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508_MA_SM_01-1-480x300

 

一、只用1張重合思考的思維導圖,就能幫助企業打開困局

有一個可愛的笑話:

 

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

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大叫:

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這個笑話,其實在現實中也常能看到相似案例。

一個老太太去買李子。第一個水果攤的老闆說:我家的李子又大又甜,價格實惠。老太太卻問,有沒有酸的李子?老闆搖搖頭。

 

來到第二攤,老太太說要酸的李子。老闆正好有,就稱了一斤給她。

老太太走到第三攤,隨口詢問李子多少錢一斤?

老闆問老太太要什麼樣的李子,老太太說要酸的。

老闆問,人家都是要買甜的李子,你為什麼要買酸的?老太太說,兒媳婦懷孕了,想吃酸的。

 

老闆稱了一斤酸李子給她,接著說:

懷了孕要補充大量維生素,這樣對胎兒好,獼猴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來點不?

老太太就又買了幾斤獼猴桃。

只有充分瞭解客戶需求,才能準確無誤送呈他們想要的結果。

小白兔如果知道魚的需求,就不會自以為是地總給胡蘿蔔;第一個水果攤老闆,如果肯傾聽老太太需求,就不會只是急吼吼地推薦自家又大又甜的李子。

當我們的產品與這份需求不對稱,是不是就沒有銷路了?

不是的。

 

第一個老闆只是陷入了思維局限

消費者有顯性需求,也有隱性需求

許多消費者拒絕某個產品並不是真的不需要,而是他們很難表述出自己真實的需求。

也許他們是不知道向誰訴說,也許是他們壓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需求。

例如,老太太的顯性需求是酸李子,但她的隱性需求是含有大量維生素、營養豐富的獼猴桃。

如何挖掘客戶的隱性需求,站在更高的格局看待問題,找到另一條出路?

日本商界知名市場專家阪田直樹告訴我們,重合思考完全能做到。他繪製了一張關於重合思考的思維導圖(如下)。

 

 

一圖,能解決大部分企業產品賣不出去的問題。

可謂是一招在手,萬事無憂。

二、找到困擾對方的問題與挖掘自身潛力,是問題解決的前提。

什麼是重合思考?

 

阪田直樹在其書《重啟:打破思維局限的問題解決術》中寫道:

重合思考是一種思考方式。意思是將企業的願望和消費者的心聲,兩者重合起來,找到其中重合的部分,就能解決到遇到的難題。

這種思考模型,不僅僅適用於職場,在生活中,同樣運用,也能以之來解決問題。

即我們要先弄清楚對方需要什麼,其次明確自己有什麼。二者的交叉點就是機會所在,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舉個例子。

 

咖啡企業都希望佔領辦公室咖啡市場。雀巢發現,星巴克產品雖受歡迎,但價格過高,且必須到門店去買。

於是,雀巢就得到了消費者需求:希望能夠在辦公室輕鬆享用剛沖泡好的咖啡。

雀巢梳理了一下自身能提供什麼,得出雀巢咖啡代表推廣模式。

他們讓消費者免費租借雀巢咖啡機,只通過出售咖啡粉賺錢。這個策略讓雀巢很快佔領了日本的辦公室咖啡市場。

由上,我們知道了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

發現切實困擾著對方的問題——瞭解自身潛力,

挖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重合思考,

幫助讀者消除分歧,解決問題。

 

1.發現切實困擾著對方的問題,讀懂客戶的心聲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善於解決問題的人,一定善於從雙方角度思索。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的,是細心去發現問題、挖掘需求,就如同第三個水果攤的老闆那樣。

 

挖掘需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001.家庭需求:銷售產品的同時説明顧客解決家庭需求,就會事半功倍取得成功。

二手車銷售店Gulliver把店面開在一家購物中心裡,生意火爆。

秘訣是:Gulliver發現許多家庭來購物中心都是漫無目閒逛,繼而通過調查,發現其實很多家庭渴望有趣出行。

 

Gulliver利用這一點,在店裡設置了一個提供短途出行攻略的角落。

許多顧客閒逛之余,還會專程來看周邊出行資訊。很快它家就建立起龐大的客戶群體。

短短一年內,業績升到全日本Gulliver門店中的第一名。

002.快捷需求:傳統理髮店洗頭、沖水、按摩、剃須、鬢角修剪等一條龍服務,對急性子和工作繁忙的人來說,很浪費時間。

QB HOUSE發現了這一問題後,推出“10分鐘理髮,格低廉,大大縮減漫長等待,顧客直接告訴理髮師自己想修剪的地方。

 

這種迎合快消時代的模式獲得極大成功,它家在日本開設了515家門店,海外門店數量達到108家。

003.價值需求:挖掘出超越商品本身的價值。

例如一個蘋果的價值,不太有人去關注。但如果不僅僅讓客戶知道蘋果的味道香甜,還瞭解果園知識。

 

如每一株蘋果樹會結出600個蘋果。為讓每一個蘋果都能得到陽光的照耀,果農要用雙手一個一個幫蘋果調整方向,撥開阻擋陽光的枝葉。

這一項工作非常辛苦。將蘋果與果農的呵護與辛苦勞作聯繫起來,蘋果的價值就會超越價格。

 

將產品與消費者的生活與情感緊密聯繫起來,就可以找到另一條出路。

2.瞭解自身潛力

要想更好地挖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我們可以利用凹凸特質。

什麼是凹凸特質?即事物都存在雙面性,凹面和凸面。

任一事物,優點和缺點都是其一體兩面,但也是它最獨具特色的地方。

日本有一個很棒的三朝溫泉,通過了國家遺產認證。

但路況差、信號差,現代人很不習慣。

 

三朝溫泉在採訪了許多消費者的心聲之後,並沒有試圖隱藏自己的弱點。

而是利用自身的凹凸特質,將三朝溫泉打造為零電子產品之旅,引導消費者享受奢侈的離線生活,從而得到了更多遊客的歡迎。

三、運用重合思考模型的兩個策略

客戶的心聲自身潛力” 之間一定有著重合的部分,換句話說,客戶的心願,通過重合思考分析,能消除分歧,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1.廣泛收集客戶資訊。

解決問題之前,可以通過觀察、談話或是網路調查等方式進行客戶資訊收集。

比如Gulliver案例。門店經過觀察和談話瞭解後,發現了許多家庭渴望更有趣的出行這一心聲,繼而在店面開設了短途出行攻略來滿足客戶需求。

所以,在一個絕佳方案產生之前,一定要收集足量的客戶資訊。

 

2.找到最合適的切入角度。

解決問題的角度,可以從這3個方面著手:

 

001.創新整合。卡樂比水果麥片進入市場時,並沒有急著讓自家水果麥片成為主角,而是將其定位為優酪乳搭檔。

在這一創新整合思路的引領下,在龐大的優酪乳市場中,卡樂比水果麥片作為優酪乳的配角慢慢地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當做,結果銷量實現猛增。

002.認知破框。辦公傢俱製造商岡村製作所突破了只要工作就必須要作者完成的常規,從勞動者的健康出發,製造出可升降辦公桌“swift”

工作者可以根據身體情況調整辦公姿勢。可升降辦公桌創造了全新的辦公傢俱新體驗,swift也因此被樂天集團為代表的大公司所選用。

 

阪田直樹認為,在醞釀新事物的時候,常識會成為我們的最大阻礙,所謂行業的常識,公司的常識,自己的常識,有時會成為我們創新的障礙。

當我們發現此路不通的時候,跳出常規框架也許會帶來新的靈感。

003.勇敢捨棄。日本軟銀集團和法國Aldebaran Robotics研發的人形機器人pepper捨棄了雙腿

 

Pepper是作為家庭機器人研發的,雙腿行走雖然更像人類,但會存在電池容量不夠和維修成本很高的問題。

 

軟銀集團認為,Pepper是家庭交流型機器人,陪伴與感情才是重點。

於是設計重點放在了機器人的性格與生物特質上。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捨棄,是一件技術活兒,哪一方面對於顧客來說哪個更適合,就應當將其他捨棄,讓力量集中在關鍵點上。

 

工作與生活中,問題無處不在。但如果你能換個思路,以重合思考模型來來處理這些問題,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時候,你的思維需要重啟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