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來,賣饅頭的能有多厲害?
在重慶就有一家網紅店,賣1元錢的饅頭,一年賣了2000萬!
他是如何做到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奧秘?
01
一元美心饅頭背後的行銷陰謀
一元錢的饅頭,不是很正常麼,那爆賣2000萬份的一元饅頭到底有啥不一樣?
這個饅頭有35cm長是普通饅頭的4倍大,它被稱為重慶的超級網紅——“美心饅頭”,曾撐起整個洋人街,讓無數人排長隊、打的也要來買;
這時候你肯定要說了,1元錢賣4倍大的饅頭,不會虧?那這不就是賠錢賺吆喝,打價格戰嘛,我也可以!
確實在2008年之後原材料上漲,一元饅頭是賣一個虧一個;那虧本為啥還要賣?這背後是什麼邏輯?
這就要說到“鳥籠效應”: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只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人們會在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早在2006年,彼時的洋人街剛剛開業,因為交通還很不方便,遊客少,商家少,一度慘澹,為了扭轉局勢,美心饅頭應運而生,所以其實它生來的本質就是“引流品“,也就是一個超低價的鳥籠;
隨後從2008年開始,洋人街又開始著力打造周邊配套消費品,比如豆花、糍粑、酸辣粉、香辣豆干等商品,再結合周邊的娛樂服務,儘管饅頭虧損,但靠著周邊的配套消費利潤卻是不斷增長的!
你不會以為這”美心饅頭“真的只是”引流“這麼簡單?
02
超性價比策略
上面說的美心饅頭,是否讓你想起了一個手機品牌——”小米“,賣手機卻說不靠手機掙錢,而是靠小米生態鏈?
只是引流可不行,要知道小米生態鏈可不只是手機周邊,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鞋子、毛巾、滑板車、電飯煲等;
那小米到底咋想的?
行銷裡我們都喜歡說:”讓顧客感覺佔便宜“,但”佔便宜“可不是”便宜“,便宜是值100的賣110,佔便宜是值100的只賣50!
小米的做法,就是要讓消費者不停的占小米手機的便宜,久而久之讓大家產生了:認為買小米的任何產品都=佔便宜的認知慣性,你說小米生態鏈的各類產品能不爆賣麼?
這才是小米雷軍所提倡的”性價比策略“。
美心饅頭也是一樣,饅頭不僅賣的便宜,而且現做現賣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再加上十來年的匠心堅守,久而久之不就讓大眾由此產生了美心=良心的認知慣性,美心饅頭也逐漸成為了重慶的一張美食名片!
而其實這種類似的策略不止於説明品牌製造”佔便宜“的認知慣性,還可以作為破局的利器,老炮再帶大家看一個關於可樂的故事。
03
百事可樂的逆襲
我們都知道,一個行業一旦被一個巨無霸佔據了,後來的小企業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機會,但在商業史上就是有一家公司奇跡般的完成了逆襲;
在可樂界可口可樂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的巨無霸,特別是在上世紀,而百事可樂確實硬生生地殺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它是如何做到的?
一切的破局發生在1939年的一次神操作:百事可樂推出了一款大瓶裝可樂,容量是可口可樂的2倍?
咋的一看,你可能又會說這不又是打價格戰?
那你就錯了,這可不是簡單的價格戰,試想一下如果是降價一半,作為巨無霸可口可樂可以迅速跟緊,甚至迅速依靠資本熬翻百事;
但是變成換瓶子可口可樂就無能為力了,這是為何?
我們都知道可口可樂的視覺錘,就是它的瓶身,可口可樂也是因為這個瓶子當年才一枝獨秀的,所以可口可樂一想這就是我的標誌了,那就瘋狂地為它投入,瓶子吧全球搞起來,每個地方都得有,迅速投了上百億的玻璃瓶,隨之配套得當然是鋪天蓋地得千萬級廣告;
而這個時候百事可樂來了,帶來了相同價但瓶身大了一倍的大瓶裝,可口可樂完全不敢跟進,瓶子換下的代價太大了,之前的投入不就打水漂了?
最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百事可樂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性價比“之選,從此可樂市場倍真正地撕開了大口!
增量不加價,看看,百事可樂這不就是和美心饅頭同曲異工之妙的性價比策略麼?
只是前者用生態的網路效應守住壁壘,而後者巧妙抓住巨無霸的軟肋,擋下了洪水!
04
如何打造超值感
老炮總結了一下,一般來說打造性價比的玩法:
1、做主流價位的王者
這個玩法主要用於商品彈性較小的生活產品,就像美心饅頭一樣,日常中饅頭的主要價格就在1元左右,彈性比較低,所以死守這個價格在品質或分量上下功夫就能立即製造出“超值感”;
老乾媽也用了這個策略(以老乾媽的主打產品風味豆豉和雞油辣椒為例,鎖定8、9元左右價位),老乾媽並沒有因為品牌的響亮與品質亂升價,而是死死的卡在7-10元的主流消費區間;
其他品牌只能選擇價格避讓,這就造成了整個調味醬行業定價難,低於老乾媽沒利潤,高過老乾媽沒性價比、沒市場;老乾媽因此就成為了主流價位絕對的王者,對比之下性價比爆棚。
2、降維打擊
這個主要用於價格彈性較大的產品,比如手機,小米就經常這樣操作,明明是和更高一級的中高端機對標,但卻定了個千元機的價格,對其他的同行進行降維打擊;
前一陣的紅米k20pro就是一個案例,本質是米9的微調版,卻在使用了類似的旗艦配置之下,把自己偽裝成紅米,一下子中端價買旗艦機的顛覆衝擊,掀起了一大波關注與追逐!
3、明虧暗賺的乾坤大挪移
互聯網時代,免費模式興起,有很多產品明明是不錯的卻便宜到絕對是虧本賣(甚至是免費),這背後是如何玩的?
之前一直流傳著一句名言:“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其實這些明虧暗賺都是成本轉嫁的乾坤大挪移:
1)產品利潤分拆轉移
把原本的產品拆分為兩部分,主體與易耗部件(或配套服務),把最龐大(高價值)的主體廉價(甚至虧本)提供,依靠易耗部分進行盈利。
比如:惠普,一直以低價來銷售印表機,依靠墨水匣,打印紙,調色劑等耗材獲取龐大的利潤
2)販賣流量池勢能
互聯網時代我們經常說未來的一切競爭都是對消費者注意力的爭奪,而注意力的根本則是流量;
依靠明虧快速將流量池蓄起來,線上一般可以直接賣流量廣告,大多數做免費APP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如此;
而線下則是依靠流量積蓄起來的勢能升值,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麥當勞,麥當勞業務主要收入並不是漢堡、炸雞,而是房地產。它們利用麥當勞引流,增加所在區域的人氣,從而推高房產價格。
美心饅頭背後不僅揭露了“性價比策略”的奧秘,更在提醒我們,行銷不要只著眼於當下,背後的那些套路才是利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