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許,對於微商的你來說,看到有1萬粉絲,應該比較牛逼了。對於運營公眾號的你來說,只有1萬粉絲,太少了,不屑一顧。不管是算多還是算少,算牛逼還是算差勁,今天來說說我自己運營的一些感受。互聯網的一些事推薦此文。

1萬粉絲,斷斷續續運營了1年多了,所以,按照正常的情況來看,確實是比較慢,比較差勁。

一個公眾號的運營,最終的結果無非就是粉絲數量,圖文閱讀量,轉發收藏量以及價值轉化率。

一、關於粉絲數量

其實,上面也提到了,我自己運營一年才有1萬的粉絲,所以,相對來說,我對粉絲數量的要求不是太高。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個公眾號想要獲得瞬間的爆發,比如,利用投票獲得粉絲關注,關注領紅包等方式來進行增加粉絲數量已經比之前難很多了。一方面,微信官方也已經對這些活動進行了限制,有些甚至是直接是不允許了,另外一方面,這種活動太多,已經打擾到了正常使用微信人的生活,大家的參與度已經明顯下降。尤其是以品牌銷售為導向的旗艦微店帳號,在運營推廣中更是難上加難,獲取粉絲的成本越來越高。

所以,對於粉絲的數量,我給大家的建議還是注重品質,求精不求多。我可以說幾個例子。

第一個就是我自己,運營微電商之家公眾號,每個月其實能夠給我產生幾千到幾萬的價值。換句話說,我只要運營好這些粉絲,其實是比上班還要強的。目前,粉絲的價值,才開發了1%,如果能夠將粉絲的價值開發10%,是不是就能產生十幾萬了呢,或者,在幻想點,100%的開發,那是不是就月入百萬千萬了。

第二個例子,就是在一個新媒體實操大咖的微信裡看到,有一個做母乳的賣家,公眾號只有1萬粉絲,每天有1千多的流水,而她的市場僅僅是局限在北京,只做本地的生意。或許你猜不到,1萬粉絲的公眾號已經拿到了投資。

第三個例子,是在我最開始做微信的時候遇到的。一個90後大學生,通過微信私人號賣衣服。我問了下,她說微信好友在兩三百,日銷售額在2000左右。雖然我不怎麼信服,但是,通過聊天,我瞭解到,她不僅僅是依靠微信的,家裡是有做批發生意的,有線下的實體店,也會出去見客戶,微信主要為了給代理及一些零售商看款式樣式,中間穿插生活情感動態。所以,按照這個情況來看,哪怕只有幾百的好友,做到銷售額幾千是不成問題的。

包括我自己在賣山核桃的時候,微信僅僅是作為一個溝通工具,偶爾發一些產品資訊,只要有那麼一小撮忠實的粉絲或買家,其實就夠了。足夠你去經營了。

二、關於圖文閱讀和轉發收藏

對於微信運營者來說,除了粉絲之外,最在乎的就是圖文閱讀和轉發收藏量了。有時候,粉絲數可能是其次的,閱讀量和轉發才是關鍵。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傳統網站的娛樂編輯,由於興趣使然,註冊了一個公眾號,當時只有3個粉絲,然後編輯了一篇娛樂文章,發給了她的幾個朋友和微信群看了看,結果迎來了大爆發,文章閱讀和轉發量上萬,粉絲瞬間爆發到上千人,找到樂趣之後,最終,該編輯放棄工作,全職運營了公眾號。

所以,對於圖文閱讀量和轉發量,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內容,即文章本身,包括標題的擬寫,文章內容的排版,文章內容的品質,文章末尾的引導等。其次,才是傳播的管道,即你的粉絲和粉絲精准度,微信群的影響力,包括你的微信好友的影響力。如果你所在的微信群,都是互聯網大咖牛人,那麼,你的一篇好文章,通過他們的轉發帶來的效益肯定比在你自己朋友圈轉發要好。

對於這些東西,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編輯或者運營人員就能搞定的。至少也是需要一個幾年經驗的運營人員,行銷人員,文案策劃人員,設計人員的組合。所以,當你一味的強求閱讀量的時候,不妨多分析分析自己,多分析分析粉絲,多與粉絲互動。

前幾天,有個微信好友找我,她說他們有個公眾號,粉絲7萬多,但是,閱讀量僅僅是5%都不到。驚訝之餘,看了下她們的公眾號,原來是一個比較垂直的帳號。雖然,垂直類的帳號閱讀量不會太高,整體可能也就在10%-20%,能夠到達30%的已經很不錯了。但是,5%的閱讀量,確實值得思考。

於是,我關注看了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不接地氣,不親民,沒有情感,內容太空洞乏味。只有5%的打開率,那就正常了。

所以,我給他的建議是盡可能多的與粉絲進行互動,儘量將公眾號擬人化,增加情感。另外,內容品質確實需要進一步的提高,純理論的東西比較多,比較基礎,需要拓展更深層次的,更加有實操性的原創文章。

三、關於價值轉化

其實,對於微商來說,價值轉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賣貨。不過,對於大部分微商來說,肯定是沒有公眾號的,只有微信私人號,所以,這些微商,只能選擇賣貨來說變現。這也是目前微商最讓人討厭的地方。賣貨需要展示商品,展示評價,展示物流,所以,只能選擇朋友圈曬,結果,一曬,曬的連朋友都沒了。

其實,在思考變現的大多是自媒體人。首先,自媒體人大多出身互聯網或媒體行業,對網路有著特別的敏感度。其次,自媒體人大多數是以兼職的身份在運營,前期在價值轉化方面不一定考慮的很好或者說不是那麼急著轉化價值。然後,自媒體本身沒有一定的產品,這個產品除了實物產品以外,還包括技術,服務,甚至是線上線下店鋪場所等。

所以,通過內容輸出為主的公眾號在變現上一直沒有好的模式,自媒體人能夠拿到的報酬少之又少。除了一種,即廣告。

目前大多數的高粉絲公眾號都集中在少數的公司手裡,運營者將公眾號文章位置出租,通過軟文賺取廣告費。雖然這是一種最原始的方法,但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如果你的粉絲數量在萬級以上,尤其是10萬級以上,那麼,相對來說,保證你的生活不是問題了。除此以外,就要看公眾號定位了。

這個就是下面講到的,關於賣貨公眾號了。準確的講,應該是品牌公眾號。比如小米的,三隻松鼠的。

對於品牌公眾號來說,最直白的就是要銷量。但是,以目前微信購物的現狀來說,想要實現微信端的爆發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

記得今年,搞過一次活動,團購夏威夷果。我的公眾號裡放入了拍拍微店的商品連結。大家只要打開連結即可下單購物。我在我的私人號裡分享了下,要知道,我的私人號裡面大部分都是微商,含義就是,按照常理,他們應該已經開通了微信支付,綁定了銀行卡,以方便做生意。

但是,結果讓我比較吃驚。一共20多個單子,其實有7個是由於未綁定銀行卡,微信裡沒有錢等原因沒有付款的。所以,在微信上購物的習慣,遠遠還沒有養成。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自媒體人,在運營公眾號的時候,想好未來的出路。至少需要一種變現方式,賣服務肯定比賣廣告要強,服務是永久的,能夠產生長遠的粘性。對於企業品牌來說,公眾號是一個很不錯的品牌宣傳的管道,在前期,儘量以品牌的宣傳,產品的宣傳為主,將價值轉化放在最後。

以上是我對自己運營公眾號的一點感想,不一定全面,但是,絕對的真實。通過運營這個公眾號,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穫。一方面,從最開始的兼職運營,到現在的全身心投入,得到越來越多粉絲的認可,幫助了很多微商及微信運營人員。另外一方,讓我認識了很多人,通過與大家的溝通,甚至是吃飯聚會,讓我對未來的方向更加有把握,甚至到現在成立公司,都離不開大家的支持。

現在,我也全職投入到玩味生活項目的運營中,我希望,從我的山核桃開始,將全國的農特產品的美味帶到每個吃貨的生活中,在生活裡,讓我們邊吃邊玩,玩出味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