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產品價值是根基

  身為一位用戶體驗佈道者,理所當然要大力宣傳用戶體驗價值;但是對於初創企業而言我得實事求是的說,一味的追求極致體驗而漠視產品價值無異於自殺。產品價值是根基,要高於用戶體驗。曾跟比鄰CEO劉進龍討論用戶體驗,他說他們在這走了很多彎路,剛開始做比鄰的時候大家都在說用戶體驗有多麼重要,凡事都是先想使用者體驗,忽視了產品價值問題,最後發現體驗是不錯,但沉澱不下多少用戶。我的觀點是使用者體驗是同類產品相對同質化時的差異化策略,舉個簡單粗暴的例子:百度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在歌曲庫同樣的情況下,誰的體驗好,用戶就會使用誰的;假如蝦米的體驗很好,但是歌曲很少就幾百首歌曲,沒有QQ音樂、百度音樂多;你看用戶還會因為你的體驗好用你的產品嗎?搜一首歌沒有,再搜一首歌沒有,下次想聽歌的時候他肯定首選其他兩家的。雖然例子有點極端,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不能解決核心問題,體驗再好也是白搭。我們得跳出去客觀的去看待用戶體驗及其價值,不能一位盲從;看清現階段對於產品什麼才是最重要,再此基礎之上再去追求其他的。從用戶需求角度來講,可分為三種類型:基本型、期望型和興奮型,用戶體驗說白了就是主要在解決用戶期望和興奮需求。產品首先得滿足基本需求,再去追求期望、興奮需求。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階段對於使用者體驗的要求不同,側重點不同;初創公司重心在市場、產品模式驗證和優化上,要在產品核心價值之上再構建極致體驗,而不是一上來就追求極致體驗。像支付寶這次改版,儘管設計師們吐槽它的視覺圖示有多醜,但是你不用試試;初創公司你體驗做到了極致,產品沒價值,不能解決用戶實際問題,你看用戶會長期用你的產品嗎?當年震驚設計界的path今安在?現在有多少人在使用?

  說這麼多就表達一點:多花心思在產品價值上。別很傻很天真的認為體驗好了用戶自然會來並且會留下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沒事多去市場調研,多去瞭解用戶,多思考用戶痛點到底是什麼?產品戰略、計畫是什麼?你的產品首先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市場有無同類產品?我們跟他們產品差異化在哪?怎麼從一個點上快速切入市場?這個點是什麼?使用者群體中哪類使用者是最迫切最需要這樣的產品,他們在哪?想清楚後快速切入市場去小範圍驗證,驗證後再開始追求體驗極致再去不斷通過運營手段做大市場。

  產品設計要基於產品價值

  明確你的產品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提供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之後,接下來談談產品設計。

  問及產品為什麼設計成底部兩欄導航方式,一欄是首頁、一欄是設置;設計人員說因為產品經理看到國外有一款應用這麼做的,挺酷炫的就借用了下。這可能是初創公司在沒有專業交互設計師情況下很常見的問題。產品設計初期不是基於產品需求、使用者習慣、使用者場景、設備屬性、交互原則等綜合因素權衡後去做設計,而是憑著感覺去借鑒。

  所有的設計都是基於你的產品給使用者提供怎麼樣的價值,你現階段的業務情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側重性的設計;比如某個功能很重要,是主場景,那設計介面時肯定要突出,不能弱化的。這些都是有思考在裡面的,不是簡單的隨意擺放。建議可以看看《瞬間之美》《觸動人心》這兩本書。

  產品設計要符合使用者直覺

  張小龍曾說,產品經理要把自己當傻瓜,傻瓜心態做產品。我認為這種傻瓜心態就憑直覺,完全拋棄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術實現、邏輯、理性思維、功能性思維,簡簡單單回歸到人最初的潛意識狀態;產品設計時,不要去想邏輯是什麼,技術要怎麼實現,就憑著直覺如果拿著這個產品去使用去完成某個操作的時候,你自然而然的方式是什麼?記錄下來然後去設計。

  給小孩一個ipad,你不說怎麼解鎖,你發現他小手指在螢幕上亂滑,滑著滑著一會就打開了,下次再給他很快就打開了;人在拿到一塊顯示板,看著五顏六色潛意識就會用手去觸摸去點去滑動看看有什麼反應,就像原始人漫步在森林裡突然發現一個外殼堅硬、圓乎乎的東西,腦海裡一閃而過:What’s
this?
好奇的拿起來捏一下硬不硬,搖一搖聽聽聲音判斷裡面有沒有什麼東西。人類原始的探索欲望是趨勢人類不斷與世界交互的最初動力,通過肢體、感官器官的行為與人、物、環境交互獲取回饋,形成認知;這種潛意識的行為就在你對其一無所知的時候表現出來的。不知道怎麼設計的時候,你就自己想想成一個小白用戶,如果你是他會怎麼去完成某個流程或者操作?

  好的產品設計要追求無引導

  好的產品設計應該是沒有說明書的,如果產品設計的時候總是想著通過說明書、引導去解決你產品使用問題,那你這個產品設計已經失敗了。為什麼一個產品要有說明書?它不應該是大家拿到手一看就知道怎麼去操作的嗎?就像給嬰兒一個奶瓶他自然而然就抱著吸起來了。上次使用某公司的產品,我看著說明書一步一步操作,居然反復操作了半小時愣是沒有軟硬體互聯通,然後就一直放著不想用了。對於我一個專業人員都搞不定,那些對硬體設備一竅不通的人怎麼使用?

 

  產品設計別犯基本錯誤

  有些初創公司一上來就說做極致的體驗,你去用他們的App,按鈕點了半天沒有個回應的,你還以為是手機螢幕觸控有問題;好不容易按鈕有反應了,突然彈出一提示框,一大堆文字,足足有四行寫的滿滿的,字還特別小,你耐著性子逐字逐句讀完後發現只表達一個意思:你需要等待。OMG!說那麼一大段話都是從技術角度說為什麼要等待。誰會關心你技術是怎麼實現的,你給我個等待及進度回饋不就可以了。

  產品設計中有些基本錯誤別犯,大體有這些:

  1.操作沒有回應狀態,操作後沒有回饋/提示;導致的最終結果用你的App一個按鈕點擊了半天沒反應,連個點擊效果都沒有;

  2.沒有考慮異常、錯誤情況;例如斷網;

  3.文字不簡潔、易懂;內容一大堆還都是專業術語你看得懂,用戶一句都不懂;

  4.漏掉返回狀態,下一步之後回不去了;常見的例子有個節日活動頁點擊進入活動說明頁後,看完明白活動規則了卻發現沒有返回按鈕回不去了(iOS),只能關閉應用重新啟動;

  5.圖示表意不清;你知道是什麼用戶看不懂啥意思;

  6.說明和實際不一致;尤其在註冊、線上報名、身份審核等常見,說的流程共有三步,第二步提交之後就已經完成整個流程了,說好的第三步呢;

  7.認知不一致;這個比較常見形式類型也比較多,常見的連結色問題,在這個介面連結色文字可點,在另外一個介面卻成為與其他文字區分的顏色了;

  8.一次操作能解決非得三次;設計要儘量減少用戶操作而不是增加成本;

  哇!可以裝逼

  如果你的硬體產品讓人看了之後都不能哇的一聲,愛不釋手,那用戶就不會丟人現眼。產品外觀那麼醜,使用者都不好意思拿出去當著大家的面用,去朋友圈曬一下,不能裝逼那只能偷偷用了。使用者對產品的選擇彰顯的是Ta個人的審美、品味和身份。奢侈品的購買不在於使用,而在於身份高貴的象徵,每個人都有一顆奢侈品佔有欲的心;時尚的追隨間接的是你的審美和品位,直接的來說就是你的魅力,沒有人會拒絕自己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產品顏值要高到爆表,要讓用戶心理暗爽到:哇,可以裝逼啊!

  《設計心理學》中曾做過一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美的產品人們自然認為好用。就像你看到一位美女或者帥哥,你潛意識就會認為Ta是完美的,接觸之後發現哦,原來Ta也很多缺點,不過還是可以忍受。簡單來說當你愉悅了用戶,Ta會對你的產品忍受度相對高,即使有點小瑕疵也會忍受了,iphone易碎一天一充電你照樣不離不棄。

  裝逼已經不再是一個貶義詞,是產品設計時候必須要考慮的期望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