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7048-810f9ea07fd5d813ddfd6db0ef122fab-1-1-480x300

 

風口不重要,潮流不重要,洋流才重要。  

 

最近進入了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的密集披露期。

今年的年報資料格外受關注。眼下正是新舊年轉換之際,過去一年中美貿易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經濟增速放緩和消費降級,種種變數讓人大感寒意。

上市公司會交出一份什麼樣的成績單?中國經濟的底色究竟如何?開局之時是給人希望還是迷惑?

227日,伊利發佈2018年度報告,報告期內,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同期增長16.89%;營收較上年實現百億級增長(增長高達115億元),創歷年來最大增幅;淨利潤64.52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期增長10.32%,再創亞洲乳業新高,其中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24.33%,持續穩居全球乳業第一。

看到伊利這份亮眼的年報,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因為過去幾年伊利業務發展始終非常穩定、穩健、持續,是一貫以來的優等生

意料之外,是因為2018年經濟大環境不好,經濟增速放緩,太多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創業公司裁員、關停,加上消費降級的聲量,伊利能交出這樣的一份成績單相當不易。

我專門請教了一些行業人士和經濟學者,發現我們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常常受限於五環內思維”——只看到身邊一些互聯網企業、風口型企業、靠一輪輪融資輸血的企業泡沫破裂,就以為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全部。

事實上,在中國這樣一個五線疊加的市場,國民收入整體性持續增長、消費升級、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才是主旋律和底色,在五環外的下沉市場表現尤為突出,伊利這樣的大品牌、高品質型企業真正迎來高光時刻。

今年春節我在中國中部地區一些鄉村市場看到,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提升,像伊利金典有機奶這樣的高品質乳製品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主打禮品。

伊利年報也顯示,公司擁有伊利母品牌及20餘個子品牌,其中,純牛奶、安慕希、金典3大品牌年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11個品牌年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

總結伊利這家企業的特點,我想到了幾個關鍵字——“洋流型企業美好生活式企業持續增長型企業

 

洋流這個概念是經濟學家何帆在《變數》這本書中提出來的,它是針對風口型企業和潮流型企業而言,代表著一種慢變數和長期穩定發展的力量。洋流是海洋深處最穩定的流動,遭遇狂風驟雨也不會受影響。在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這個歷史大趨勢下,伊利是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就像可口可樂之於美國。

  

那麼問題來了,發展如此迅猛的伊利,與雀巢、達能這樣的全球頂級食品巨頭,距離還有多遠?

我們以雀巢為例。

雀巢誕生於1867年,距今已有152年歷史。雀巢創始人是居住在瑞士的化學家亨利·内斯特爾,他用自己研製的將牛奶與麥粉混制而成的嬰兒奶麥粉,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營養不良的嬰兒,由此拉開了雀巢百年歷史。

今天,雀巢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企業,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500多家工廠,25萬名員工。

我們從以下幾個維度來比較雀巢與伊利:

從發展歷史來看,雀巢152年,伊利幾十年,如果說雀巢是百歲老人,伊利則正值壯年;

從營收規模來看,雀巢2018年實現集團總銷售額914億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6133億,伊利2018年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

從營收增長速度來看,伊利要領先雀巢,伊利2018年營收同期增長16.89%,雀巢較2017年增長2.1%,這已經是雀巢4年來增幅最大的一次了,伊利勢能顯然要猛的多。

 

從涉足的品類來看,雀巢基本是全食品品類的覆蓋,包括保健營養品、飲用水、烹調產品、穀物食品、咖啡、飲品、巧克力和糖果、霜淇淋等等,伊利是乳製品起家,目前正在加速佈局跨品類健康食品產業,比如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功能飲料行業等。

從全球品牌價值和認知度來看,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2018全球最有價值的食品品牌50排行榜,雀巢品牌價值為193.70億美元,名列第一位,伊利第三位,品牌價值61.58億。

伊利與雀巢儘管有以上的種種差別和差距,但又有極大的相似性:

兩者都是做乳製品起家;

兩者都在佈局大健康食品產業;

兩者都在全球擁有頂級的品牌認知度;

兩者都極其強調創新,並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

比如,雀巢擁有5000餘人的研發體系,包含三級研究中心,遍佈全球500多個工廠;伊利董事長潘剛有句話不創新,無未來,伊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伊利建立了中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也是中國唯一的省級乳業研究院,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打造了國內第一款可以有效解決乳糖不耐症的舒化奶產品,連續 16 年孜孜不倦打造首個中國母乳資料庫……

    

有人把伊利稱為中國版雀巢,在我看來,伊利要追趕雀巢,差的主要是時間。

伊利用幾十年的時間,把一個中國北方草原上的小廠打造成亞洲第一的乳企,年營收達到800億,品牌價值在全球食品品類裡名列第三,這樣的成績遠遠超過幾十歲時的雀巢。

伊利具有各種持續成長要素,這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以潘剛為核心的全體伊利人,敢拼,敢闖,腳踏實地,品質為先,不斷創,追求卓越。

人們常說,人對了,就全對了。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伊利一直極度重視人才投入和建設。比如組織高管去蘋果、穀歌等海外企業對標學習;加強管理團隊的國際化視野和專業能力培養;在企業內部塑造創文化;推進多元文化的快速融合,在追求卓越的目標驅動下,打造強大的團隊。

早在2007年,伊利就憑藉《伊利:中國乳業的領軍者》這一案例,走進了哈佛大學的課堂,那時的潘剛也第一次受哈佛邀請為MBA學員授課。2018年,潘剛對全球化的思考與實踐,又一次被哈佛的研究團隊撰寫成《伊利集團:打造全球化乳業公司》案例,並再度成為哈佛大學的教學案例。這是對全體伊利人成績的認可。

未來,伊利要追趕雀巢,我認為有多方面優勢,可以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就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國民收入的提升,消費升級,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全球食品行業新舊轉換,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更為強烈。這都為伊利的崛起提供了最好的契機,這個契機毫不遜色於一百多年前雀巢誕生的那個時代,是又一次百年機遇。

地利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伊利背靠中國這個巨大的成長性市場。中國所能給予的資源、市場、團隊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錘煉,讓伊利像一支蒙古軍團,去征服更遠的地方。

另一個層面是全球化。伊利與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覆蓋原輔材料、產品包裝、智慧設備等多個行業的百余家供應商保持合作關係,共同攜手提升產品品質;伊利在整合全球資源、服務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全球產業鏈佈局下的戰略協同優勢愈加顯現。

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生產的金典紐西蘭進口牛奶、柏菲蘭牛奶,在國內相繼上市;伊利旗下“Joy Day”霜淇淋進入印尼市場;201811月,伊利收購泰國本土最大霜淇淋企業THE CHOMTHANA COMPANY LIMITED

人和主要表現為以潘剛為核心的全體伊利人的專業化、國際化、成熟度。在伊利的發展史上,不乏艱難險阻、浪急灘險的時刻。既有國內同行的步步緊逼,也有國際巨頭的重壓;既有產業鏈上下游的管理壓力,也有產品品質的絕對安全保障要求;既有產品和品類拓展的訴求,也有管道、行銷、公關輿論、全球化佈局、資本市場等方方面面的考驗,但伊利人憑藉強大的團隊,攻堅克難,逆流而上,而且不斷成長、成熟。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正如經濟學家何帆所說,風口不重要,潮流不重要,洋流才重要。作為一家洋流型企業,伊利的成長給人驚喜,也讓人們相信,只要給更多的時間,伊利對雀巢的趕超一定會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