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72986518924

 

社交行為變得無處不在

提起社交媒體,人們通常想起微信、微博、QQ等。但在移動時代,線民的社交行為大大泛化了,視頻網站、電商平臺、新聞媒體都開始擁有了自己的社交功能,社交行為變得無處不在。

當微信、微博、貼吧、豆瓣、直播、視頻等五花八門的“社交軟體”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時候,人們的日常生活時間也被社交工具高度碎片化。

 

我們不禁思考,移動時代的社交媒體對個人用戶和品牌廣告投放到底有怎樣的影響?這些影響是好是壞?

個人用戶:娛樂至死,且娛且珍惜

凱度(kantar)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社交媒體總體上持正面態度,認為社交媒體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在“社交媒體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評分中,人們打的總平均分為79.8分。

社交媒體對人們有著多重的積極影響,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社交本身。而其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加強了朋友、家人之間的聯繫;也是瞭解社會熱點、增長見識的重要途徑。

對於不同性別的人群,社交媒體也有著不同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對於女性而言,社交媒體能夠幫助她們緩解生活壓力、提升社交自信以及幫助她們作出更好的購物決策。

而對於不同年齡層的人群,社交媒體的積極影響力也不相同。年輕人主要依賴社交媒體進行娛樂,緩解壓力;而更加成熟的人群則比較注重利用社交媒體和家人朋友進行溝通。

在人們享受社交媒體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人們認為最消極的三個方面是:深度閱讀時間減少,隱私安全受到威脅,以及沉迷社交媒體減少了睡眠時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對於這些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年輕人的感知最為明顯與深刻。調查顯示,年輕人深受虛擬社交媒體帶來的空虛浮躁感、注意力不集中、負面價值觀等負面消極作用的影響。

面對這些負面影響,人們也會想方設法盡可能的降低它們對自身的影響,而自律則成為了人們避免成為“手機奴隸”的最佳選擇。

54%的人認為,有意識的控制看社交媒體的次數和時長能夠有效降低社交媒體的消極影響。也有近40%的人選擇在特定的場合與時間裡不接觸社交媒體。

在採取措施降低社交媒體負面影響的人群中,更多90後的年輕人會選擇各種方式避免成為“手機奴隸”,而且有近四成的年輕人會選擇關閉社交APP的消息推送提醒,不讓其打擾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

廣告投放:創意是社交廣告頭等大事

現在,用戶越來越不願意被打擾,更多的廣告主將關注力放在了社交媒體平臺,並將廣告融合到了平臺使用者所流覽的資訊流中,這種模式已被證明要比打擾用戶的硬廣告更有效。

社交媒體廣告也成為推動全球廣告支出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在社交媒體進行廣告投放形式非常多,行銷人也會感到非常困惑。面對社交媒體中多種多樣的玩法,多式的行銷策略、投放管道,廣告主究竟該如何進行行銷投放?

對於廣告,社交媒體用戶會有選擇的進行觀看,影響用戶選擇的第一要素是“廣告的幽默有趣”,說明廣告創意是影響社交廣告傳播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影響用戶觀看廣告的第二要素是“廣告與受眾的相關性”或者“內容有自己興趣相關的人、物”,廣告的精准性是影響社交廣告效果的第二大因素

相比於其他廣告形式,基於使用者資料進行投放的社交媒體廣告更加具有精准、定向的優勢,人們在社交媒體看到的廣告與自身的相關性程度也會較高,而廣告效果也相對較高。

調查結果顯示,21%的人認為社交媒體廣告基本與自身相關,體驗度較好;51%的人則認為社交廣告還可以接受。

根據此次調查結果顯示,人們更感興趣的廣告具有以下5個特點:

1、幽默有趣;2、配樂優秀;3、反映真實生活;4、特效滿分;5、明星、網紅參與。

具備這些特點的廣告能夠讓人們更有點擊、參與的欲望,也是提升廣告效果的關鍵因素。

寫在最後:

社會化行銷有種種好處,但社會化行銷卻越來越難做,人們對資訊的免疫力越來越高,很多廣告投放往往都是“叫好不叫座”。研究社交媒體平臺對用戶的影響,以及用戶關注廣告的重點,能夠幫助品牌作出真正有效的社會化行銷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