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推特自由化政策,和小紮的精耕細作的模式,究竟誰能棋高一招,還不好說。
要不是真的到了這一天,我還真不敢相信,不到一周的時間,小紮的社交 App —— Threads 註冊用戶已經破億了。
Threads 也一舉成為史上用戶增長最快應用。
要知道同樣的 1 億用戶成績, Threads 的前輩 Instagram 用了 2 年半,號稱病毒式傳播的 TikTok 也用了 9 個月;即使是掀起 AI 革命的 ChatGPT 也用了足足 2 個月。
不過在講述這個盛事之前,鑒於咱們很多人還用不上這應用,差評君還是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到底啥是 Threads ( 後面簡稱串串 )。
最省事的說法,串串,其實就是一個姓紮的小藍鳥。( 但是不嚴謹,後面會具體說 )
相比推特,串串除了在圖文的字數,還有視頻的時長等要求上都有細微的變化外,翻譯、私信等功能都被吃了;而互聯網圈裡一向愛用的話題、熱榜等功能也離奇失蹤。
很難讓人不懷疑,這 App 就是照著推特,趕忙描出來的。
說實在的,這種靠借鑒出爆款的操作,也算是 Meta 一脈的傳統藝能了, Ins 系就有不少產品的來路就不咋 “ 正當 ” 。
比如, Instagram Stories 是 Snapchat Stories 的翻版,而 Instagram 中出現的 Reels 的隨機演算法,也像是在致敬 TikTok 。
關於這一點,小紮多半還挺得意的。比如這一回,他就特意發圖,似乎在暗示:我就是學推特,你能把我怎麼著?
發個新產品還送個互聯網大佬的撕逼小劇場,真挺帶勁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串串頭上的 “ 光環 ” 確實夠大,切入開大的時機也著實刁鑽。
但是,對標推特的軟體太多了,比如 Mastodon 、 Tribel Social 、 Blue Sky 等等,這段時間甚至連微博都擠進了不少 “ 推特難民 ” 。
怎麼圍攻推特的偶像劇裡,串串咋就拿上了主角劇本呢?
差評君覺得,這可能和社交平臺中無處不在的大 V 們有重要的關係。
一般來說,大 V 往往會主要經營某一個平臺。所以一旦最常用的平臺不景氣了,大 V 也得摔個 “ 狗吃屎 ” 。
於是吧,隨著推特的動盪,在串串發佈後的兩天裡,我們看到最多的資訊就是 “ 某大 V 逃離推特 ” 。
顯然,在推特風雨飄搖之下,推特大 V 們也開始找下家了。
比如,擁有 44.4 萬粉絲的 YouTuber —— Steven Bridges 就巧妙地概括了這個現狀:
幾乎每個有影響力的人,都會不可避免地上串串的船,不然串串要是火了,沒上車的兄弟得後悔得拍斷大腿。
而正是出於這種心理,再加上社交網路界的老大——小紮的背書,串串自然就成為替代推特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光憑趁虛而入,就能讓串串一飛沖天,甚至比 ChatGPT 的 AI 狂潮還要瘋狂,我還是持質疑態度的。
直到等我仔細研究了下,才發現,串串其實也沒有表面這麼簡單。
Ins 負責人 Adam Mosseri 就展示了串串的獨到之處:由於串串擁有一種獨特技術,哪怕有一天串串倒閉了,你也完全可以把粉絲打包帶走。
不出意外,這就是,串串是拳打同行的核心科技——去中心化模式。
關於這一點,註冊了串串的用戶可能已經有所感知了。
串串的註冊過程很簡單,如果你有 Ins 帳號,基本上可以無縫接入,你甚至可以將 Ins 的關注一鍵打包帶到串串。
而且,這種便捷的背後,說不定還藏了 Meta 的一個更大的野心——一種新的社交網路模式。
根據串串官方介紹,他們未來會加入去中心化的 ActivityPub 協議,成為 Fediverse ( 聯盟宇宙 )的一部分。
簡單來講,這個技術可以把將所有 App 的整合到一個 App 裡頭,搞一個超級大禮包。
比如在 A 、 B 、 C 平臺同時支援 ActivityPub 的情況下,你在其中一個平臺,就可以刷到其他平臺的內容,你在其中一個平臺的關注和你的粉絲,也可以隨時憑你喜好遷移到其他平臺。
那這麼一來,KOL 的未來狀況直接就變成了,鐵打的大 V ,流水的平臺了。
雖然,目前支援這個技術的 App 還很少。但小紮給全球的 KOL 們畫的大餅確實不小。
再加上串串準確地切入了推特的動盪時機,這 BUFF 簡直疊滿,咱就是說栓條。。。都能贏。
這不,國際頂流金 · 卡戴珊( Kim Kardashian )、知名影星詹妮弗 · 洛佩慈( Jennifer Lopez )、 NFL 傳奇人物邁克爾 · 斯特拉罕( Michael Strahan )等名人,以及 Netflix 、耐克、愛迪達、巴黎歐萊雅、迪士尼等品牌都已經入駐串串。
特別是迪士尼,還是推特之前合作最融洽的品牌方之一。馬斯克還曾親自感謝了迪士尼的捧場。
現在看來,多少有點打臉了。
隨著串串的用戶破億,小紮和馬斯克的口水戰,小紮終於還是暫時更勝一籌。
但是,要說誰能笑到最後,差評君覺得還得看:誰能把商業模式給玩得溜。
而事實上,推特目前挺 “ 坑 ” 的。
因為推特這平臺,越來越不討品牌方們的喜歡。
比如最近幾年,互聯網的種族主義、性別問題比較氾濫,但推特管得卻比其他平臺松很多。
這讓不少品牌方也敬而遠之,畢竟和氣才生財。
這個問題,即使是有了馬斯克的加盟,好像也沒有改善多少。
根據 Pathmatics 的估計,截至今年 1 月,推特前 1000 名品牌方中約有 625 家已撤回廣告投放,其中包括可口可樂、聯合利華、 Jeep 、富國銀行和默克等主要品牌。
品牌方的撤出,讓推特上的大 V 們開始有點軍心不穩,因為商業生態會影響他們的收入。
而最近,馬斯克又 “ 整了個新活兒 ” 。
“ 藍標帳戶每天能刷 6000 條推文,普通帳戶每天只能刷 600 條推文,新帳戶每天 300 條推文 ” ,看起來似乎是在推廣自己的藍標收費服務。
直接讓不少接廣告的大 V 們都慌了。
因為據好心的網友爆料,被拉黑的帳戶不會被記入流覽額度,網友們要想看更多的正常推文,拉黑那些發廣告的號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反過來大 V 每恰了一次飯,也都怕占了粉絲們推文額度,而被取關。
這直接讓本就對平臺生態和穩定性有些不滿的用戶和品牌方們,更加群情激奮了。
所以,改革能不能成功不知道,推特已經快被折騰得元氣大傷了。
但是,關於這一點,曾經的社交之王——小紮就顯得很有手段了。
首先在社區的氛圍方面,小紮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了。
肆意發言可以,代價就是可能被封號。
而在廣告創收方面,小紮也是有著自己的一本生意經。
由於 Facebook 、 Ins 在演算法上的深耕, Facebook 的個性化廣告對廣告商的吸引力,和推特簡直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根據 Sixandflow 的資料,在推特上平均每一千的流覽就要花掉 3.5 美元,這成本是 Facebook 的 5 倍。
這就很離譜了。
知名行銷機構 IProspect 的副總監也 Roberto Mendoza 表示,由於個性化廣告的存在,在 Facebook 上每花費 1 美元,你就能 7 美元的回報。
而且小紮這人吧,在社交這老本行裡,也是出了名的野心大、下手狠。
且不說之前小紮為了鞏固社交帝國的城池,果斷收購 Ins 和 WhatsApp 的久遠操作了。
嘴上抨擊 Snapchat 和 TikTok ,身體上卻瘋狂抄作業的操作,這些年可都不少。
同樣,這次 Meta 狙擊推特,其實也是蓄謀已久。
去年十二月, Meta 旗下的 Instagram 就推出了一項名為 Notes 的新功能,用戶可以發佈 60 個字元的短推文。大夥們都覺得,這是 Meta 對推特市場的一種試探。
很快,在今年 3 月, Moneycontrol 獨家報導稱 Mate 正在策劃一款叫做 “ 代號 92 ” ( Project 92 )的獨立 App 來與推特進行競爭,該 App 會通過 Instagram 帳號來登錄。
而就在幾天前, Meta 找準時機,正式宣佈這款產品上線,並把名字定為 Threads 。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小紮的玩法也不是沒有弊端,隱私保護和壟斷方面,就是隱患。
比如這一回串串就沒有在歐洲同步發行。原因是在使用者資料收集的這方面,還沒有和歐洲方面談攏。
而且要是小紮的串串真把推特幹趴下了,可能也不是什麼好事。
美國一位元數字通信方面的專家 Caraballo 就表示,隨著串串的壯大,美國的反壟斷組織,可能要求 Meta 出售 WhatsApp 或串串。
畢竟 Meta 在社交平臺上的能量已經太大了。
馬斯克也隱晦的暗示大家, “ 地球已經快要被紮克伯格掌控了。 ”
也有人認為,小紮打算把串串搬到去中心化的 ActivityPub 協議上,就是為了防止 Meta 被指有壟斷嫌疑。
但是說白了,在互聯網行業,這樣突然爆火的應用其實並不新鮮。
比如,前些年火了一陣子的 Clubhouse ,也一度讓人們以為是能掀起社交革命的狠角色,結果現在一看,也不過是銀樣蠟槍頭罷了。
所以差評君覺得,現在進入串串的用戶大都還是因為新鮮感。
而趁著大家獵奇的濾鏡還沒消失,串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先把用戶體驗的短板先補上。
不然輕功練得再好,結果給路上的石子給絆倒了,可就多少有些抽象了。
因此,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馬斯克的推特自由化政策,和小紮的精耕細作的模式,究竟誰能棋高一招,還不好說。
但是,這麼一場社交巨無霸平臺的揭幕戰,恐怕會讓整個科技圈都變得精彩起來。