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媒體,自電商,自明星三者的共同點是通過個人知識觀點及人格魅力去吸引粉絲,從而進行不同的行銷方式。

  大家都知道這兩年火爆的自媒體,根據維琪百科的解釋——互聯網時代的網路術語,意指在網路技術:特別是 Web2.0 的環境下,由於博客、微博、共用協作平臺、社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其中自媒體的展示平臺中,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便是微信平臺。而自媒體的火爆主要來源於微信海量用戶群及讓人眼紅的“RMB”,包括 2013 年的邏輯思維陳坤的會員制收費,程苓峰的廣告收費,乃至後續接入微信的廣點通廣告系統,這都是在像人展示著,看到了沒,玩這些是能夠掙錢的。而在自媒體之後出現了自電商”“自明星等概念,換湯不換藥,展現形式有所區別,而亦是屬於粉絲經濟的一種。

  層出不窮的自媒體平臺

  在專家的預言中,2014 年是個自媒體爆發的高峰期,連微淘、易信、微博都推出了公眾平臺,四大門戶的手機用戶端也出了,甚至連搜尋引擎百度、 360 都有自媒體平臺。那麼,為什麼如此多平臺都在爭著做自媒體平臺呢?

  優質內容的稀缺,需要有專業於某個垂直類領域的作者來提供內容來吸引使用者,帶來流量,通過分享進行滾雪球式增加用戶;

  培養用戶忠實度,增加粘性,按照專家所說的就是,用互聯網思維來做媒體,圈用戶,也可以理解為粉絲,例如新浪微博剛開始的明星效應,你能夠在那裡瞭解到你喜愛的明星的日常生活?新浪微博,說不定明星偶爾還會回復你,讓你小激動一下,通過明星彙聚用戶;

  盈利,如何盈利?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商家。模式為:例如百家、廣點通,通過用戶點擊廣告跟入駐作者分成,只是分成的比例有高有低。 綜上所述,自媒體=優質內容+吸引使用者+盈利。不過也並非所有的自媒體都是為了盈利而去做媒體,只是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展示,新浪博客上至今活躍著大量貢獻著優質內容的作者,參不參與,則在個人。許多平臺推出的自媒體平臺本質是為了爭奪用戶所佈局的入口,互聯網思維嘛,先圈用戶,增加流量,然後廣告盈利嘛。

  自媒體,自電商,自明星有什麼聯繫

  自電商,首次見到是在虎嗅網中的張旭良老師文章中所提出的,即是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從事任意商品銷售,人人都可以是直銷者,人人都可以是創業者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進行產品宣傳,從而提高商品轉化率,這在競爭激烈,且昂貴廣告費,低轉化率的電商環境中顯得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宣傳途徑。卻恰恰與自媒體的概念不謀而合。 根據上述自媒體模式定義,便是從優質內容出發去吸引使用者,通過多種商業模式進行盈利,而自電商給出的公式中:原有忠誠客戶維護+達人經驗分享+商品展示+外部新用戶開拓(閉環),亦是同樣的道理。例如通過百家及廣點通所盈利的模式是屬於自媒體的玩法,而自媒體通過某個平臺推薦了商品並從中獲利便成了自電商。 即:自媒體+商品展示+用戶積累與開拓=自電商,多了一層商品展示環節,自電商是自媒體的衍生產物,適合電商從業者,通過在社交平臺上賣東西,不用依賴於某一個平臺受到限制,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通過朋友圈行銷獲得不少收入。而無論是自電商還是自媒體,本質上仍是需要強大的粉絲基數作為支撐,依靠粉絲轉化為實際購買力或是口碑傳播的主力軍,倘若你發的東西沒人看,那麼一切都是徒勞。

  自明星則見於秦剛先生的文章中,自明星即個人通過自媒體成為讓大眾熟知的某個領域的名人。其發展的前提始終是依靠自媒體作為襯托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模式,專注於某個垂直領域,分享個人經驗,觀點等方式將自己包裝成為一個明星,彙聚粉絲。自媒體,自電商,自明星三者的共同點是通過個人知識觀點及人格魅力去吸引粉絲,從而進行不同的行銷方式。

  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利與弊

  自媒體,自電商包括自明星,都是通過相關的優質內容或產品分享去吸引相應的用戶群進行行銷,由於明星效應,達人所推出或由達人代言的產品,在品牌創始初期與其他新品牌相比,減少了傳播成本,減少了用戶與品牌溝通的障礙,可能更佔據優勢,但品牌及產品要可持續發展,必須精進產品,持續滿足使用者需求,樹立真正的品牌,而不是依賴和透支消費達人的知名度與粉絲的信任,否則不可長久。而在看到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同樣需要冷靜下來,水能載舟,也能煮粥,當你推送了一個不好的產品或者是個人負面新聞的同時,一夜之間亦能讓你打回原形。 在這競爭激烈的互聯網創業大潮中,自媒體,自電商,自明星這幾種表現形式門檻低,而在電商環境日益激烈,投入與產出愈加不平衡的現狀,自電商此類形式更能成為許多電商創業者的考慮方向,粉絲經濟在此形成一個良好閉環,通過朋友圈行銷獲利的大號們只是微信自電商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自電商極有可能成為很多達人的創業新天地。

  如何做一個自電商?

  根據羅胖做自媒體的定義,做自媒體需要三個要素:不靠譜+真牛逼+合理運營,套用至自電商中便是,不靠譜的是觀點,真牛逼的是品質,合理運營的是用戶積累及開拓。打造一個自媒體就是在塑造一個人格品牌,成為一個自電商亦是同理,亦可理解為一個放任四海而皆准的運營策略,當然說的比做的容易,看官自辨之。

  合理的自我定位 首先先想好自己想做什麼方向的自電商,並結合自身資源與經驗,這些方向可以是已經存在的,或者是你自己開闢出來的。個人的對外宣傳中需要一個容易讓人記住的口號或者宣傳標語,讓人家知道你是做什麼,有什麼。例如在微信朋友圈中賣女裝的一位淘寶店主,開過淘寶店,專注於賣森女系的服裝,自己本身也是瞭解相關的服裝搭配,一個森女應該有的自我修養,只做森女系相關的產品介紹及推薦,逐漸的積攢用戶。當然如果你是女漢子,那麼你也可以嘗試著去打造一個成功女漢子的自我修養,貴在專注,而非大而空的誇誇其談,別像我。

  鎖定目標使用者 進行合理的自我定位之後也大致能夠瞭解目標使用者是哪些群體,通過你最目標使用者的分析可以分為現有目標使用者,潛在使用者,及可能轉化用戶。 通過對森女系的分析可以剖析為森女群體,大學生比較普遍,想變成森女的群體,例如女漢子,綠茶婊,或者森女的朋友圈,包括閨蜜、男朋友等,可能轉化為森女的用戶有女屌絲,女漢子等,大致可以分為這幾個類別,尋找到他們的聚合場所進行行銷,不局限與線上。

  把握使用者痛點需求,內容產出 這方面有點涉及到產品的使用者需求調研,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如何瞭解使用者需求,在查閱相關資料以及自己的推導之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他們的聚集場所呆,混,水!少男少女追求出位個性,青年白領希望關係穩定,中國大媽喜愛廣場重金,不同用戶群體喜愛的也不同,看他們在說什麼,想要什麼,或者是個水貼調查。根據微信之父張小龍所說的用戶需求把握(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說的),就是直接與用戶面對面交流,發現他們的需求所在,就好比去流覽用戶的相關微博,博客,微信,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你可以對用戶進行 360 度視奸,當你視奸了超過 100 位用戶,並從中提取出有效資訊,那麼便可以針對需求調整自身產品不足,製作內容,保證在做出了方案修改之後,產品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內容產出需要根據個人特長,鑒於女性對於圖片比較敏感,特別是美麗的圖片加合適的文案,一個長相甜美的少女穿著一套X牌森女服裝,坐在灑滿陽光的咖啡桌前摳腳,顯然是一個失敗的場景,如果你有冠希哥一樣的攝像技術,張小嫻般扣人心弦的寫作能力,那麼兩者結合起來所描繪出來的場景應該會比我所描繪的深入與生動,而如果你不擅長攝像,文筆能力也不是很高的話,便可以去整理用戶喜歡的,適當借鑒,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推送,回歸本質,還是需要給你的產品賦予生命與活力,而非呆板的複製粘貼。

  社交媒體平臺的選用 有社交的地方就有商業,有商業的地方就有淘寶。自電商的宣傳,也與其有著相似之處,倘若個人精力十足,便可在那個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每增加多一次產品的曝光便是提高產品的轉化率,進而將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的用戶導入個人微信中進行維護,或者是 Q 群聚集等手段進行資源整合。而微信為什麼作為主要的自電商傳播工具,首先是微信用戶粘度不斷增加,其次是移動端應用發展中微信依然是大頭,通過微信進行 CRM 管理是效率比較高的一種途徑。 就通過在微信朋友圈發佈商品,基於微信的手機端特性,你的原有客戶不可能被淘寶網上的其他店鋪分散注意力,只是看她的分享,只在她的微信上買貨,除非你的用戶關注了不止你一個的電商賣家。

  盈利方式可具備多樣化 自電商的盈利方式並不只局限於出售自身商品獲得盈利,亦可以通過商品導購的方式從中獲得商品傭金,或者是接單,廣告付費等方式,而前提依然是,你的用戶多且具備基本用戶號召力。當你將個人成功包裝為一個自電商時,依據粉絲效應所帶來的規模效益,盈利已經不是問題,只是多少而已。 根據使用者消費心理的轉變,用戶應該是知道你-瞭解你-喜歡你-信任你-購買你-推薦你 6 個轉變過程,你需要逐漸的去進行引導用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