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4121910981

 

品牌向善,系統化落地品牌各項工作當中的第一宗旨與第一性原理:用戶價值。

2023年,太多品牌迷失在流量與增長的迷霧當中,

今天,我們期望談品牌能多一個維度——品牌向善。

做品牌做企業從本質而言,不是為了表面的營收與利潤,而是為了創造價值,只有真正的品牌向善,才能創造源源不斷的價值。

營收只是結果

更確切的說,我們做企業並不能通過只追求營收就能獲得營收,營收是基於我們給用戶、給行業、給社會到底創造了多少真正的價值——而營收與利潤只是我們創造真正價值之後的正常結果。

營收與利潤從來都是結果而已,而且是伴隨式的結果,並非主要結果。做品牌做企業的出發點永遠都是用戶價值,只有真正的以用戶為中心,創造真正的價值,才有可能獲得品牌基業常青。

所有脫離用戶價值的品牌和企業,本質上就不是奔著做品牌的目標而去,而是奔著賺快錢、搞噱頭、割韭菜而來——當然,這是不同創始人的不同選擇。

創造用戶價值才能基業長青

今天如果我們選擇做一個真正基於用戶心智的品牌,且希望品牌能基業長青,那麼必然繞不開要給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而且要像寶潔可樂等百年基業常青的品牌一樣,為世世代代的用戶創造真正價值。

這才是真正的品牌向善。

品牌向善≠公益行銷

許多人對品牌向善的誤區,停留在公益行銷的層面,錯把公益當行銷手段,在執行公益行銷的過程當中會難免走偏:要麼就是把企業當作公益性組織,做純粹慈善;要麼就是把公益當成商業性行為,純粹只求商業回報。

如果是前者,會讓企業陷入到一種身份錯位當中。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做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企業的本分:做好產品,服務好使用者,説明社會解決就業問題等等。這些就已經是“品牌向善”,做好所有企業基礎性工作,就是向善之本。

如果是後者,會讓企業陷入到商業噱頭當中。不僅無法給社會創造真正價值,而且會讓企業和品牌陷入潛在的公關危機當中,甚至連內部員工都並不一定能看得起自己的企業做這類掛羊頭賣狗肉的噱頭行銷。

品牌向善≠一次性噱頭

許多人認為品牌向善是一時興起,一次性炒作一個行銷噱頭即可——其實還是沒有搞清楚品牌向善的本質,品牌向善不是一次性行為,也不是創始人一時興起就能做下來的,甚至是你想炒作噱頭也並不一定能炒作起來的,就算能炒作起來一時的噱頭,也可能不持久,甚至有可能讓品牌陷入到潛在的危機公關當中。

品牌向善=系統化落地品牌各項工作當中的第一宗旨與第一性原理:用戶價值

品牌向善必須是發自於我們創辦企業創建品牌的初心,並且深入落實到我們未來品牌的各項系統性工作當中,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如同使用者洞察一樣,它是深入在我們企業建設品牌的各個環節當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深刻的使用者洞察,才能真正的給用戶創造價值。

首先,用戶是誰?

我們常常以為用戶是買單的顧客,但其實用戶的範疇是非常廣泛的——不僅包括消費者,也包括顧客,也包括我們的客戶(比如管道商,廣告商達人,主播供應商等等與我們利益休戚相關的機構),更包括我們內部員工,其實也包括我們的同行、以及整個社會、我們的國家。

所以做企業和做品牌不僅僅只是為了流量拉新獲客的單純指標而已,而是為了滿足方方面面的用戶真正的需求,給方方面面的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才能讓我們的品牌和企業基業常青。

其次,為什麼創造用戶價值?

企業和品牌不是無本之末,無源之本都是依賴于給用戶創造真正價值才能換回來營收和利潤。而正因為用戶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流量拉新的顧客而已,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方方面面的用戶價值,當然這一切是基於我們做企業的身份和本分,不可過度,不可產生身份錯位。

第三,品牌向善如何系統化落地到企業和品牌運營中?

只有明確了品牌向善=系統化落地品牌各項工作當中的第一宗旨與第一性原理:用戶價值。我們在落地任何品牌工作的時候,就能專業熟練的落地品牌向善的各項工作,比如:

真真正正扎扎實實地做好用戶洞察工作是品牌向善的前提。脫離了對用戶真實需求的理解,是無法做出任何真正的品牌向善。

真真正正地重視產品研發,不要僅是抄襲和照搬。品牌向善的第一要義是不作惡,而抄襲與照搬,就是品牌最常見的作惡行為,即便是目前銷量前列的品牌依然還是在抄襲和搬運。

真真正正地重視品牌價值承諾,不要虛假宣傳,不要為了割韭菜和竊取流量,忽悠老百姓。尤其在當下的經濟環境與老百姓生存環境之下,還在虛假宣傳忽悠老百姓割韭菜的品牌與產品,都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

不要進行任何歧視性、偏見性、負能量的品牌行銷活動,不隨波逐流地蹭任何帶有歧視性或者偏見性或者負能量的熱門話題。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障員工的工作環境與福利安全等,既然招募了員工,就需要對員工的工作與個人成長負責。

真真正正的為行業創造一些引領性的價值,引領整個行業向健康良性的發展,而非低價比拼,搞流量噱頭,流量廝殺,割韭菜。

 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國之大義面前,要立場堅定不動搖;在人民遇到危難之時,要力所能及得挺身而出,哪怕微小的善意舉動。

品牌向善,有上限、也有下限。

品牌向善的下限,首先是“不作惡”。也就是在如上所提的內容當中先做到,不要破除底線,不要作假,不要生產劣質產品,不要忽悠群眾等等。

品牌向善的上限,是力所能及的“作善”。也就是如上所提的內容當中,在不作惡的基礎之上,做力所能及的善舉。

總之,今天我們談到品牌向善,絕不是讓品牌做公益行銷,而是讓品牌真真正正的意識到——品牌向善是系統化落地品牌各項工作當中的第一宗旨與第一性原理:用戶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