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122005182124-480x300 

 

分眾時代

視頻來自《演說家》儲殷的現場演說,通過觀察賣菜的場景,講明白了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分眾時代,把中國分為兩個世界,很形象的說明中國消費市場的變化。

分眾這個詞是日本人在上世紀80年代暴熱的一個詞彙,大概指被分化的大眾。這個時期的消費者關心的東西要麼是高價,要麼是便宜。

日本60後誕生于較富裕的社會環境,是最泡沫的新人類一代。生於黃金時代的他們,開始追求物質的品質,而不是數量。一言以蔽之,一買東西就幸福

20世紀80年代,日本市場業界曾經非常頻繁地使用一個詞,那就是更高檔。連速食麵都要高級化。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所謂的全面消費升級

分眾時代裡面:很難會有一個品牌或一個品類統治全世界。對於品牌的理解慢慢的物質佔有走向精神享受,也可以說這個時代是傳統品牌解體的時代。

一個消費環境和消費觀念共同體的形成還建立在人口結構的變化,企業雇傭形態的變化等多種因素上。將商品本身神化的品牌信仰已經走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將物品看作一種手段,從而更加重視通過這種手段所達成的目的,也就是讓自己和什麼樣的人產生一種什麼樣的關聯。這種品牌退位的趨勢必然是傳統大企業頭疼,卻也是新型創業公司的機遇。

傳統的認知裡面,產品的基本功能已成為標配。未來消費者需要什麼東西,真的是我們需要深度思考的方向。

回歸到中國啤酒,就要從幾個維度出發:第一,打開中國啤酒的歷史。第二,全球啤酒的特點。第三,國內三個世界的啤酒基本狀況。第四,未來精釀發展趨勢判斷。

打開中國啤酒的歷史

很多人講中國啤酒是一個舶來品。但是通過研究發現,中國啤酒和中國白酒的歷史幾乎相同,但是中國白酒沒有斷代,啤酒斷代了!

如果我們不看歷史,很難知道未來。

中國啤酒的元年是1900年。從全世界來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大概在1040年產生,比中國啤酒早近1000年。

中國啤酒在1900年之前幾乎沒有工業化生產的痕跡。西方國家用了978年的時間把啤酒做到今天,中國只用了118年。

很多人詬病中國啤酒除了低價,什麼也不會,這個要兩面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啤酒總產量只有7000噸,放在今天還不夠半個縣的消費量,而白酒是10.8萬噸。那時候能喝上啤酒,有著喝茅臺一樣的榮光。

1980年,中國啤酒總產量達到80萬噸,而白酒的產能達到220萬噸,這意味著啤酒依舊很稀缺。那時候在北京的婚宴上,桌上如果有一瓶啤酒,相當於現在茅臺15年。

1985年,中國啤酒總產量達到310萬噸,白酒產能337.96萬噸。兩種酒的距離在快速拉近,但啤酒還是很稀缺,依舊低於白酒。

1988年,開啟了中國啤酒二次大躍進的元年,中國啤酒總產量達到了654萬噸。在前後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使得中國當時有2700家啤酒生產企業存在,相當於在中國的每一個縣,都有一家啤酒廠。

現存的啤酒廠裡,他們都誕生在那些年(1986-1988年)。

1993年,中國啤酒總產量達到1225萬噸,產量上躍居世界第二。

1994年,雪花啤酒誕生。

1997年,中國啤酒的收購史拉開帷幕,跑馬圈地始於雪花啤酒。

2000年,中國啤酒總產量達到2231萬噸。

2002年,中國啤酒總產量達到2386萬噸,在噸位上成為世界啤酒的老大。

2013年,中國啤酒的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5061萬噸。

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拐點出現,有記錄以來,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下滑,這一下滑就持續了四年。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啤酒和中國白酒是一直相伴而生的。一方面,中國啤酒從一開始的稀缺,到後來把白酒甩開(量上)。另一方面,中國啤酒成功的從白酒市場切割出了一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縱觀全球啤酒

 

第一,我們可以看到在全球啤酒排行榜裡,百威是第一,收購SABMiller後全球市場份額超過30%(最新資料)。

排名第二的喜力現在與國內的華潤雪花聯姻。也不難排除排名第三的嘉士伯或將與國內的青島啤酒聯手。

縱觀全球啤酒市場格局,前六名在未來也許還會發生微妙變化。

 

第二,在百威沒有收購SABMiller之前,它自己的利潤占比相當於嘉士伯、喜力、SABMiller三家加起來的總數。

而收購SABMiller後,百威的利潤占比,相當於排行榜上第三到第十名8家的利潤總和,甚至更多。

如果說百威是外星人,從企業層面直接對抗,沒有任何勝算。但是百威在中國必須遵守中國政府規矩,不該增持的不能增持,不該擴張的不能擴張。

以上這是啤酒世界食物鏈頂端的生態結構。

國內啤酒市場的基本狀況

 

中國啤酒早期都是主流啤酒的天下,簡單說:五大巨頭佔據80%份額。從2010年開始,進口啤酒開始出現,切分出來一個獨立品類。到了2013年左右,精釀開始悄悄的萌芽,也形成了獨立的一個世界。

主流啤酒

 

主流啤酒分佈第一在亞洲,34%的啤酒被亞洲人喝了。其中,中國占全世界24%份額。

 

世界上最能喝的國家前三是捷克、德國、奧地利,都處於歐洲。

但在中國哈爾濱,人均消費量超過德國,僅次於捷克。中國啤酒第二大消費市場是瀋陽,第三是青島。

中國整體的人均消費量並不高,理論上來看,中國啤酒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但是,中國啤酒的天敵兩個:白酒和飲料。它們會和啤酒共同佔據這塊市場蛋糕。

當然,啤酒的人均消費量跟經濟有很大關係。比如非洲人均消費量就非常低,印度的消費量也非常低,當然這與宗教因素有關。

 

中國主流啤酒的集中度,你會發現山東青島啤酒的市場控制率可以達到80%,很多品牌在一些地區單一品牌控制率超過30%-50%

如果控制率達到80%就像美國模式,30%的控制率就像日本模式,如果低於30%的控制率,就像德國模式。

而中國模式很難會向哪一個國家模式去靠攏,中國不會像單一國家的啤酒發展模式一樣,而各個國家的啤酒發展模式都可以在中國找到相對應的影子,因為中國的每一個省都比歐洲的一個國家大。

中國之大,是集天下之大城。如果我們按照某個單一模式去發展中國啤酒市場,是成功不了的。

雖然2018年我國啤酒市場銷量仍在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下降在哪一個區間?

 

 

下滑的是規模,上升的是銷售額。

我們找到真正下滑的地方,是低檔酒。

2015年,中國啤酒總量總量下滑5.6%,其中超高端增長18%,高端增長9%,中檔增長3.8%,低端下滑了10.8%

中高端市場增速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到2020年中高檔啤酒銷量將占到啤酒總銷量的36%

所以這兩年我們會發現,主流啤酒整體都在提價、調整產品結構,都在表現在往高端化發展的趨勢。

進口啤酒

進口啤酒從2010年開始批量進入中國,從最初的6.7萬噸,到2018年可以達到70萬噸左右。8年時間翻了近十倍。

進口啤酒快速發展,一方面有政策的促進,另一方面來自于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我們會發現,率先對中國啤酒市場產生啟蒙的是德國啤酒。2015年,德國啤酒占所有進口啤酒份額的60%。但是2017年底,進口德國啤酒的份額從60%下滑到30%。但是進口啤酒的總量在增長,來自全世界的啤酒都進軍中國市場。

進口啤酒排名前幾位的,都屬於百威旗下,好比一副撲克牌54張,大小王甚至關鍵的好牌都在百威手中:福佳、教士、柯洛納、時代、健力士等。其中,柯洛納是進口啤酒裡面,增長量最大的。

縱觀全世界啤酒市場格局,好牌都在百威手上,從而引發了國內大品牌們的集體思考,自有品牌能否抵抗來勢兇猛的百威?

百威在中國市場佈局20個超高端品牌,全球銷售額超過10億美金。國產品牌發現自己沒有對等,或與之抗衡的產品,基於戰略上的考慮,促成了雪花+喜力這樣的合作。

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德國人玩麥芽,比利時人玩酵母,美國人玩酒花,中國人玩水。這四種原料是釀造啤酒必要的元素。當國內傳統啤酒向水系飛奔的時候,進口啤酒向酒去靠攏。

博大的中國啤酒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當大家都向水去靠攏的時候,有一種網紅產品叫烏蘇啤酒,你會在電商上,一些特殊管道中,有人專門點烏蘇啤酒,商標過來代表弄死你們,喝酒就是喝酒,很純粹。

當一個事物向東進化的時候,西邊一定有機會,所以主流啤酒的反方向就是你的機會。好比你騎一輛自行車,和同行的大卡車,反方向行駛時最安全的。你越時並行,你的危險係數越高。

精釀啤酒

 

1.現在來看,中國第一批家釀群體來自於海歸、愛好者群體。美國的家釀群體幾百萬,以愛好為主,弱化了商業。中國相對少的很多。

2.吧精釀是以餐廳、以美食為背景,這兩年吧精釀的發展,開得多,關的也很多,大家都在探索一種模式。

中國消費者和啤酒的風格與美食離不開,西式的餐飲對中國啤酒行業發展並不一定有促進作用,大家首先會選擇一些好吃的,其次再是好喝的。

中國在吧的發育程度上,南方高一些,北方弱一些。中國真正的,不是到酒吧裡喝酒,大家會到燒烤攤、路邊店,這是中國天然的

而在西方國家,喝酒就是喝酒,吃飯和喝酒時分開的,我們的經濟還沒有發展到吃喝分開的階段,還是吃喝一體化。當有一天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吃跟喝分開的時候,吧精釀會成為機會,但是時間點是未知。

3.廠精釀。這兩年中,家釀群體慢慢的增加,吧精釀起起落落,最活躍的是以工廠為背書的精釀企業。

在兩年之前,這樣的企業非常困難,因為那時候大家都還在生產低端啤酒,隨著高端啤酒消費升級起來之後,廠精釀企業極度活躍,在精釀和高端產品方面成倍數的增長。

消費者開始接受特色的,有味道的,接受甚至有特點的,消費者的個性化,碎片化需求愈演愈烈。

2015年之前,整個中國規模啤酒企業380家。2016年,中國啤酒生產型企業一年成立的數量,相當於過去十年啤酒企業成立的總和,這一年是井噴式的增長。

之前說到,傳統啤酒向水去飛奔,進口啤酒向酒去靠攏,一個向味道走去的品類出現了,有人認為精釀啤酒就是高酒精度,並非如此。

精釀啤酒的最大特點,一定是味道,味道是精釀啤酒的核心,它不拘一格,它極具創造性,什麼都可以往裡面加,不要認為做個高度酒就是精釀。充滿個性、想像,甚至稀奇古怪的小眾的、沒有標準的啤酒。

美國的精釀IPA為什麼很火,正是因為IPA的苦味太高了,酒花賦予啤酒味道的靈魂。

中國式精釀的未來預判

1.消費升級與精釀運動同步進行。消費升級不排除大廠的高端化發展是同步進行的。

2.高端化和精釀化同步進行。看誰的變化快,誰符合消費者誰就贏。是大廠還是小廠,誰能解決消費者需求成為未知數。

3.中國式精釀的紅利在於場景的打造。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決不認同中國套用美國精釀啤酒發展的標準模式,這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一定會有中國式的精釀發展道路,核心點是味道、是消費者需求。

4.美式精釀在中國的路很長。除非大啤酒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培育。

5.中國式精釀是特色啤酒的總和。從官方的角度界定,稱之為工坊啤酒,但工坊啤酒在業內沒有得到十分的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