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5346-5f808a43259d860bc418a9bc26496343-2-480x300

 

1994年,比爾蓋茨坐在33萬張紙上,手中拿著一張光碟告訴全世界:光碟能記錄的內容比這33萬張紙都多。

對於這個光碟的功能,大家瞬間理解並驚歎…...

 

要知道,對於當時的民眾來說,光碟還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產品,大家對光碟這個產品的認知有限。

而比爾蓋茨通過利用大家對的熟悉,很巧妙的就完成了對光碟的介紹。

這種形象化類比的創意表達形式,總是能很快吸引我,我個人是也非常喜歡這種行銷方式的。

之前老賊就說過:


 

當你銷售一種相對複雜、消費者相對比較陌生的產品或服務時,你應該用一種簡單的表達方法。

因為消費者對陌生的東西是天生沒有安全感並抵觸的,產品本身都比較複雜和陌生了,就別再用複雜的解釋製造認知阻礙,這樣會造成距離感。

 

對於消費者陌生的產品,如果想讓他們快速理解、建立認知、並獲得使用聯想,就應該選擇簡單化的說明。


 

而利用大家熟知的元素進行形象化類比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第一代iPhone問世的時候,沒人知道智慧手機是個什麼鬼,因為在當時智慧手機還是一個完全未知的概念,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太難理解了。

不過約伯斯大神當時在發佈會上是這麼說的:

 

“iPhone=1個大屏iPod+1個手機+1個上網流覽器

 

本來如此複雜的一個智慧產品,在發佈會行銷起來還是非常難,但約伯斯這麼一句話就解釋了,雖然並沒有說盡第一代iPhone,但是至少消費者很快理解了其產品的強大。


 

這種形象化類比看似簡單,但實則是與消費者思維的關聯,對消費認知的喚起。


 

美國有學者卡尼曼與特維斯基曾提出過可得性偏差,意思是:因為受記憶力或知識的限制,我們在做判斷的時候,總是利用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想像的資訊。

 

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習慣於用固有的認知結構去解釋和理解新事物。對於產品,我們也是習慣於用過去固有的認知去理解。

 

對於一個完全不具備背景知識的人來說,大量的描述性語言和不斷介紹會讓人完全抓不到頭腦。

 

這個時候,一個最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對方已有的熟知認知來解釋未知事物,用一種更視覺化的方法的表達,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還是約伯斯,當年蘋果推出Macbook air時,號稱是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有多薄?

一般人肯定會利用精密的尺寸,誇張的描述來解釋。

 

但約伯斯在發佈會上直接從信封裡拿出了Macbook air,一切盡在不言中。(當時現場肯定掌聲雷動

 

這個簡單的行銷策劃,相信每一個人利用過去的經驗都可以馬上有畫面感,產生思維關聯。

 

筆記本薄的特性和信封的容量關聯起來,這是一個標準的形象化類比案例,把想要表達的資訊一下子就拋進使用者的大腦,然後喚起用戶以前對信封的認知,得出結論:確實好薄。

總之,我們在做產品介紹或行銷策劃時,不妨也想想自己的產品和使用者熟知的東西有哪些關聯。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首先,找到產品的關鍵特徵和核心功能,全部提取出來。這個是一定要做的,如果你都不瞭解產品,根本就無法進行關聯。相信沒人比約伯斯瞭解他的產品了。

 

然後,尋找使用者熟知的物件,把產品與這個物件建立思維和認知關聯。這個關聯越貼近消費者經驗就越安全,同時也越容易被接受。


 

這樣,能讓用戶短時間理解各種未知事物、未知產品、未知概念或者未知功能,並產生具象的畫面,威力強大。


 

建議每一個行銷策劃人都可以去刻意練習這種形象化類比方法,磨刀確實不誤砍柴工。

另外,在你絞盡腦汁想不出好的行銷創意時,別急。國際行銷學教授Jacob Goldenberg曾做過一項研究,其團隊發現在200例國際創意大賽的獲獎作品中,有89%都可以歸入6個創意範本。而糟糕的廣告,只有2.5%遵循過其中一個範本。

 

6個創意範本分別是:1)形象化類比、2)極端情境、3)呈現後果、4)製造競爭、5)互動實驗、6)改變維度。大家完全可以參考使用。

 

可以看到,無論是比較抽象的資訊,或是大多數產品特徵,還是品牌行銷策劃,都能透過這6大創意範本單獨或組合完成,打開思路,讓行銷更具衝擊力。


 

總而言之,不管是行銷策劃,還是廣告文案,創意更多的是把不同維度的資訊進行關聯和重新排列組合,自己大腦中儲存的知識點越多,創意的實現也就越容易和有效


 

而這一切都是基於人和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