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明星面對負面危機,沉默型危機公關雖然不值得提倡,但確實是一個安全且有效的策略。
時間跳躍回2014年,文章被爆婚內出軌,輿論鋪天蓋地,不堪重負的文章迅速開發佈會選擇向社會和大眾道歉、認錯,期間泣不成聲,並同步發出微博聲明表明態度請求諒解。但在此之後,開發佈會認錯似乎成了絕唱。
沉默型回應,裝死型回應逐漸成為了主流。除此之外,你能看到一則微博聲明、一紙律師函已經算很不錯了。
你也許記得吳亦凡被爆性醜聞,還落得了個“加拿大炮王”的名聲,輿論甚囂塵上,微博熱搜和話題都鬧得沸沸揚揚,但本人和工作室都安靜如雞,沉默不語。
薛之謙被前女友瘋狂爆錘,薛之謙也選擇反擊過幾則微博,但在李一桐甩出更多的“瓜”之後,本人和工作室再也沒吱聲了,選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賺粉絲錢”。
就連張丹峰婚內出軌經紀人畢瀅後,也選擇關閉微博評論,而畢瀅也設置微博僅半年可見。
明星的負面危機,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你也不知道你所關注的藝人到底有沒有黑歷史、有沒有道德敗壞,你更不知道他們身上的“炸彈”到底哪一天會爆炸。但自2014年後,“炸彈爆炸”後的解決方式都變成了沉默型公關。
雖然不值得提倡,但筆者經過思索後發現,這種方式是有確切的存在依據的,而且還是更安全有效的方式。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但線民(大多數)沒有。
互聯網的記憶只有7秒,這是如今時代的一個心照不宣的梗。
互聯網每天的新鮮時間層出不窮,看下微博熱搜和話題榜單,你就能肉眼可見各種吃瓜群眾趨之若鶩的流量窪地,哪個流量露腹肌啦,哪個小鮮肉在機場笑了一下啊,哪個女愛豆換了個新發色啊,諸如此類的新聞每天都要佔據大量的資訊資源。
更別提一些社會熱點,比如深夜毆打女性、虐童、報復社會、性騷擾、彩虹群體平權等,我們也能看到,也會關注,也會為之憤慨、抨擊、不安、同情、譴責、讚賞、鼓勵,但我們的現實依舊如同齒輪一樣運轉,我們很難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在跟進某項事件的進展上,很多熱點,只會隨著大眾注意力的消解,而過期,而沉溺。
在好奇心日報發起的投票“你對’互聯網的記憶只有七秒’最直觀的體驗是哪件事?”中,就有以下八個選項:
· 去年火過的段子,今年換了一個號發,又上了一次熱搜;
· 公共事件短時間內刷屏,很快大家連當事人叫啥都忘了;
· 短時間內發生同類公共事件,能被記住的只有一兩個;
· 流量明星一段時間沒新聞,再出現就讓人感覺過氣了;
· 網路流行語過陣子就換一批;
· 出現一百遍的經典謠言,改頭換面再出現還有人上當;
· 很多“流星式”app,涼的速度比火的速度還快;
· 手機/電腦出了新款,老款出的問題就沒啥人追究了。
你看,互聯網的記憶就是如此短暫,大眾的注意力飛快轉換,就連在藝人身上,就算犯過錯又怎樣,過段時間,先老實本分一點,安安靜靜的,歲月靜好的,等風頭過了,大家就遺忘了,也沒人談論他的“劣跡”,又可以滿血復活,活躍於大眾視野。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上大量存在的資訊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知曉感”,對自己的記憶產生錯誤的估計,即一種“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的感覺。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某種資訊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根本稱不上是“知曉”。
說來也是,我們好像對娛樂圈各個大小事件悉數知悉,畢竟都看過,都曾隨著大流瘋狂吃瓜,但真要我們具體講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不打開手機百度查一下還真說不上來了——對於大部分熱點還是停留在模糊階段。
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也給了藝人們沉默的勇氣和自信。所以你看,現在還有人揪著大張偉抄襲的事情不放嗎(王思聰微博置頂除外)?還有人旗幟鮮明的抵制薛之謙嗎?還有人拿吳亦凡當年的那檔子事說事嗎?更何況前段時間的大碗寬面成功扭轉了輿論,還吸了一波粉。
時間總會過去,輿論總會平息。沒人會願意在如今互聯網頭條飛速變換的時代去跟某個明星幾周前、幾月前的負面新聞死磕到底。
而且互聯網的頁面也不一定可靠,畢竟互聯網搜尋引擎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變化,可能你過幾天再搜某個明星的負面新聞,首頁上已經寥寥無幾了,明星們的網路公關也在發揮作用,如同粉絲控評一般,你能搜到的負面新聞會被慢慢“淨化”。
沉默型公關的第二個原因在於,輿論環境存在嚴厲的監管干預。
在我國,政府有關部分的監管成為懸在藝人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藝人犯錯沒事,但你承認了那就是實錘,有可能會面臨有關部門的約談甚至封殺。而在藝人未發出聲明時,那事情永遠處於未定性的階段,永遠處於據爆料、據傳的狀態。
這對於藝人來說比前者安全太多了。
2014年9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有關廣播電視節目、影視劇和網路視聽節目製作傳播管理的通知》,公開封殺“劣跡”藝人。這紙“封殺令”通過禁播、停播有吸毒、嫖娼劣跡藝人的節目,很大程度上斷絕“劣跡”藝人的作品通過廣播電視網路傳播的途徑。
2018年初,在PG one事件後,在廣電總局的宣傳例會上,其宣傳司司長提出“四個絕對不用”標準,其中一項為“有污點、有緋聞、有品德問題的演員堅決不用”。
越發嚴厲的監管政策,讓藝人在負面危機後,更加謹小慎微,不敢發聲,一則含糊其辭的“將追究法律責任”聲明,或者“1.完全捏造。2.已讓律師處理”等,都逐漸成為正常操作。
因為害怕被封殺,廣電總局的公開封殺也好,非公開的短期封殺也好,對藝人及相關利益方的損失也是巨大的。比如範冰冰在逃稅事件後,雖然沒有具體明文說明,但大眾明顯能感知到這種短期封殺的存在,其相關代言、商業活動、《手機2》電影、《爵跡》電影等專案都處於擱淺狀態。
只要不自爆,不承認,那麼該明星是否屬於“有污點、有緋聞、品德有問題”的藝人,仍有可辯解可操作性的空間。
所以藝人大概率還是會選擇“遂洞伏藏,裝死過冬”。
沉默型公關的第三個原因在於,只要死不認錯,死忠粉無條件相信你。
在流量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每一股流量都深度圈層了不同龐大的粉絲群體。而基於粉絲濾鏡下的暈輪效應,粉絲會無條件相信偶像所說的,堅定的站在IDOL方抵禦所謂的“流言蜚語”。
因為怕粉絲群體的流失,藝人在遭遇負面危機時,也不傾向於認錯,因為要穩住粉絲群體的心。
留住了粉絲,粉絲作為明星最大的護城河,自然會聲嘶力竭的為偶像公關。你可能看過各個流量明星的“反黑站”,他們是有組織有紀律還相當有戰鬥力的。特別是借助於“沉默的螺旋”的輿論環境,很多人可能在粉絲的龐大話語權下,不敢再攻擊某偶像。比如在薛之謙BATTLE李一桐之際,很多粉絲發微博抨擊薛之謙都曾有大量“謙粉”第一時間趕赴戰場“教你做人”。
一旦明星承認錯誤了,那麼粉絲辯解就沒底氣,路人粉會大量流失。換言之,只要明星不認錯,粉絲不流失,那麼明星的影響力就還在,還可以進行商業變現。
從陳思誠到李小璐、白百何、郭敬明、薛之謙、大張偉、吳亦凡,再到近期的吳秀波、張丹峰等,他們的集體選擇的都是沉默型公關。與之產生鮮明對比的是,港臺的明星面對負面危機都是選擇開發佈會進行澄清、道歉,比如許志安出軌事件。沒有哪一個更高明,在不同的輿論環境下,不同的策略當然有著不同的效果。
而在內地,沉默型公關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明星們面對負面危機的主流選擇,畢竟沉默,更加安全及有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