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不久,#充電寶大漲價#的微博話題登上了熱搜,一時間引起了輿論的強烈關注。

 

根據相關報導,目前共用充電寶的最高收費標準已經達到了每小時8元,主要集中在景區、口岸等人流量大、地段好的區域。在大部分的消費場景中,各充電寶品牌的平均租金也達到了2-4/小時。

 

也就是說,與去年大多數品牌定價1/小時相比,共用充電寶有了明顯的漲價!

 

有人說,充電寶是瘋狂的共用創業中,活的最好的一個;也有人說,儘管部分共用充電寶品牌已經宣佈實現了規模化盈利,但依舊只是一門現象級生意。

 

在我看來,充電寶集體漲價的背後,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漲價的背後

是市場競爭格局已定

 

隨著共用充電寶的點位逐漸飽和,很多消費者也逐漸的養成了路徑依賴。

 

根據Trustdada大資料顯示,共用充電寶已經形成了“3+1”的市場格局。即街電、小電和怪獸佔有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8.6%27%25.1%,另外來電的市場份額為15.6%

 

也就是說,四家共用充電寶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共用充電寶悄悄啟動了漲價的行為。比如,過去1/小時的,如今變成了2/小時。並且還根據不同地段、不斷時間點實行浮動定價。

 

受提價影響,龍頭共用充電寶企業紛紛宣佈實現盈利!

 

兩年前,當聚美優品以3億元入股街電時,不僅招致了股東的強烈質疑,外界紛紛也稱其為偽需求,低頻、重資產、盈利模式不清晰,而且還引起了王思聰的關注,放出了共用充電寶能成我吃翔的狠話。

 

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難道兩年過去,當初質疑的論據都不復存在了?

 

先說偽需求。

 

誰也沒想到,當代的年輕人相比于隨身攜帶充電寶,更願意走到哪裡借到哪裡,並不在意為此花費一兩塊錢;

 

再說低頻。

 

當大家都認為電池技術會取得突破時,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反而,隨著短視頻、直播、手機遊戲的不斷發展,電池的耗電時間更快,甚至出現了半日一充的現象。

 

尤其在5G即將來臨的背景下,耗電會進一步增加。

 

再說重資產。

 

傳統觀點認為,共用充電寶都是直營模式,即需要品牌方逐個逐個的去鋪點。但事實卻是,除了直營模式之外,還有代理商模式服務商模式,前者由代理商購買設備,獲得租金收入的80%,後者由品牌方提供設備,獲得租金收入的40%

 

如今一來,既解決了擴張難題,又最大化的降低了資產風險。

 

最後說盈利模式不清晰。

 

根據財務模型顯示,每台充電寶的成本在50-70元之間,可迴圈充電300-500次,按照2/小時的收費標準,1/天的頻次,大概3-4個月就能夠回本,每台櫃機的利潤可達1020-1380/月。

 

可以說相當的清晰。

那麼,難道真的是我們錯了嗎?

 盈利的背後

並不能隱藏潛在的危機

 

老實說,共用充電寶能夠在崩塌的共用經濟環境下存活下來,已經足以讓外界大跌眼鏡。更何況,還活的比想像的更好。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共用充電寶模式沒有危機!

 

首先,管道是競爭的關鍵所在,但不能成為共用充電寶的核心優勢。

 

眾所周知,共用充電寶領域的一個鮮明特徵就是同質化現象嚴重。單就產品來說,都屬於工廠採購,並不存在技術壁壘。另外還有商業模式,也都不存在任何的秘密可言。

 

因此,搶佔優勢管道資源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但現實的情況是,共用充電寶品牌並不稀缺,稀缺的是管道資源。原因在於,消費者只有在特定的消費場景下,充電寶才會成為剛需,結果就導致,管道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大,尤其對於稀缺管道來說!

 

第二、共用充電寶難以構建起品牌忠誠度。

 

試想一下,作為消費者的你,真的會在街電和來電之間猶豫不決?大概率不會。因為作為一款同質化產品,只要能滿足你的充電需求即可。

 

還需要說明的是,漲價儘管有公司層面的因素,但其實更多因漲價帶來的利潤,都進了管道商的口袋。

 

這就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產生了不滿情緒。而且,價格的提高必然導致使用頻次的降低,因為消費者一定會算一筆賬,充電花的錢都夠買N個充電寶了。

 

第三、潛在進入者的虎視眈眈。

 

今年8月份,美團被爆出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用充電寶項目,在餐飲門店推桌面型充電寶,酒旅則為麵包機充電寶。

 

與主流共用充電寶不同,由於美團已經深耕於吃喝玩樂場景,手上掌握著大量的線下商家,因此對入場費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再有,在月活200萬的商家裡,幾美團乎佔據了所有的稀缺優質管道資源。

 

也就是說,一旦美團強勢入局,那麼餐飲、景區、酒店等場所留給現有共用充電寶品牌的位置就不多了。

 

 

第四、長期來看,一旦電池技術被突破,共用充電寶將會被顛覆。

 

這對於共用充電寶企業來說,無疑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此,共用充電寶在驗證了其具備盈利能力之後,想必思考更多的就是如何搶在時間前面,實現成功轉型。

 共用充電寶的未來

 盡可能延長盈利週期

 

對於共用充電寶企業來說,誰都知道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目前的充電寶將會被淘汰。因此,必須搶在這個時間點到來之前,不僅要收回成本,還要實現最大限度的盈利!

 

換句話說,就是盡可能的延長盈利期!

 

另外,共用充電寶還在時刻關注技術演進,以求得能夠趕上面臨的轉型升級難題。更何況,共用充電寶的手裡,還握著上億的用戶資源。

 

那麼,共用充電寶會如何延長盈利期呢?

 

在我看來,合併會成為各大品牌的首要選擇。一旦通過合併後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50%,那麼對管道就能夠有更多的議價權,同時也可避免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

 

其次,新一輪融資後,互聯網巨頭或將入場。

 

比如美團,可以與吃喝玩樂的場景相結合;比如阿裡、騰訊,可以與大資料和移動支付相結合。

 

如此一來,中小玩家要麼賣身,要麼就是徹底退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