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587048-dd226f7f85c8144a1c04e00605de60b9-480x300

 

每一個新媒體人最不願意的見到的是:

 

工作幾年了,明明也很努力,經常加班熬夜,逢年過節還在改方案,卻總是沒有感覺到突破。

 

我們不怕別人看不懂我們在做什麼,也不怕遭遇失敗,而是怕自己沒有進步。

 

做新媒體運營,開始容易,堅持很難,特別是在長期找不到方向,迷茫焦慮的時候,更難!

 

雖然現在新媒體行業發展迅速,各個領域日趨成熟,可供學習的案例也越來越多。但是這個行業,依舊沒什麼放之天下皆准的通用範本,海量的知識能讓我們更加豐滿,但真正的成長還是得靠自己。

 

正因如此,每一個新媒體人都應該有一份自己總結出的日常自檢清單,作為行為準則和指導標準,不斷推動自己進步。

 

 

 

一個問題出現一次二次可能是由很多原因造成,但如果每次都出現,而且還沒有一點好轉,那肯定有你的問題。

 

怎麼辦?

 

把一次次失敗中發現的問題歸納出來、把學到的知識拆解成一個個關鍵點、把你經常會忽視的要點整理出來,總結出一條條需要關注的點,形成自檢清單,學會自檢!

經常對照自檢清單,我們能規避很多不該犯的錯誤,明確那些自己該重視的事,還可以將以前學到的知識真正利用起來,將運營的各個環節做得更好,那離成功自然就越來越近。

 

這裡,老賊也梳理了一份新媒體人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到的問題清單,供你參考。(適合所有新媒體平臺)

01我的目標使用者是誰?至少每週問自己一次,最好每天都有思考。

 

02我的目標使用者有哪些長期需求,有哪些是馬上就需要解決的需求?

 

03我的公眾號定位是否清晰?是幫哪些用戶什麼場景解決什麼問題” ?

 

04我的定位是否足夠垂直細化?

 

05我的公眾號能給目標使用者帶來哪些價值?是提供乾貨、解決資訊焦慮、還是提供情感慰藉?

 

06我的公眾號提供的內容/服務是不是高頻、剛需、有大市場?

 

07如果用戶不來我的公眾號,同類需求他們還有其他哪些解決方案?

 

08為什麼用戶會選擇其他解決方案,去看其他同類公眾號?他們會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我還可以怎麼去改進?

 

09如果我想成為目標使用者的首選,有沒有什麼使用者一定需要來找我才能更好滿足的?

 

10我的公眾號競爭壁壘是什麼?差異化是否明顯?一個差不多的公眾號,一篇差不多的文章,用戶會什麼選擇關注我,而不是關注別人呢?

 

11我的公眾號是否有人格化塑造?人格化是否明顯?

 

12如果用戶在後臺聯繫我,他們會叫我什麼?小編?

 

13我的公眾號對於新讀者是否有建立公眾號認知?比如第一時間讓用戶瞭解公眾號定位,突出公眾號介紹、提醒關鍵字回復等等。

 

14我的公眾號是否有做好新用戶預期管理?在使用者關注後,是否有通過內容推送、自動回復、功能表設置等滿足新使用者的預期?

 

 

15我的這篇內容選題是否符合公眾號定位,並能給用戶帶來價值?

 

16這個選題的用戶覆蓋度是否足夠大?是否能滲透到用戶不同圈層?

 

17這個選題切入是否有話題性,會不會存在什麼風險?

 

18這個選題是否能帶來分享動機?比如提供談資、幫助別人、展示形象、幫助表達、促進社交比較。

 

19這個選題有貼近熱點嗎?我們可以根據熱度、傳播度、話題性、相關度、風險度5個維度去進行判斷是否追這個熱點。

 

20我的選題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嗎?有比別人的認知和思考更深一層嗎?

 

21我的公眾號內容選題是否有具有連續性,能持續給用戶帶來價值,讓用戶想要持續看?

 

22我有開始建立公眾號的選題庫,並長期維護嗎?

 

23我有沒有經常去做公眾號內視”——分析自己帳號過往效果表現好的內容及使用者真正需求?有沒有經常做外窺”——分析與自己目標使用者相同帳號的選題方向?

 

24這個標題是否能吸引用戶群點擊?為什麼?

 

25這個標題我自己願意轉發到自己朋友圈嗎?

 

26這個標題是否會讓用戶預期過高,會不會成為標題黨?

 

27在朋友圈看到這個標題的人會願意點開看嗎?

 

28為這篇文章取了多少個標題?修改了多少次?有沒有和其他人/用戶討論?

 

29如果是其他公眾號,他們會怎麼取這個標題?

 

30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章標題,有沒有做小範圍測試?

 

 

 

31公眾號頭圖確定做好了嗎?是否有預覽不同場景?

 

32所有內容是不是站在使用者視角去創作或轉載的?

 

33在開始內容創作前,是否有提前構思規劃文章整體戰略,提前做好了準備?

 

34我的文章脈絡是什麼?我是如何層層遞推過渡的?

 

35我整篇內容的邏輯結構是什麼?是否能環環相扣?

 

36內容有沒有說人話?會不會帶來閱讀阻礙?

 

37文章中知識點有沒有太多,是一定要一次性都拋出來,還是可以降低資訊密度?

 

38是否有鮮明的態度、豐富的情感與自己的觀點?

 

39我想要在文章中傳達的關鍵價值點、情緒、觀點等是否有清晰傳遞出來?

 

40看完我的文章使用者需要花多長時間,這個時間是否值得花?

 

41內容開始是否能吸引使用者閱讀,或刺激痛點、或引發好奇、或直接拋出亮點?

 

42我的每一大段的目的是什麼?對於整體文章推進是否有幫助,還是可有可無?

 

43文章還能否再精簡一點?

 

44如果用戶會選擇文章中的某一段、某一句作為轉發文案,會是哪一句?我有提前準備好這樣的金句嗎?

 

45有沒有把完成的文章讀出來?最好大聲讀出來,優化它的節奏感。

 

 

 

46看完這篇文章,用戶可能還會想看哪些內容?我有推薦嗎?

 

47我推送的廣告是否是對用戶確實有幫助?這個廣告是否靠譜?

 

48公眾號排版是否有利於閱讀?我的公眾號是否有統一風格?

 

49文章中重點句子和關鍵字是否有加粗或進行其他強調處理?

 

50我的圖文中是否有引導新用戶關注?文章結尾是否有再次提醒用戶關注?

 

51是否有引導用戶參與留言,給圖文點個在看

 

52最近我有分析公眾號數據嗎?閱讀量有多少是已關注用戶帶來的,多少是未關注用戶帶來的?留言率是多少?點贊率是多少?環比有什麼變化?

 

53是否有嘗試與其他帳號互推或向大號投稿?

 

54寫好的文章除了發到公眾號,有在其他平臺發佈嗎?

 

55所有新媒體平臺同步的標題和內容都是一樣,還是在不同平臺有根據平臺屬性做調整?

 

56寫完的文章在發佈後,有保存一份WORDPDF文檔做存檔備份嗎?

 

57今天有在便簽隨手記下選題、活動靈感和所見所感嗎?

 

58我有多久沒和用戶互動了?

 

59對於新媒體運營,我多久會整體複盤一次所做及所得?一周?一個月?

 

60這一條由你來補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自檢問題和方法。獨家秘方才能打造更強的自己。

 

好了,以上就是老賊梳理的一些新媒體人自檢問題。

 

 

 

你會發現,每一次看自檢清單,都會帶來新的啟發和思考,而每次對照清單優化一輪後,心裡也會更有底氣。失敗和問題帶來的不是一無所有,它還給我們帶來財富

 

另外,自檢清單不是用來觀賞的,它是行為準則和指導標準,你得動起來。

 

一是所有的問題都要落實到一次次行動,真正去思考改進;二是去完善自己的自檢清單,每個人每一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問題,可參考不可照搬也不必全用,不多不少,就要剛好。

 

做新媒體,知易行難,多做自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