文化(你們這些土鼈可能連這連個字怎麼念都不知道)。

其次,獬豸還是一隻土生土長的國產獨角獸,這身份多麼符合小米的設定。

最後,據《異物志》介紹:獬豸,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咬不正者,古代執法官的帽子稱獬豸冠,以示明辨是非,簡單說,獬豸可以防小人,這種寓意無形中又暗合了廣大消費者的心聲,真應該人手一機。

 

小米選擇了獬豸這個形象之後,對其進行了藝術化的設計,然後印在手機上,讓手機也具備了以上這些功能,成為居家旅行之必備神器。

此外,為了把獬豸的功能和形象發揮到最大化,小米還製作了一批24K貼金的獬豸銅像,作為故宮特別版手機的附送品,讓產品的附加值又得到二次提升。同時,這個精緻的小物件,既是個不錯的擺件,又適合拍照發朋友圈,當然也就順帶幫助小米完成了品牌形象的再傳播,畢竟,讓使用者主動參與到產品宣傳和品牌塑造過程中來,是小米的拿手好戲。

 

03

文化性:進行一場教育

最後要說到開篇的那個視頻,這是整個品牌升級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進行一場消費者教育,讓對方相信你說的話。

而小米對消費者教育的方式是請專家說話,且這個專家不能是磚家,一定要夠分量,有說服力,最好還能自帶流量,而馬未都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早在一年前,小米就和馬未都合作拍了一期關於MIX 2手機的宣傳視頻,只不過那段視頻略顯生澀,鏡頭中的馬未都更像是在念臺詞,整體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蹩腳的明星代言廣告,因此反響平平。

到了小米MIX 3時代,小米的行銷手法更成熟了,與馬未都的合作也更合拍,視頻看上去高端了很多,這段207秒的視頻中,馬未都提到知識5次、文人5次、文化4次、文學1次,最後總結成一個詞:

 

 

 

在此之前,小米還發佈了另一段視頻,由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講解為什麼霽藍陶瓷牛逼又高端,與馬未都的講解相呼應,一個側重講陶瓷工藝,一個側重講顏色審美,從多角度對消費者進行了一場文化課的再教育。

是不是瞬間感覺有文化了?這就是小米這次行銷的目的:為品牌注入文化價值。

對於一件產品來說,光做到還不夠,還要讓消費者知道為什麼好,這就要通過賦予產品文化內涵來實現,讓消費者一看到你的品牌,就能聯想到特定的文化屬性。

正如小米的這次行銷策略,對故宮文化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發掘,從發佈會地點的選擇、到特殊形象的利用、再到專業人士的月臺,可以說讓人們一看到MIX 3就想到故宮,進而產生高端、高貴、有文化的印象。

 

從此,小米不再是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而是文藝青年、中年、老年的裝逼利器;不再是為發燒而生,而是為文化而生,用小米手機的人也不再是屌絲,而是具備貴族氣質的文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